【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針灸甲乙經】

 關閉 [複製鏈接]
681#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1:24:29 | 只看該作者

東方濱海傍水


其民食魚嗜咸。


魚者使人熱中,咸者勝血。


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多壅腫,其治宜砭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2#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1:24:42 | 只看該作者

西方水土剛強


其民華食而脂肥,故邪不能傷其形體,其病生於內,其治宜毒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3#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1:24:57 | 只看該作者

北方風寒冰冽


其民樂野處而乳食,臟寒生滿病,其治宜灸 。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4#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1:25:35 | 只看該作者

南方其地下


水土弱,霧露之所聚也。


其民嗜酸而食臊,故致理而赤色,其病攣痹,其治宜微針。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5#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1:25:49 | 只看該作者

中央其地平以濕


天地所生物者眾,其民食雜而不勞。


故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蹺。


故聖人離合以治,各得其宜。


形樂志苦,病生於脈,治之以灸刺。


形苦志樂,病生於筋,治之以熨引。


形樂志樂,病生於肉,治之以針石。


形苦志苦,病生於困竭(一作咽喝),治之以甘藥。


形數驚恐,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醪醴。


是謂五形。


故志曰刺陽明出血氣,刺太陽出血惡氣,刺少陽出氣惡血,刺太陰出氣惡血,刺少陰出血惡血,刺厥陰出血惡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6#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1:26:01 | 只看該作者

五臟六腑虛實大論第三


黃帝問曰:刺法言,有餘瀉之,不足補之,何謂也?


岐伯對曰:神有有餘,有不足;


氣有有餘,有不足;


血有有餘,有不足;


形有有餘,有不足;


志有有餘,有不足。


心藏神,肺藏氣,肝藏血,脾藏肉,腎藏志。


志意通達,內連骨髓,而成形。


五臟之道。


皆出於經渠,以行血氣;


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故守經渠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7#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1:26:26 | 只看該作者

神有餘則笑不休


不足則憂(《素問》作悲,王冰曰作憂者誤)。


血氣未並,五臟安定,邪客於形,淒厥(《素問》作洒淅)起於毫毛,未入於經絡,故命曰神之微。


神有餘則瀉其小絡之血,出血勿之深斥,無中其大經,神氣乃平。


神不足者,視其虛絡,切而致之,刺而和之,無出其血,無泄其氣,以通其經,神氣乃平。


曰:刺微奈何?


曰:按摩勿釋,著針勿斥,移氣於足(《素問》作不足),神氣乃得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8#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1:27:34 | 只看該作者

氣有餘則喘咳上氣


不足則息利少氣。


血氣未並,五臟安定,皮膚微病,命曰白氣微泄。


有餘則瀉其經渠,無傷其經,無出其血,無泄其氣。


不足則補其經渠,無出其氣。


曰:刺微奈何?


曰:按摩勿釋,出針視之。


曰:故將深之,適人必革,精氣自伏,邪氣亂散,無所休息,氣泄腠理,真氣乃相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9#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1:28:13 | 只看該作者

血有餘則怒


不足則慧(《素問》作恐)。


血氣未並,五臟安定,孫絡外溢,則絡有留血。


有餘則刺其盛經,出其血。


不足則視其虛,內針其脈中,久留之血至(《素問》作而視),脈大,疾出其針,無令血泄。


曰:刺留奈何?


曰:視其血絡,刺出其血,無令惡血得入於經,以成其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0#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1:30:51 | 只看該作者

形有餘則腹脹


涇溲不利,不足則四肢不用。


血氣未並,五臟安定,肌肉蠕(一作溢)動,名曰微風。


有餘則瀉其陽經,不足則補其陽絡。


曰:刺微奈何?


曰:取分肉間,無中其經,無傷其絡,衛氣得復,邪氣乃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1#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1:31:02 | 只看該作者

志有餘則腹脹飧泄


不足則厥。


血氣未並,五臟安定,骨節有傷。


有餘則瀉。


然筋血者出其血,不足則補其復溜。


曰:剌未並奈何?


曰:即取之無中其經,以去其邪,乃能立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2#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1:31:17 | 只看該作者

五臟六腑虛實大論第三


曰:虛實之形,不知其何以生?


曰:血氣已並,陰陽相頃,氣亂於衛,血逆於經,血氣離居,一實一虛,血並於陰,氣並於陽,故為驚狂。


血並於陽,氣並於陰,乃為炅中。


血並於上,氣並於下,心煩悶,善怒。


血並於下,氣並於上,亂而喜忘(《素》作善忘)。


曰:血並於陰,氣並於陽,如是血氣離居。


何者為實,何者為虛?


曰:血氣者,喜溫而惡寒。


寒則泣不流,溫則消而去之。


是故氣之所並為血虛,血之所並為氣虛。


曰: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


乃言血並為虛,氣並為虛,是無實乎?


曰:有者為實,無者為虛。


故氣並則無血,血並則無氣。


今血與氣相失,故為虛焉。


絡之與孫脈,俱注(一作輸)於經,血與氣並,則為實焉。


血之與氣並走於上,則為大厥,厥則暴死,氣復反則生,不反則死。


曰:實者何道從來。


虛者何道從去?


曰夫陰與陽,皆有輸會。


陽注於陰,陰滿之外,陰陽 (音巡)平(《素》作均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名曰平人。


夫邪之所生,或生於陽,或生於陰。


其生於陽者,得之風雨寒暑;


其生於陰者,得之飲食起居,陰陽喜怒。


曰:風雨之傷人奈何?


曰:風雨之傷人也,先客於皮膚,傳入於孫脈,孫脈滿則傳入於絡脈,絡脈滿乃注於大經脈,血氣與邪氣並客於分腠之間,其脈堅大,故曰實。


實者外堅充滿不可按,按之則痛。


曰:寒濕之傷人奈何?


曰:寒濕之中人也,皮膚收(《素問》作不收),肌肉堅緊,營血澀,衛氣去,故曰虛。


虛者攝辟氣不足,血澀,按之則氣足溫之,故快然而不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3#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1:31:46 | 只看該作者

五臟六腑虛實大論第三


曰:陰之生實奈何?


曰:喜怒不節,則陰氣上逆,上逆則下虛,下虛則陽氣走之,故曰實。


曰:陰之生虛奈何?


曰:喜則氣下,悲則氣消,消則脈空虛,因寒飲食,寒氣動臟(一作重滿),則血泣氣去,故曰虛。


曰: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內寒,不知所由然?


曰:陽受氣於上焦,以溫皮膚分肉之間。


今寒氣在外,則上焦不通,不通則寒獨留於外,故寒栗。


有所勞倦,形氣衰少,穀氣不盛,上焦不行,下焦(《素問》作下脘)不通,胃氣熱,熏胸中,故內熱。


上焦不通利,皮膚致密,腠理閉塞(《素問》下有玄府二字) 不通,衛氣不得泄越,故外熱。


厥氣上逆,寒氣積於胸中而不瀉,不瀉則溫氣去,寒獨留,則血凝泣,凝則腠理不通,其脈盛大以澀,故中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4#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1:32:05 | 只看該作者

五臟六腑虛實大論第三


曰:陰與陽並,血氣與並,病形已成,刺之奈何?


曰:刺此者取之經渠,取血於營,取氣於衛,用形哉,因四時多少高下。


曰:血氣已並,病形已成,陰陽相頃,補瀉奈何?


曰:瀉實者氣盛乃內針,針與氣俱內,以開其門,如利其戶,針與氣俱出,精氣不傷,邪氣乃下,外門不閉,以出其疾,搖大其道,如利其路,是謂大瀉,必切而出,大氣乃屈。


曰:補虛奈何?


曰:持針勿置,以定其意,候呼內針,氣出針入,針空四塞,精無從去,方實而疾出針,氣入針出,熱不得還,閉塞其門,邪氣布散,精氣乃得存,動後時(《素問》作動氣後時),近氣不失,遠氣乃來,是謂追之。


曰:虛實有十,生於五臟五脈耳。


夫十二經脈者,皆生百(《素》作其)病,今獨言五臟。


夫十二經脈者,皆絡三百六十五節,節有病,必被經脈,經脈之病者,皆有虛實,何以合之乎?


曰:五臟與六腑為表裡,經絡肢節,各生虛實,視其病所居,隨而調之。


病在脈調之血,病在血調之絡,病在氣調諸衛,病在肉,調之分肉,病在筋調之筋,病在骨調之骨。


燔針劫刺其下,及與急者。


病在骨, 針藥熨。


病不知所痛,兩蹺為上。


身形有痛,九候莫病,則繆刺之。


病在於左而右脈病者,則巨刺之。


必謹察其九候,針道畢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5#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1:32:21 | 只看該作者

陰陽清濁順治逆亂大論第四


黃帝問曰:經脈十二者,別為五行,分為四時,何失而亂,何得而治?


岐伯對曰:五行有序,四時有分,相順而治,相逆而亂。


曰:何謂相順而治?


曰:經脈十二,以應十二月。


十二月者,分為四時。


四時者,春夏秋冬,其氣各異。


營衛相隨,陰陽相合,清濁不相干,如是則順而治矣。


曰:何謂相逆而亂?


曰:清氣在陰,濁氣在陽,營氣順脈,衛氣逆行,清濁相干,亂於胸中,是謂大 。


故氣亂於心,則煩心密默,俯首靜伏;


亂於肺,則俯仰喘喝,按手以呼;


亂於腸胃,則為霍亂;


亂於臂脛,則為四厥;


亂於頭則為厥逆,頭痛(一作頭重)眩仆。


氣在心者,取之手少陰心主之俞。


氣在於肺者,取之手太陰滎,足少陰俞。


氣在於腸胃者,取之手足太陰、陽明,不下者,取之三裡。


氣在於頭者,取之天柱、大杼,不知取足(《靈樞》作手)太陽之滎俞。


氣在臂足者,先去血脈,後取其陽明、少陽之滎俞。


徐入徐出,是謂之導氣。


補瀉無形,是謂之同精。


是非有餘不足也,亂氣之相逆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6#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1:32:36 | 只看該作者

四時賊風邪氣大論第五


黃帝問曰:有人於此,並行並立,其年之長少等也,衣之濃薄均也,卒然遇烈風疾雨,或病或不病或皆死,其故何也?


岐伯對曰:春溫風,夏陽風,秋涼風,冬寒風。


凡此四時之風者,其所病各不同形。


黃色薄皮弱肉者,不勝春之虛風;


白色薄皮弱肉者,不勝夏之虛風;


表色薄皮弱肉者,不勝秋之虛風;


赤色薄皮弱肉者,不勝冬之虛風;


曰:黑色不病乎?


曰:黑色而皮濃肉堅,固不能傷於四時之風。


其皮薄而肉不堅,色不一者,長夏至而有虛風者病矣。


其皮濃而肌肉堅者,長夏至而有虛風者不病矣。


其皮濃而肌肉堅者,必重感於寒,內外皆然,乃病也。


曰:賊風邪氣之傷人也,令人病焉。


今有不離屏蔽,不出室穴之中,卒然而病者,其故何也?


曰:此皆嘗有所傷於濕氣,藏於血脈之中,分肉之間,久留而不去。


若有所墜墮,惡血在內而不去。


卒然喜怒不節,飲食不適,寒溫不時,腠理閉不通(《素》下有其開二字),而適遇風寒,則血氣凝結,與故邪相襲,則為寒痹。


其有熱則汗出,汗出則受風,雖不遇賊風邪氣,必有因加而發矣。


曰:夫子之所言皆病患所自知也,其無遇邪風,又無怵惕之志,卒然而病,其故何也?


唯有因鬼神之事乎?


曰:此亦有故邪留而未發也。


因而志有所惡,及有所慕,血氣內亂,兩氣相搏,其所從來者微,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故似鬼神。


曰:其有祝由而已者,其故何也?


曰:先巫者,因知百病之勝,先知百病之所從者,可祝由而已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7#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1:32:51 | 只看該作者

內外形診老壯肥瘦病旦慧夜甚大論第六


黃帝問曰:人之生也,有剛有柔,有弱有強,有短有長,有陰有陽,愿聞其方?


岐伯對曰: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審知陰陽,刺之有方,得病所始,刺之有理,謹度病端,與時相應,內合於五臟六腑,外合於筋骨皮膚。


是故內有陰陽,外有陰陽。


在內者,五臟為陰,六腑為陽;


在外者,筋骨為陰,皮膚為陽。


故曰病在陰之陰者,刺陰之滎俞;


病在陽之陽者,刺陽之合;


病在陽之陰者,刺陰之經;


病在陰之陽者,刺陽之絡。


病在陽者名曰風,病在陰者名曰痹,陰陽俱病名曰風痹。


病有形而不痛者,陽之類;


無形而痛者,陰之類。


無形而痛者,其陽完(《九墟》完作緩,下同)而陰傷,急治其陽。


無攻其陰(《九墟》作急治其陰,無攻其陽);


有形而不痛者,其陰完而陽傷,急治其陰,無攻其陽(《九墟》作急治其陽,無攻其陰)。


陰陽俱動,乍有乍無,加以煩心,名曰陰勝其陽,此謂不表不裡,其形不久也。


曰:形氣病之先後,內外之應奈何?


曰:風寒傷形,憂恐忿怒傷氣。


氣傷臟,乃病臟;


寒傷形,乃應形;


風傷筋脈,筋脈乃應。


此形氣內外之相應也。


曰:刺之奈何?


曰:病九日者,三刺而已。


病一月者,十刺而已。


多少遠近,以此衰之。


久痹不去身者,視其血絡,盡去其血。


曰:外內之病,難易之治奈何?


曰:形先病而未入臟者,刺之半其日;


臟先病而形乃應者,刺之倍其日,此外內難易之應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8#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1:33:12 | 只看該作者

內外形診老壯肥瘦病旦慧夜甚大論第六


曰:何以知其皮肉血氣筋骨之病也?


曰:色起兩眉間薄澤者,病在皮。


唇色青黃赤白黑者,病在肌肉。


營氣濡然者,病在血氣(《千金翼》方作脈)目色青黃赤白黑者,病在筋。


耳焦枯受塵垢者,病在骨。


曰:形病何如,取之奈何?


曰:皮有部,肉有柱,氣血有俞(《千金翼》下有筋有結),骨有屬。


皮之部俞在於四末。


肉之柱在臂 諸陽肉分間,與足少陰分間。


氣血之俞在於諸絡脈,氣血留居,則盛而起。


筋部無陰無陽,無左無右,候病所在。


骨之屬者骨空之所以受液而溢腦髓者也。


曰:取之奈何?


曰夫病之變化,浮沉淺深,不可勝窮,各在其處。


病間者淺之,甚者深之,間者少之,甚者眾之。


隨變而調氣,故曰上工也。


曰:人之肥瘦小大寒溫,有老壯少小之別奈何?


曰:人年五十以上為老,三十以上為壯,十八以上為少,六歲以上為小。


曰:何以度其肥瘦?


曰:人有脂,有膏,有肉。


曰:別此奈何?


曰: 肉堅,皮滿者,脂。


 肉不堅,皮緩者,膏。


皮肉不相離者,肉。


曰:身之寒溫何如?


曰:膏者其肉淖,而粗理者身寒,細理者身熱。


脂者其肉堅,細理者和(《靈》作熱),粗理者,寒。


(少肉者寒溫之症未詳)曰:其肥瘦大小奈何?


曰:膏者,多氣而皮縱緩,故能縱腹垂腴。


肉者,身體容大。


脂者,其身收小。


曰:三者之氣血多少何如?


曰:膏者多氣,多氣者熱,熱者耐寒也。


肉者多血,多血者則形充,形充者則平也。


脂者,其血清,氣滑少,故不能大。


此別於眾人也。


曰:眾人如何?


曰:眾人之皮肉脂膏不能相加也,血與氣不能相多也,故其形不小不大,各自稱其身,名曰眾人。


曰:治之奈何?


曰:必先別其五形,血之多少,氣之清濁,而後調之,治無失常經。


是故膏人者縱腹垂腴,肉人者上下容大,脂人者雖脂不能大。


曰:病者多以旦慧晝安,夕加夜甚者,何也?


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


亦應之,以一日一夜分為四時之氣,朝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為冬。


朝則人氣始生,病氣衰,故旦慧;


日中則人氣長,長則勝邪,故安;


夕則人氣始衰,邪氣始生,故加;


夜半人氣入臟,邪氣獨居於身,故甚。


曰:其時有反者何也?


曰:是不應四時之氣,臟獨主其病者,是必以臟氣之所不勝時者甚,以其所勝時者起也。


曰:治之奈何?


曰:順天之時,而病可與期。


順者為工,逆者為粗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9#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1:33:43 | 只看該作者

陰陽大論第七


陰靜陽躁,陽生陰長,陽殺陰藏。


陽化氣,陰成形。


寒極生熱,熱極生寒。


寒氣生濁,熱氣生清。


清氣在下,則生飧泄;


濁氣在上,則生 脹。


此陰陽反作,病之逆順也。


故清陽為天,濁陰為地;


地氣上為云,天氣下為雨;


雨出地氣,云出天氣。


故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


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


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


水為陰,火為陽。


陽為氣,陰為味,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


精食氣,形食味,化生精,氣生形。


味傷形,氣傷精,精化為氣,氣傷於味,陰味出下竅,陽氣出上竅。


味濃者為陰,薄為陰之陽;


氣濃者為陽,薄為陰之陰。


味濃則泄,薄則通;


氣薄則發泄,濃則發熱。


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


壯火食氣,氣食少火。


壯火散氣,少火生氣。


氣味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


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


陰病則熱,陽病則寒(《素問》作陽勝則熱,陰勝則寒)。


重寒則熱,重熱則寒。


寒傷形,熱傷氣。


氣傷痛,形傷腫。


故先痛而後腫者,氣傷形也;


先腫而後痛者,形傷氣也。


風勝則動,熱勝則腫,燥勝則干,寒勝則浮,濕勝則濡泄。


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收藏,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臟,化為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


故喜怒傷氣,寒暑傷形,暴怒傷陰,暴喜傷陽,厥氣上行,滿脈去形。


故曰喜怒不節,寒暑過度,生乃不固。


重陰必陽,重陽必陰,此陰陽之變也。


夫陰在內,陽之守也;


陽在外,陰之使也。


陽勝則身熱,腠理閉,喘息粗,為之後悶(《素問》作俯仰)汗不出而熱,齒干,以煩悶腹脹死,耐冬不耐夏。


陰勝則身寒,汗出,身常清,數栗而寒,寒則厥,厥則腹滿死,耐夏不耐冬。


此陰陽更勝之變,病之形能也。


曰:調此二者奈何?


曰:能知七損八益,則二者可調也;


不知用此,則早衰矣。


清陽上天,濁陰歸地。


天氣通於肺,地氣通於咽,風氣通於肝,雷氣通於心,穀氣通於脾,雨氣通於腎。


六經為川,腸胃為海,九竅為水注之氣,暴風象雷,逆氣象陽。


故治不法天之紀,不用地之理,則災害至矣。


邪風之至,疾如風雨。


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膚,其次治筋脈,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臟。


治五臟者,半生半死矣。


故天之邪氣,感則害五臟;


水穀之寒熱,感則害六腑;


地之濕氣,感則害皮肉筋脈。


故善用針者,從陰引陽,從陽引陰,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裡,以觀過與不及之理,見微知過,用之不殆。


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


審清濁,而知部分;


視喘息,聽聲音,而知病所則無失矣。


故曰病之始起,可刺而已,其盛也,可待衰而已。


故因其輕而揚之,因其重而下者,引而竭之。


中滿者,瀉之於內。


其有形者,漬形以為汗。


其在皮者,汗而發之。


其悍者,按而收之。


其實者,散而瀉之。


審其陰陽,以別柔剛。


陽病治陰,陰病治陽。


定其血氣,各守其鄉,血實宜決之,氣實宜掣之引之。


陽從右,陰從左(《素問》作陽從左,陰從右)。


老從上,少從下。


是以春夏歸陽為生,歸秋冬為死,反之則歸秋冬為生。


是以氣之多少逆順,皆為厥。


有餘者,厥也。


血上不下,寒厥到膝,少者秋冬死,老者秋冬生。


氣上不下,頭痛癲疾,求陽不得,求之於陰(《素問》作求陰不審),五部隔無征,若居曠野,若伏空室,綿綿乎屬不滿目。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00#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1:34:02 | 只看該作者

陰陽大論第七


春三月之病,在理已盡,草與柳葉皆殺,陰陽皆絕,期在孟春。


冬三月之病,病合陽者,至春正月,脈有死征,皆歸於春(《素問》作始春)。


春三月之病,曰陽殺,陰陽皆絕,期在草干。


夏三月之病,至陰不過十日,陰陽交,期在 水。


秋三月之病,三陽俱起,不治自已。


陰陽交合者,立不能坐,坐不能起。


三陽獨至,期在石水,二陰獨至,期在盛水。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6 02:49 , Processed in 0.140631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