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針灸甲乙經】

 關閉 [複製鏈接]
601#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0:27:18 | 只看該作者

經脈第一(下)


黃帝問曰:脈有四時動奈何?


岐伯對曰:六合之內,天地之變,陰陽之應,彼春之暖,為夏之暑,彼秋之忿,為冬之怒,四變之動,脈與之上下,以春應中規,夏應中矩,秋應中衡,冬應中權。


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陽氣微上,陰氣微下;


夏至四十五日,陰氣微上,陽氣微下。


陰陽有時,與脈為期,期而相失,如脈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時。


微妙在脈,不可不察,察之有紀,從陰陽始。


是故聲合五音,色合五行,脈合陰陽。


持脈有道,虛靜為寶。


春日浮,如魚之游在波;


夏日在膚,泛泛乎萬物有餘;


秋日下膚,蟄蟲將去;


冬日在骨,蟄蟲周密,君子居室。


故曰知內者,按而紀之;


知外者,終而始之,此六者,持脈之大法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02#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0:27:34 | 只看該作者

赤脈之至也,喘而堅


診曰,有積氣在中,時害於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慮而心虛,故邪從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03#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0:27:45 | 只看該作者

白脈之至也,喘而浮


上虛下實,驚,為積氣在胸中,喘而虛,名曰肺痹,寒熱,得之醉而使內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04#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0:27:58 | 只看該作者

黃脈之至也,大而虛


有積氣在腹中,有厥氣,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肢汗出當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05#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0:28:14 | 只看該作者

青脈之至也,長而弦


左右彈,有積氣在心下支,名曰肝痹,得之寒濕,與疝同法,腰痛足清頭痛(一本云頭脈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06#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0:28:26 | 只看該作者

黑脈之至也,上堅而大


有積氣在少腹與陰,名曰腎痹,得之沐浴,清水而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07#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0:28:41 | 只看該作者

經脈第一(下)


形氣有餘,脈氣不足死;


脈氣有餘,形氣不足生;


形氣相得,謂之可治。


脈弱以滑,是有胃氣,命曰易治,治之趨之,無後其時。


形氣相失,謂之難治;


色夭不澤,謂之難已;


脈實以堅,謂之益甚;


脈逆四時,謂之不治。


所謂逆四時者,春得肺脈,夏得腎脈,秋得心脈,冬得脾脈,其至皆懸絕沉澀者,名曰逆四時。


未有臟形,於春夏而脈沉澀,秋冬而脈浮大,病熱脈靜,泄而脈大,脫血而脈實,病在中而脈實堅,病在外而脈不實堅者,皆為難治,名曰逆四時也。


曰:愿聞虛實之要?


曰:氣實形實,氣虛形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穀盛氣盛,穀虛氣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脈實血實,脈虛血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氣盛身寒氣虛身熱曰反,穀入多而氣少曰反,穀不入而氣多曰反,脈盛血少曰反,脈少血多曰反。


氣盛身寒,得之傷寒;


氣虛身熱,得之傷暑。


穀入多而氣少者,得之有所脫血,濕居其下也;


穀入少而氣多者,邪在胃及與肺也。


脈少血多者,飲中熱也;


脈大血少者,脈有風氣,水漿不入,此謂反也。


夫實者氣入也,虛者氣出也。


氣實者熱也,氣虛者寒也。


入實者,左手開針孔也;


入虛者,左手閉針孔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08#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0:28:54 | 只看該作者

經脈第一(下)


脈小色不奪者,新病也;


脈不奪色奪者,久病也;


脈與五色俱奪者,久病也;


脈與五色俱不奪者,新病也。


肝與腎脈並至,其色蒼赤,當病毀傷,不見血,已見血,濕若中水也。


尺內兩傍則季脅也,尺外以候腎,尺裡以候腹中。


附上,左外以候肝,內以候鬲;


右外以候胃,內以候脾。


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內以候胸中;


左外以候心,內以候膻中。


前以候前,後以候後。


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


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脛中事也。


粗大者,陰不足,陽有餘,為熱中也。


腹脹身熱脈大(一作小),是一逆也。


腹鳴而滿,四肢清泄脈大者,是二逆也;


血衄不止脈大者,是三逆也;


咳且溲血脫形,脈小而勁者,是四逆也;


咳脫形,身熱脈小而疾者,是五逆也。


如是者,不過十五日死矣。


腹大脹,四末清,脫形泄甚,是一逆也;


腹脹便(一作後)血,其脈大時絕,是二逆也;


咳溲血,形肉脫,喘,是三逆也;


嘔血胸滿引背,脈小而疾,是四逆也;


咳嘔腹脹,且飧泄,其脈絕,是五逆也。


如是者,不及一時而死矣。


工不察此者而刺之,是謂逆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09#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0:29:38 | 只看該作者

經脈第一(下)


治熱病脈靜汗已出,脈盛躁,是一逆也;


病泄脈洪大,是二逆也;


著痹不移,肉破,身熱,脈偏絕,是三逆也;


淫而奪形,身熱色夭然白,及後下血,篤重,是四逆也;


寒熱奪形,脈堅搏,是五逆也。


五實死,五虛死。


脈盛,皮熱,腹脹,前後不通,悶瞀,是謂五實;


脈細,皮寒,氣少,泄利前後,飲食不入,是謂五虛。


漿粥入胃,泄注止,則虛者活,身汗得後利,則實者活。


此其候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10#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0:29:55 | 只看該作者

經脈第一(下)


心脈滿大,癇 筋攣。


肝脈小急,癇 筋攣。


肝脈瞀悶,有所驚駭,脈不至若喑,不治。


肝腎脈並沉為石水,並浮為風水,並虛為死,並小弦欲為驚。


心脈揣(《素問》揣作搏,下同)滑急為心疝。


肺脈沉揣為肺疝。


三陽急為瘕。


二陰急為癇厥(一本作二陰急為疝)。


二陽,血濕(《素問》作溫)身熱者死。


心肝 亦下血,二臟同病者可治,其脈小沉澀為腸,其身熱者死,熱甚(《素》作熱見)七日死。


胃脈沉鼓澀,胃外鼓大,心脈小堅急,皆鬲偏枯。


男子發左,女子發右。


不喑舌轉者,可治,三十日起。


其從者,喑三歲起。


年不滿二十者三歲死。


脈至而揣,衄血身有熱者死。


脈來懸鉤浮者為熱(《素》作常脈)。


 脈至而揣名曰暴厥,暴厥者,不知與人言。


脈至而數,使人暴驚,三四日自已。


脈至浮合,浮合如數,一息十至以上,是經氣予不足也,微見九十日死。


脈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予奪也,草干而死。


脈至如叢棘(《素》作如散葉),是肝氣予虛也,木葉落而死。


脈至如省客,省客者脈寒(一本作塞)如故也,是腎氣予不足也,懸去棗華而死。


脈至如丸泥,是胃精予不足也,榆莢落而死。


脈至如橫格,是膽氣予不足也,禾熟而死。


脈至如弦縷,是胞精予不足也,病善言,下霜而死,不言可治。


脈至如交棘(《素》作交漆)交棘者,左右傍至也,微見三十日而死。


脈至如涌泉,浮鼓肌中,是太陽氣予不足也,少氣味,韭花生而死。


脈至如頹土之狀,按之不足,是肌氣予不足也,五色見黑白,累發而死。


脈至如懸雍。


懸雍者,浮揣切之益大,是十二俞之氣予不足也,水凍而死。


脈至如偃刀。


偃刀者,浮之小急,按之堅大,五臟寒熱(《素》作菀熱),寒熱獨並於腎,如此其人不得坐,立春而死。


脈至如丸,滑不著(《素》作不直)手,丸滑不著者,按之不可得也,是大腸氣予不足也,棗葉生而死。


脈至如舂者,令人善恐,不欲坐臥,行立常聽,是小腸氣予不足也,季秋而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11#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0:30:26 | 只看該作者

病形脈診第二(上)


黃帝問曰:邪氣之中人奈何?


高下有度乎?


岐伯對曰:身半以上者,邪中之;


身半以下者,濕中之;


中於陰則留腑,中於陽則留臟。


曰:陰之與陽,異名同類,上下相會,經絡之相貫也,如環之無端。


夫邪之中人也,或中於陰,或中於陽,上下左右,無有恆常。


曰:諸陽之會,皆在於面,人之方乘虛時及新用力,若熱飲汗出,腠理開而中於邪,中於首則下陽明,中於面則下太陽,中於頰則下少陽,中於膺背兩脅,亦中其經。


中於陰者,常從臂始。


夫臂與,其陰皮薄,其肉淖澤,故俱受於風,獨傷於其陰也。


曰:此故傷其臟乎?


曰:身之中於風也,不必動臟。


故邪入於陰經,其臟氣實,邪氣入而不容,故還之於腑。


是故陽中則留於經,陰中則留於腑。


曰:邪之中臟者奈何?


曰:恐懼憂愁則傷心。


形寒飲冷則傷肺,以其兩寒相感,中外皆傷,故氣逆而上行。


有所墮墜,惡血留內,有所大怒,氣上而不能下,積於脅下則傷肝。


有所擊仆,若醉以入房,汗出當風則傷脾。


有所用力舉重,若入房過度,汗出浴水則傷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12#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0:30:54 | 只看該作者

病形脈診第二(上)


曰:五臟之中風奈何?


曰:陰陽俱相感,邪乃得往。


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


其精陽之氣,上走於目而為睛,其別氣走於耳而為聽,其宗氣上出於鼻而為臭,其濁氣下出於胃而走唇舌而為味。


其氣之津液皆上熏於面,而皮又濃,其肉堅,故大熱甚,寒不能勝之也。


虛邪之中身也,洒淅動其形。


正邪之中人也微,先見於色,不知於身,若存若亡,有形無形,莫知其情。


夫色脈與尺之皮膚相應,如桴鼓影響之相應,不得相失,此亦本末根葉之出候也,根死則葉枯矣。


故色青者其脈弦,色赤者其脈鉤,色黃者其脈代,色白者其脈毛,色黑者其脈石。


見其色而不得其脈,反得相勝之脈則死矣;


得相生之脈則病已矣。


曰:五臟之所生變化之病形何如?


曰:先定其五色五脈之應,其病乃可別也。


曰:色脈已定,別之奈何?


曰:調其脈之緩急大小滑澀,而病形定矣。


曰:調之何如?


曰:脈急者,尺之皮膚亦急;


脈緩者,尺之皮膚亦緩;


脈小者,尺之皮膚亦減而少氣;


脈大者,尺之皮膚亦大;


脈沉者,尺之皮膚亦沉;


脈滑者,尺之皮膚亦滑;


脈澀者,尺之皮膚亦澀。


凡此變者,有微有甚。


故善調尺者,不待於寸;


善調脈者,不待於色。


能參合而行之者,可以為上工,十全其九;


行二者為中工,十全其七;


行一者為下工,十全其六。


尺膚溫(一作滑)以淖澤者,風也。


尺肉弱者,解 也。


安臥脫肉者,寒熱也(一本下作不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13#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0:31:08 | 只看該作者

病形脈診第二(上)


尺膚澀者,風痹也。


尺膚粗如枯魚鱗者,水 飲也。


尺膚寒甚脈急(一作小)者,泄少氣也。


尺膚熱甚脈盛躁者,病溫也。


其脈盛而滑者,汗且出(一作病且出)也。


尺膚燒炙人手(一作炬然),先熱後寒者,寒熱也。


尺膚先寒,久持之而熱者,亦寒熱也。


尺膚炬然熱,人迎大者,當奪血也。


尺堅大脈小甚則少氣, 有加者,立死(《脈經》云:尺緊於人迎者少氣)。


肘所獨熱者,腰以上熱。


肘後獨熱者,肩背熱。


肘前獨熱者,膺前熱。


肘後廉以下三四寸熱者,腸中有蟲。


手所獨熱者,腰以上(一作下)熱。


臂中獨熱者,腰腹熱。


掌中熱者,腹中熱也。


掌中寒者,腹中寒也。


魚際白肉有青血脈者,胃中有寒也。


曰:人有尺膚緩甚(一云尺脈數甚)筋急而見,此為何病?


曰:此所謂狐(狐,《素問》作疹)筋。


狐筋者,是人腹必急,白色黑色見,則病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14#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0:31:24 | 只看該作者

病形脈診第二(下)


黃帝問曰:脈之緩急小大滑澀之病形何如?


岐伯對曰:心脈急甚為螈 ;


微急為心痛引背,食不下,緩甚為狂笑;


微緩為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有時唾血。


大甚為喉;


微大為心痹,引背善淚。


小甚為善噦;


微小為消癉。


滑甚為善渴;


微滑為心疝,引臍少腹鳴。


澀甚為喑;


微澀為血溢維(經絡有陽維陰維)厥,耳鳴癲疾。


肺脈急甚為癲疾;


微急為肺寒熱怠惰,咳唾血,引腰背胸,若鼻息肉不通。


緩甚為多汗,微緩為痿 偏風,頭以下汗出不止。


大甚為頸腫;


微大為肺痹,引胸背起,惡日光。


小甚為泄;


微小為消癉。


滑甚為息賁上氣;


微滑為上下出血。


澀甚為嘔血,微澀為鼠 (一作漏) ,在頸支腋之間,下不勝其上,甚能善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15#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0:31:43 | 只看該作者

病形脈診第二(下)


肝脈急甚為惡言(一作忘言);


微急為肥氣,在脅下若履杯。


緩甚為善嘔;


微緩為水瘕痹。


大甚為內癰,善嘔衄;


微大為肝痹,陰縮,咳引少腹。


小甚為多飲;


微小為消癉。


滑甚為疝,微滑為遺溺。


澀甚為溢飲;


微澀為螈 攣筋。


脾脈急甚為螈 ;


微急為鬲中,食飲入而還出,後沃沫。


緩甚為痿厥;


微緩為風痿,四肢不用,心慧然若無病。


大甚為擊仆;


微大為疝氣,腹裡大膿血在腸胃之外。


小甚為寒熱;


微小為消癉。


滑甚為 癃;


微滑為蟲毒 蠍腹熱。


澀甚為腸 (一作潰);


微澀為內潰,多下膿血。


腎脈急甚為骨痿癲疾;


微急為奔豚沉厥,足不收,不得前後。


緩甚為折脊;


微緩為洞泄。


洞泄者,食不化,下嗌還出。


大甚為陰痿;


微大為石水,起臍下至小腹垂垂然,上至胃脘,死不治。


小甚為洞泄;


微小為消癉。


滑甚為癰 (一作癃 );


微滑為骨痿,坐不能起,起則目無所見,視黑丸。


澀甚為大癰,微澀為不月沉痔。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16#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0:32:05 | 只看該作者

病形脈診第二(下)


曰:病亦有甚變(一作病之六變)者,刺之奈何?


曰:諸急者多寒,緩者多熱,大者多氣少血,小者血氣皆少,滑者陽氣盛而微有熱,澀者多血少氣而微有寒。


是故刺急者,深內而久留之;


刺緩者,淺內而疾發針,以去其熱;


刺大者,微瀉其氣,無出其血;


刺滑者,疾發針而淺內之,以瀉其陽氣,去其熱;


刺澀者必中其脈,隨其逆順而久留之,必先按而循之,已發針,疾按其,無令出血,以和其諸脈;


小者陰陽形氣俱不足,勿取以針,而調之以甘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17#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0:32:19 | 只看該作者

病形脈診第二(下)


曰:五臟六腑之氣,滎俞所入為合,今何道從入,入安從道?


曰:此陽明之別入於內,屬於腑者也。


曰滎俞與合,各有名乎?


曰:滎俞治外臟,經合治內腑。


曰:治內腑奈何?


曰:取之於合。


合各有名乎?


曰:胃合入於三裡,大腸合入於巨虛上廉,小腸合入於巨虛下廉,三焦合入於委陽,膀胱合入於委中央,膽合入於陽陵泉(按大腸合於曲池,小腸合於小海,三焦合於天井,今此不同者,古之別法也。


又詳巨虛上廉乃足陽明與小腸相合之穴也。


與胃合三裡,膀胱合委中,膽合陽陵泉,以脈之所入為合不同。


三焦合委陽。


委陽者,乃三焦下輔 也,亦未見有為合之說)。


曰:取之奈何?


曰:取之三裡者,低跗取之;


巨虛者,舉足取之;


委陽者,屈伸而取之;


委中者,屈膝而取之;


陽陵泉者,正立豎膝予之齊,下至委陽之陽取之;


諸外經者,揄伸而取之。


曰:愿聞六腑之病?


曰:面熱者,足陽明病;


魚絡血者,手陽明病;


兩跗之上,脈堅若陷者,足陽明病,此胃脈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18#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0:32:35 | 只看該作者

三部九候第三


黃帝問曰:何謂三部?


岐伯對曰:上部中部下部,其部各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


上部天,兩額之動脈;


上部地,兩頰之動脈;


上部人,耳前之動脈。


中部天,手太陰;


中部地,手陽明;


中部人,手少陰。


下部天,足厥陰;


下部地,足少陰;


下部人,足太陰。


下部之天以候肝,地以候腎,人以候脾胃之氣。


中部之天以候肺,地以候胸中之氣,人以候心。


上部之天以候頭角之氣,地以候口齒之氣,人以候耳目之氣。


此三部者,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


三而三之,合為九,九分為九野,九野為九臟。


故神臟五,形臟四,合為九臟。


五臟已敗,其色必夭,夭必死矣。


曰:以候奈何?


曰: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調其氣之虛實,實則瀉之,虛則補之,必先去其血脈而後調之,無問其病,以平為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19#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0:32:58 | 只看該作者

三部九候第三


曰:決死生奈何?


曰形盛脈細,少氣不足以息者危。


形瘦脈大,胸中多氣者死。


形氣相得者生。


參伍不調者病。


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


上下左右之脈相應如參舂者病甚。


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數者死。


中部之候雖獨調,與眾臟相失者死。


中部之候相減者死。


目內陷者死。


曰:何以知病之所在?


曰:察九候獨小者病。


獨大者病。


獨疾者病。


獨遲者病。


獨熱者病。


獨寒者病。


獨陷下者病。


以左手於左足上去踝五寸而按之,以右手當踝而彈之,其應過五寸以上蠕蠕然者不病。


其應疾中手渾渾然者病。


中手徐徐然者病,其應上不能至五寸,彈之不應者死。


脫肉身不去者死。


中部乍疏乍數者死。


代脈而鉤者,病在絡脈。


九候之相應也,上下若一,不得相失。


一候後則病,二候後則病甚,三候後則病危。


所謂後者,應不俱也。


察其腑臟,以知生死之期。


必先知經脈而後知病脈,真臟脈見者,邪(《素問》無邪字)勝,死也。


足太陽之氣絕者,其足不可以屈伸,死必戴眼。


曰:冬陰夏陽奈何?


曰:九候之脈皆平旦死。


熱中及熱病者以日中死。


病風者以日夕死。


病水者以夜半死。


其脈乍數乍疏,乍遲乍疾者,以日乘四季死。


形肉已脫,九候雖調者猶死。


七診雖見,九候皆順者不死。


所言不死者,風氣之病,及經月之病,似七診之病而非也,故言不死。


若有七診之病,其脈候亦敗者死矣,必發噦噫。


必審問其所始病,與今之所方病,而後(《素問》下有各字) 切循其脈,視其經絡浮沉,以上下逆從循之。


其脈疾者不病,其脈遲者病,不往不來者(《素問》作脈不往來者)死,皮膚著者死。


曰:其可治者奈何?


曰:經病者治其經,絡病者治其絡(《素問》二絡上有孫字),身有痛者治其經絡。


其病者在奇邪,奇邪之脈則繆刺之。


留瘦不移,節而刺之。


上實下虛,切而順之,索其結絡脈,刺出其血,以通其氣。


瞳子高者太陽不足,戴眼者太陽已絕,此決死生之要,不可不察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20#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0:33:16 | 只看該作者

卷五

 

針灸禁忌第一(上)


黃帝問曰:四時之氣,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灸刺之道,何者為寶?


岐伯對曰:四時之氣,各有所在,灸刺之道,氣穴為寶。


故春刺絡脈諸滎大經分肉之間,甚者深取之,間者淺取之。


《素問》曰:春刺散俞,及與分理,血出而止。


又曰:春者木始治,肝氣始生,肝氣急,其風疾,經脈常深,萁氣少不能深入,故取絡脈分肉之間。


《九卷》云春刺滎者正同,於義為是。


又曰:春取絡脈治皮膚。


又曰:春取經與脈分肉之間。


二者義亦略同。


又曰:春氣在經脈。


夏取諸俞孫絡肌肉皮膚之上。


又曰:春刺俞。


二者正同,於義為是。


長夏刺經。


又曰:取盛經孫絡,取分間,絕皮膚。


又曰:夏取分腠,治肌肉。


義亦略同。


《素問》曰:夏刺絡俞,見血而止。


又曰:夏者火始治,心氣始長,脈瘦氣弱,陽氣流(一作留)溢,血溫於腠,內至於經,故取盛經分腠,絕膚而病去者,邪居淺也。


所謂盛經者,陽脈也。


義亦略同。


又曰:夏氣在孫絡,長夏氣在肌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6 00:25 , Processed in 0.109376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