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針灸甲乙經】

 關閉 [複製鏈接]
661#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1:18:20 | 只看該作者

針道第四


黃帝問曰:愿聞禁數?


岐伯對曰:臟有要害,不可不察。


肝生於左,肺藏於右。


心部於表,腎治於裡,脾為之使,胃為之市。


膈肓之上,中有父母。


七節之傍,中有志心(《素》作小心)。


順之有福,逆之有咎。


瀉必用方(《太素》作員)。


切而轉之,其氣乃行。


疾入徐出,邪氣乃出。


伸而迎之,搖大其穴,氣出乃疾。


補必用員(《太素》作方),外引其皮,令當其門。


左引其樞,右推其膚,微旋而徐推之。


必端以正,安以靜,堅心無解,欲微以留,氣下而疾出之。


推其皮,蓋其外門,真氣乃存。


用針之要,無忘養神。


瀉者以氣方盛,以月方滿,以日方溫,以身方定,以息方吸而內針,乃復候其方吸而轉針,乃復候其方呼而徐引針。


補者行也。


行者移也,刺必中其滎,復以吸排針也。


必知形之肥瘦。


營衛血氣之衰盛。


血氣者,人之神,不可不謹養。


形乎形,目瞑瞑。


捫其所痛(《素》作問其所痛),索之於經,慧然在前,按之弗得,不知其情,故曰形。


神乎神,耳不聞。


目明心開而志光,慧然獨覺,口弗能言,俱視獨見,象若昏,昭然獨明,若風吹云,故曰神。


三部九候為之原,九針之論不必存。


凡刺之而氣不至,無問其數;


刺之而氣至乃去之,勿復針。


針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任其所為。


刺之要,氣至而效,效之信,若風吹云,昭然於天,凡刺之道畢矣。


節之交,凡三百六十五會。


知其要者,一言而終;


不知其要者,流散無窮。


所言節者,神氣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


睹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復。


一其形,聽其動靜,知其邪正。


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氣至而去之。


凡將用針,必先視脈氣之劇易,乃可以治病。

 

針道第四


五臟之氣已絕於內,而用針者反實其外,是謂重竭。


重竭必死,其死也靜,治之者輒反其氣,取腑與膺。


五臟之氣已絕於外,而用針者反實其內,是謂逆厥。


逆厥則必死,其死也躁,治之者反取四末。


刺之害,中而不去則精泄;


害中而去則致氣;


精泄則病甚而,致氣則生為癰瘍。


刺針必肅,刺腫搖針,經刺勿搖,此刺之道也。


刺諸熱者,如手探湯;


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


刺虛者,刺其去;


刺實者,刺其來。


刺上關者,KT 不能欠;


刺下關者,欠不能KT 。


刺犢鼻者,屈不能伸;


刺內關者,伸不能屈。


病高而內者,取之陰陵始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62#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1:18:36 | 只看該作者

針道終始第五


凡刺之道,畢於終始。


明知終始,五臟為紀,陰陽定矣。


陰者主臟,陽者主腑。


陽受氣於四肢,陰受氣於五臟。


故瀉者迎之,補者隨之。


知迎知隨,氣可令和。


和氣之方,必通陰陽。


五臟為陰,六腑為陽。


謹奉天道,請言終始。


終始者,經脈為紀,持其脈口人迎,以知陰陽有餘不足,平與不平,天道畢矣。


所謂平人者,不病也。


不病者,脈口人迎應四時也,上下相應而俱往來也,六經之脈不結動也,本末相遇,寒溫相守司,形肉血氣必相稱也,是謂平人。


若少氣者,脈口人迎俱少而不稱尺寸。


如是者,則陰陽俱不足,補陽則陰竭,瀉陰則陽脫。


如是者,可將以甘藥,不可飲以至劑。


如此者弗灸。


不已者,因而瀉之,則五臟氣壞矣。


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陽,一盛而躁在手少陽。


人迎二盛,病在足太陽,二盛而躁在手太陽。


人迎三盛,病在足陽明,三盛而躁在手陽明。


人迎四盛且大且數,名曰溢陽,溢陽為外格。


脈口一盛,病在足厥陰,一盛而躁在手心主。


脈口二盛,病在足少陰,二盛而躁在手少陰。


脈口三盛,在足太陰,三盛而躁在手太陰。


脈口四盛且大且數,名曰溢陰。


溢陰為內關,不通者死不治。


人迎與太陰脈口俱盛四倍以上,名曰關格。


關格者與之短期。


人迎一盛,瀉足少陽而補足厥陰,二瀉一補,日一取之,必切而驗之,疏取之,上氣和乃止。


人迎二盛,瀉足太陽而補足少陰,二瀉一補,二日一取之,必切而驗之,疏取之,上氣和乃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63#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1:18:52 | 只看該作者

針道終始第五


人迎三盛,瀉足陽明而補足太陰,二瀉一補,日一取之,必切而驗之,疏取之,上氣和乃止。


脈口一盛,瀉足厥陰而補足少陽,二補一瀉,日一取之,必切而驗之,氣和乃止,疏取之。


脈口二盛,瀉足少陰而補足太陽,二瀉一補,二日一取之,必切而驗之,氣和乃止,疏取之。


脈口三盛,瀉足太陰而補足陽明,二補一瀉,日二取之,必切而驗之,氣和乃止,疏取之。


所以日二取之者,太陰主胃,大富於穀,故可日二取之也。


人迎脈口俱盛四倍(《靈樞》作三倍)以上,名曰陰陽俱溢。


如是者,不開則血脈閉塞,氣無所行,流淫音聲益彰,耳目聰明,反此者,血氣不行。


所謂氣至而有效者,瀉則益虛,虛者脈大如其故而不堅也。


大如故而益堅者,適雖言快,病未去也。


補則益實,實者脈大如其故而益堅也。


大如故而不堅者,適雖言快,病未去也。


故補則實,瀉則虛,病雖不隨針減,病必衰去矣。


必先通十二經之所生病,而後可傳於終始。


故陰陽不相移,虛實不相頃,取之其經。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1:19:07 | 只看該作者

針道終始第五


凡刺之屬三刺至穀氣,邪僻妄合,陰陽移居,逆順相反,浮沉異處,四時不相得,稽留淫,須針而去。


故一刺陽邪出,再刺陰邪出,三刺則穀氣至而止。


所謂穀氣至者,已補而實,已瀉而虛,故知穀氣至也。


邪氣獨去者,陰與陽未能調而病知愈也。


故曰補則實,瀉則虛,病雖不隨針減,病必衰去矣。


(此文似解前第三篇中。


陽盛而陰虛,先補其陰,後瀉其陽而和之。


陰盛而陽虛,先補其陽,後瀉其陰而和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65#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1:19:20 | 只看該作者

針道終始第五


三脈動於足大指之間,必審其虛實。


虛而瀉之,是謂重虛,重虛病益甚。


凡刺此者,以指按之,脈動而實且疾者則瀉之,虛而徐者則補之,反此者病益甚。


三脈動(一作重)於大指者,謂陽明在上,厥陰在中,少陰在下。


膺 中膺,背 中背,肩 虛者取之上。


重舌,刺舌柱以鈹針也。


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


伸而不可屈者,其病在骨。


在骨守骨,在筋守筋。


補須一方實,深取之,稀按其,以極出其邪氣。


一方虛,淺刺之,以養其脈,疾按其,無使邪氣得入。


邪氣之來也緊而疾,穀氣之來也徐而和。


脈實者,深刺之以泄其氣;


脈虛者,淺刺之使精氣無得出,以養其脈,獨出其邪氣。


刺諸痛者深刺之,諸痛者其脈皆實。


從腰以上者,手太陰、陽明主之;


從腰以下者,足太陰、陽明主之。


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頭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病生於頭者頭重,生於手者臂重,生於足者足重。


治病者,先刺其病所從生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66#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1:19:33 | 只看該作者

針道終始第五


春氣在毫毛,夏氣在皮膚,秋氣在分肉,冬氣在筋骨。


刺此病者,各以其時為齊。


刺肥人者,以秋冬為之齊;


刺瘦人者,以春夏為之齊。


刺之痛者陰也,痛而以手按之不得者亦陰也,深刺之。


癢者陽也,淺刺之。


病在上者陽也,在下者陰也。


病先起於陰者,先治其陰而後治其陽;


病先起於陽者,先治其陽而後治其陰。


久病者邪氣入深,刺此病者,深入而久留之,間日復刺之,必先調其左右,去其血脈,刺道畢矣。


凡刺之法,必察其形氣。


形氣未脫,少氣而脈又躁,躁厥(一作疾字)者,必為繆刺之。


散氣可收,聚氣可布。


深居靜處,占神往來,閉戶塞牖,魂魄不散,專意一神,精氣之分,無聞人聲,以收其精,必一其神,令志在針。


淺而留之,微而浮之,以移其神,氣至乃休。


男女內外,堅拒勿出,謹守勿內,是謂得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67#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1:19:46 | 只看該作者

針道自然逆順第六


(前系逆順肥瘦文,後系根結文) 黃帝問曰:愿聞針道自然?


岐伯對曰:用自然者,臨深決水,不用功力,而水可竭也。


循瘦少長各有數乎?


曰:年質壯大,血氣充盛,皮膚堅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留之,此肥人也。


廣肩腋項,肉薄濃皮而黑色,唇臨臨然者,其血黑以濁,其氣澀以遲,其貪於取予,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數。


曰:刺瘦人奈何?


曰: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薄唇輕言,其血清,其氣滑,易脫於氣,易損於血,刺此者,淺而疾之。


曰:刺常人奈何?


曰:視其黑白,各為調之。


端正純濃者,其血氣和調,刺此者,無失其常數。


曰:刺壯士真骨者奈何?


曰:刺壯士真骨,堅肉緩節驗驗(一作監監)然,此人重則氣澀血濁,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數;


勁則氣滑血清,刺此者,淺而疾之也。


曰:刺嬰兒奈何?


曰:嬰兒者,其肉脆血少氣弱,刺此者以毫針,淺刺而疾發針,日再可也。


曰:臨深決水奈何?


曰:血清氣濁,疾瀉之,則氣竭矣。


曰:循掘決沖奈何?


曰:血濁氣澀,疾瀉之,則氣可通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68#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1:20:03 | 只看該作者

針道自然逆順第六


曰:逆順九體經絡之數,此皆布衣匹夫之士也;


食血者(《九墟》作血食之君),身體空虛,膚肉軟弱,血氣 悍滑利,刺之豈可同乎?


曰:夫膏粱菽藿之味,何可同也。


氣滑則出疾,氣澀則出遲。


氣悍則針小而入淺,氣澀則針大而入深。


深則欲留,淺則欲疾。


故刺布衣者,深以留,刺王公大人者,微以徐。


此皆因其氣之 悍滑利者也。


曰:形氣之逆順奈何?


曰:形氣不足,病氣有餘,是邪勝也,急瀉之。


形氣有餘,病氣不足,急補之。


形氣不足,病氣不足,此陰陽俱不足,不可復刺之,刺之則重不足,重不足則陰陽俱竭;


血氣皆盡,五臟空虛,筋骨髓枯,老者絕滅,壯者不復矣。


形氣有餘,病氣有餘者,此謂陰陽俱有餘也,急瀉其邪,調其虛實。


故曰有餘者瀉之,不足者補之,此之謂也。


故曰刺不知逆順,真邪相搏,實而補之,則陰陽血氣皆溢,腸胃充郭,肺肝內脹,陰陽相錯。


虛而瀉之,則經脈空虛,血氣枯竭,腸胃懾辟,皮膚薄著,毛腠夭焦,予之死期。


故曰用針之要,在於知調,調陰與陽,精氣乃充,合形與氣,使神內藏,故曰上工平氣,中工亂經,下工絕氣危生,不可不慎也。


必察其五臟之變化,五脈之相應,經脈之虛實,皮膚之柔粗,而後取之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69#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1:20:25 | 只看該作者

針道外揣縱舍第七


黃帝問曰:夫九針少則無內,大則無外,恍惚無窮,流溢無極,余知其合於天道人事四時之變也,余愿渾求為一可乎?


岐伯對曰:夫唯道焉,非道何可大小淺深離合為一乎哉。


故遠者司外揣內,近者司內揣外。


是謂陰陽之極,天地之蓋。


曰:持針縱舍奈何?


曰:必先明知十二經之本末,皮膚之寒熱,脈之盛衰滑澀。


其脈滑而盛者病日進,虛而細者久以持,大以澀者為痛痹,陰陽如一者病難治。


察其本末上下,有熱者病常在,其熱已衰者,其病亦去矣。


因持其尺,察其肉之堅脆、大小、滑澀、寒熱、燥濕。


因視目之五色,以知五臟而決死生。


視其血脈,察其五色,以知寒熱痹痛。


曰:持針縱舍,余未得其意也?


曰:持針之道,欲端以正,安以靜。


先知虛實,而行疾徐。


左手持骨,右手循之,無與肉裹。


瀉欲端正,補必閉膚。


轉針導氣,邪氣不得淫,真氣以居。


曰:捍皮開腠理奈何?


曰:因其分肉,左別其膚。


微內而徐端之,適神不散,邪氣得去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70#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1:20:43 | 只看該作者

卷六

 

八正八虛八風大論第一


黃帝問曰:歲之所以皆同病者,何氣使然?


少師對曰:此八正之候也。


候此者,常以冬至之日。


風從南方來者,名曰虛風,賊傷人者也。


其以夜半至者,萬民皆臥而不犯,故其歲民少病。


其以晝至者,萬民懈惰而皆中於邪風,故民多病。


虛邪入客於骨而不發於外,至其立春,陽氣大發,腠理開。


有因立春之日,風從西方來,萬民皆中虛風。


此兩邪相搏,經氣結代,故諸逢其風而遇其雨者,名曰遇歲露焉。


因歲之和而少賊風者,民少病而少死;


歲多賊風邪氣,寒溫不和,則民多病而死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71#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1:20:58 | 只看該作者

八正八虛八風大論第一


曰:虛邪之風,其所貴賤何如,候之奈何?


曰:正月朔日,風從西方來而大,名曰白骨。


將國有殃,人多死亡。


正月朔日,平旦西北風行,民病多,十有三也。


正月朔日,日中北風,夏,民多死(一作多病)者。


正月朔日,平旦北風,春,民多死者。


正月朔日,夕時北風,秋,民多死者。


正月朔日,天時和溫不風,民無病;


大寒疾風,民多病。


二月丑不風,民多心腹病。


三月戌不溫,民多寒熱病。


四月巳不暑,民多癉病。


十月申不寒,民多暴死。


諸所謂風者,發屋拔樹,揚沙石,起毫毛,發腠理者也。


風從其沖後來者,名曰虛風,賊傷人者也,主殺害,必謹候虛風而謹避之。


避邪之道,如避矢石,然後邪弗能害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72#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1:21:11 | 只看該作者

風從南方來


名曰大弱風。


其傷人也,內舍於心,外在於脈,其氣主為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73#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1:21:25 | 只看該作者

風從西南方來


名曰謀風。


其傷人也,內舍於脾,外在於肌肉,其氣主為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74#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1:21:43 | 只看該作者

風從西方來


名曰剛風。


其傷人也,內舍於肺,外在於皮膚,其氣主為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75#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1:21:54 | 只看該作者

風從西北方來


名曰折風。


其傷人也,內舍於小腸,外在於手太陽之脈,脈絕則泄,脈閉則結不通,善暴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76#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1:22:06 | 只看該作者

風從北方來


名曰大剛風。


其傷人也,內舍於腎,外在於骨與肩背之膂筋,其氣主為寒風從東北方來,名曰凶風。


其傷人也,內舍於大腸,外在於兩脅腋骨下及肢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77#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1:22:40 | 只看該作者

風從東方來


名曰嬰兒風。


其傷人也,內舍於肝,外在於筋紐,其氣主為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78#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1:23:27 | 只看該作者

風從東南方來


名曰弱風。


其傷人也,內舍於胃,外在於肌,其氣主為體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79#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1:23:48 | 只看該作者

八正八虛八風大論第一


凡此八風者,皆從其虛之鄉來,乃能病患。


三虛相搏,則為暴病卒死。


兩虛一實,則為淋露寒熱。


犯其雨濕之地則為痿。


故聖人避邪,如避矢石。


其三虛偏中於邪風,則為擊仆偏枯矣。


曰:四時八風之中人也,因有寒暑。


寒則皮膚急,腠理閉;


暑則皮膚緩,腠理開。


賊風邪氣,因得以入乎?


將必須八正風邪,乃能傷人乎?


曰:賊風邪氣之中人也,不得以時。


然必因其開也,其入深,其內亟(一作極)也疾,其病患也卒暴;


因其閉也,其入淺以留,其病人也徐以遲。


曰:其有寒溫和適,腠理不開,然有卒病者,其故何也?


曰:人雖平居,其腠理開閉緩急,固常有時也。


夫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


故月滿則海水西盛,人血氣積,肌肉充,皮膚致,毛髮堅,腠理, 垢著。


當是之時,雖遇賊風,其入淺,亦不深。


至其月郭空,則海水東盛,人血氣虛,其衛氣去,形獨居,肌肉減,皮膚緩,腠理開,毛髮薄,垢澤。


當是之時,遇賊風,其入深,其病患卒暴。


曰:人有卒然暴死者,何邪使然?


曰:得三虛者其死疾;


得三實者邪不能傷也。


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時之和,人氣乏少,因為賊風邪氣所傷,是謂三虛。


故論不知三虛,工反為粗。


若逢年之盛,遇月之滿,得時之和,雖有賊風邪氣,不能傷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0#
 樓主| 發表於 2012-12-20 21:24:14 | 只看該作者

逆順病本末方宜形志大論第二


黃帝問曰:治民治身,可得聞乎?


岐伯對曰:治民與自治,治彼與治此,治小與治大,治國與治家,未有逆而能治者,夫唯順而已矣。


故入國問其俗,臨病患問所便。


曰:便病奈何?


曰:中熱消癉則便寒,寒中之屬則便熱。


胃中熱則消穀,令人懸心善飢,臍以上皮熱。


腸中熱,則出黃如糜色,臍以下皮寒。


胃中寒則 脹。


腸中寒則腸鳴飧泄。


胃中寒,腸中熱,則脹且泄。


胃中熱,腸中寒,則疾飢,少腹痛脹。


曰:胃欲寒飲,腸欲熱飲,兩者相逆,治之奈何?


曰:春夏先治其標,後治其本;


秋冬先治其本,後治其標。


曰:便其相逆者奈何?


曰:便此者,食飲衣服,欲適寒溫。


寒無淒愴,暑無出汗。


食飲者,熱無灼灼,寒無滄滄。


寒溫中適,故氣搏持,乃不致邪僻。


先病而後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後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後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後生寒者治其本,先熱而後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後生熱者治其本,先病而後生中滿者治其標,先病而後泄者治其本。


先泄而後生他病者治其本,必先調之,乃治其他病。


先病而後中滿者治其標,先中滿而後煩心者治其本。


人有客氣同(同一作固)氣,小大不利治其標。


小大便利治其本。


病發而有餘,本而標之,先治其本,後治其標;


病發而不足,標而本之,先治其標,後治其本。


謹察間甚而調之,間者並行,甚者獨行。


小大不利而後生他病者,治其本。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6 02:56 , Processed in 0.84375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