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精變氣論】
篇中專論脈色,而末則歸重於一。
一者,神也。
謂色為外候,脈為內候,神則攝乎內外之間,脈色得之則善,失之則凶,治病之要,惟此而已。
篇中以移精變氣為名者,蓋由帝問古用祝由治病以移易精氣,而即以引端之辭為名也。
景岳注解明暢,故采錄之。
黃帝問曰:余聞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
今世治病,毒藥治其內,針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
移謂移易,變謂變改,皆使邪不傷正,精神復強而內守也。
按:張景岳曰:上古以全德之世,邪不能侵,故凡有疾病,惟用祝由而已,以其病不甚而治亦易也。
按明制醫術十三科:曰大方脈,曰小方脈,曰婦人,曰傷寒,曰瘡瘍,曰針灸,曰眼,曰口齒,曰咽喉,曰接骨,曰金鏃,曰按摩,曰祝由。
今按摩、祝由二科失其傳,惟民間尚有之。
祝,之救切。
岐伯對曰:往古人居禽獸之間,動作以避寒,陰居以避暑,內無眷慕之累,外無伸宦之形,此恬之世,邪不能深入也。
故毒藥不能治其內,針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
古者巢居穴處,夕隱朝游,禽獸之間,斷可知矣。
然動躁陽盛,故身熱足以御寒:涼氣生寒,故陰居可以避暑。
夫志捐思想,則內無眷慕之累;
心亡愿欲,故外無伸宦之形。
靜保天真,自無邪勝。
是以移精變氣,無假毒藥,祝說病由,不勞針石而已。
按:張景岳曰:伸,屈伸之情。
宦,名利之累。
內無眷慕,外無趨求,故曰恬之世。
祝,咒同。
由,病所從生也。
故曰祝由。
當今之世不然,憂患緣其內,苦形傷其外,又失四時之逆從,寒暑之宜,賊風數至,虛邪朝夕,內至五臟骨髓,外傷孔竅肌膚,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已也。
帝曰:善!
余欲臨病患,觀死生,決嫌疑,欲知其要,如日月光,可得聞乎?
按:日月之光,有目共見,此問治病之要,欲求顯而易見也。
岐伯曰:色脈者,上帝之所貴,先師之所傳也。
上帝,上古之帝。
先師,岐伯祖世之師僦貸季也。
上古使僦貸季,理脈色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時八風六合,不離其常。
按:張景岳曰:理色脈,察內外之精微也。
通神明,色脈辨而神明見也。
色脈之應,無往不合,如五行之衰王,四時之往來,八風之變,六合之廣,消長相依,無不有常度也。
變化相移以觀其妙,以知其要。
欲知其要,則色脈是矣。
按:張景岳曰:五行四時八風之氣,迭有盛衰,則變化相移,色脈隨之而應,故可以觀其妙,知其要。
凡人之五臟六腑,百骸九竅,脈必由乎氣,氣必合乎天,雖其深微難測,而惟於色脈足以察之,故曰欲知其要,則色脈是矣。
色以應日,脈以應月,常求其要,則其要也。
按:張景岳曰:色分五行,而明晦是其變,日有十二干,而陰晴是其變,故色以應日。
脈有十二經,而虛實是其變,月有十二建,而盈縮是其變,故脈以應月。
常求色脈之要,則明如日月,而得其變化之要矣。
夫色之變化,以應四時之脈,此上帝之所貴,以合於神明也。
所以遠死而近生,生道以長,命曰聖王。
按:脈隨時而應於內,色應脈而形於外,色脈相應,死可遠而生自近矣。
惟古帝知之,故能卻老全形,動合神明,而養生之道獨全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