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證釋●下經-7-經文講義-艮卦-釋爻辭-84】 上九。
敦艮。
吉。
宣聖講義此艮上九爻辭也。
上九居全卦之終。
即艮卦之窮。
而以一陽居上。
又係主爻。
主用所在。
窮而不窮。
亦如兌卦以上六為主爻。
不得視如他卦。
如陰之窮也。
艮之上九既為艮主用之爻。
恰與下九三相似。
不過九三在中。
上九在上。
微有不同。
上九當全卦之盡。
而在中互之外。
陽極則變。
恰是以乾變坤之位。
故爻辭稱敦艮而占吉。
言敦者。
秉坤厚載之德。
與臨之敦臨。
復之敦復。
皆取坤用故云。
而占吉者。
既本坤厚載之德。
復推艮主爻之用。
是以不窮。
而反成吉占。
如履元吉在上之例。
孚于大有慶也。
艮為山。
以崇高之道。
峻極之形。
則上爻恰如峰巒。
巍峨在望。
由高視下。
莫非土之積。
積卑以為高。
積薄以為厚。
是即稱敦艮之由來。
敦厚以上。
山以崇高。
敦厚為艮。
人以挺拔。
是不獨止。
且兼德之博厚言。
山之博厚。
乃地之特出者。
以凡山中之物。
或植或動。
或泉或石。
或埋藏于土中者。
或昭著于地面者。
皆山所蓄。
即山之德所昭。
此名敦艮。
言其富有而廣生。
亦如坤也。
坤為地。
固兼山澤。
艮為山。
又兼水泉。
在山言。
是凡山所生者。
所育者。
所成者。
所藏者。
莫不秉山之氣。
得艮之用。
而必見于面。
發于外。
以為其文德。
以顯其光輝。
此亦如坤地之德無疆。
孚乾天之道大生也。
又上九與九三。
兩剛相耀。
如日月代明。
故在象曰兼山。
言連接起伏。
互于地面。
為一切所瞻望也。
故彖辭稱其道光明。
一陽昭垂。
群陰內潛。
外有其儀。
中蓄諸物。
而當峻極之位。
最宜返躬之行。
如履至尊者。
則卑以自牧。
居至上者。
則俯以就下。
斯道之所本。
人道之所先也。
故爻雖剛。
而德重柔。
道雖出于乾。
而用必歸于坤。
返本復始。
乃克成其終。
故曰成終成始。
莫盛于艮。
此上九之陽。
反以敦艮得吉也。
不然。
凡陽居上。
乃高明之行。
陽剛在外。
宜剛健之號。
何以敦厚稱哉。
雖似由窮變之故。
實則原艮止之道也。
蓋上九一陽。
志升不能復升。
欲進不可復進。
則惟有止于上。
而返于下。
靜于外。
而動于內。
以成其返本還原之道。
而達其由靜生動之功。
依止為行之妙耳。
故艮以止。
成終成始。
終于上。
始于下。
終于外。
始于內。
亦即終于止靜。
始于行動。
蓋終者終其用。
始者始其體。
無形而有形。
有終還于無。
何哉。
失其正位。
若不還歸。
將何往哉。
此六二六五。
以柔得中。
實為九三上九之所歸也。
中見坎卦。
亦互成震。
是以起則有險陷之虞。
止則懷振作之志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