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清暑益氣湯】
復立變證加減法於後。
如心火乘脾,乃血受火邪,而不升發,陽氣伏於地中,地者人之脾也,必用當歸和血,少用黃柏以益真陰,如脾胃不足之證,須少用升麻,乃足陽明太陰引經之藥也。
使行陽道,自脾胃中左遷,少陽行春令,生萬物之根蒂也。
更加柴胡,使諸經右遷,生發陰陽之氣,以滋春之和氣也。
如脾虛緣心火亢盛,而乘其土也。
其次肺氣受邪,為熱所傷,必須黃 最多,甘草次之,人參又次之,三者皆甘溫之陽藥也,脾始虛,肺氣先絕,故用黃之甘溫,以益皮毛之氣,而閉腠理,不令自汗而損元氣也,上喘氣短懶言語,須用人參以補之,心火乘脾,須用炙甘草以瀉火熱,而補脾胃中元氣,甘草最少,恐滋滿也。
若脾胃之急痛,並脾胃大虛,腹中急縮,腹皮急縮者,卻宜多用。
經曰:
急者緩之,若從權必加升麻以引之,恐左遷之邪堅盛,卒不肯退,反致項上及臀尻肉添而行陰道,故引之以行陽道,使清氣出地,右遷而上行,以和陰陽之氣也。
若中滿者,去甘草,咳甚者,去人參,口乾嗌干者,加甘葛,如脾胃既虛,不能升浮,為陰火傷其生發之氣,榮血大虧,榮氣伏於地中,陰火熾盛,日漸煎熬,血氣虧少,且心包絡與心主血,血減則心無所養,致使心亂而煩,病名曰 者,心惑而煩悶不安也。
是由清氣不升,濁氣不降,清濁相干,亂於胸中,使周身血氣逆行而亂。
經云:
從下上者,引而去之,故當加辛溫甘溫之劑生陽,陽生而陰長也。
故曰:
甘溫何能生血?
又非血藥也?
曰:
仲景之法。
血虛以人參補之,陽旺則能生陰血也。
更加當歸和血,又宜少加黃柏以救腎水,蓋甘寒瀉熱火,火減則心氣得平而安也。
如煩亂猶不能止,少加黃連以去之。
蓋將補腎水,使腎水旺而心火自降,扶持地中陽氣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