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wzy_79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醫籍考】

 關閉 [複製鏈接]
41#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6 17:57:31 | 只看該作者

〔何氏(鎮)素問鈔


未見(按上見於本草綱目必讀類纂。)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2#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6 18:02:42 | 只看該作者

〔黃氏(元御)素問懸解


十三卷 未見四庫全書提要曰。元御是書。謂素問八十一篇。秦漢以後。始著竹帛。傳寫屢更。不無錯亂。因為參互校正。如本病論。刺志論。刺法論。舊本皆謂已亡。元御則謂本病論。在玉機真藏論中。刺志論。則誤入診要經終論中。刺法論。則誤入通評虛實論。未嘗亡也。


又謂經絡論。乃皮部論之後半篇。皮部論。乃十二正經。經絡論之正文。如此則三奇經。與氣府論之前論正經後論。奇經三脈無異。故取以補闕。仍復八十一篇之舊。考言經文錯柬者。


起於劉向之校尚書。(見漢書藝文志)猶有古文可據也。


疑經文脫柬者。


始於鄭玄之注玉藻。(見禮記注)然猶不敢移其次第。至北宋以後。始以己意改古書。有所不通。輒言錯文。六經遂幾無完本。余波所漸。劉夢鵬以此法說楚詞。迨元御此注。並以此法說醫經。而漢以來之舊帙。無能免於點竄者矣。揆諸古義。殆恐不然。其注則間有發明。如五運六氣之南政北政。舊注以甲己為南政。其余八千為北政。元御則謂天地之氣。東西對待。南北平分。何南政之少。而北政之多也。


一日之中。天氣晝南而夜北。一歲之中。天氣夏南而冬北。則十二年中。三年在北。三年在東。三年在南。三年在西。在北則南面。而布北方之政。是謂北政。天氣自北而南升。在南則北面。而布南方之政。是謂南政。天氣自南而北升。則自卯而後。天氣漸南。總以南政統之。

自酉而後。天氣漸北。總以北政統之。


東西者。


左右之間氣。故不可以言政。此南北二極之義。其論為前人所未及。然運氣之說。特約舉天道之大凡。不能執為定譜。以施治療。則亦如太極無極之爭耳。(存目)


又曰。黃元御字坤載。號研農。昌邑人。早為諸生。因庸醫誤藥損其目。遂發憤學醫。於素問靈樞難經傷寒論金匱玉函經。皆有注釋。凡數十萬言。大抵自命甚高。欲駕出魏晉以來醫者上。自黃帝岐伯秦越人張機外。罕能免其詆訶者:未免師心太過。求名太急。(周易縣象注)。


〔張氏(琦)素問釋義〕十卷 存自敘曰(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6 23:18:5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zy_79 於 2012-11-27 10:06 編輯

卷五


醫經(五)

〔黃帝針經〕隋志九卷。(舊唐志並作十卷)佚


〔楊氏(玄操)針經音〕本朝現下書目一卷 佚


〔席氏(延賞)針經音義〕宋志一卷 佚


〔靈寶注黃帝九靈經〕舊新唐志十二卷 佚


〔黃帝九虛內經〕宋志五卷 佚


〔內經靈樞經〕藝文略九卷 存皇甫謐曰。九卷。是本經脈。其義深奧。不易覺也。(甲乙經序)

 

林億等曰。皇甫士安甲乙經序云,七略藝文志。黃帝內經十八卷。今有針經九卷。素問九卷。共十八卷。即內經也。


素問外九卷。漢張仲景及西晉王叔和脈經。只為之九卷。皇甫士安名為針經。亦專名九卷。楊玄操云。 黃帝內經二帙。帙各九卷。按隋書經籍志。謂之九靈。王冰名為靈樞。(按隋志無九靈之目)

宋史哲宗紀曰。元?八年。正月庚子。詔頒高麗所獻黃帝針經於天下。

江少虞曰。哲宗時。臣寮言。竊見高麗獻到書內。有黃帝針經九卷。據素問序。稱漢書藝文志。黃帝內經十八卷。素問與此書各九卷。乃合本數。此書久經兵火。亡失幾盡。偶存於東夷。今此來獻。篇帙俱存。不可不宣布海內。使學人誦習。伏望朝廷詳酌。下尚書工部。雕刻印板。
送國子監。依例摹印施行。所貴濟眾之功。溥及天下。有旨令秘書省。選奏通曉醫書官三兩員校對。及令本省詳定訖。依所申施行。(宋朝類苑)

朱熹曰。素問語言深。靈樞淺較易。趙希弁曰。靈樞經九卷。王冰謂此書即漢志內經十八卷之九也。


或謂好事者。於皇甫謐所集內經倉公論中抄出之。名為古書也。

 

未知孰是。王應麟曰。黃帝靈樞經九卷。黃帝岐伯雷公少俞伯高答問之語。楊上善序。凡八十一篇。針經九卷。大抵同。亦八十一篇。針經以九針十二原為首。靈樞以精氣為首。又間有詳略。王冰以針經為靈樞。故席延賞云。靈樞之名。時最後出。(玉海) 史崧序曰。昔黃帝作內經十八卷。靈樞九卷。素問九卷。乃其數焉。


世所奉行。唯素問耳。越人得其一二。而述難經。皇甫謐次而為甲乙。諸家之說。悉自此始。其間或有得失。未可為後世法則。謂如南陽活人書。稱咳逆者噦也。


謹按靈樞經曰。新穀氣入於胃。與故寒氣相爭。故曰噦。舉而並之。則理可斷矣。


又如難經六十五篇。是越人標指靈樞本輸之大略。世或以為流注。謹按靈樞經曰。所言節者。


神氣之所游行出入也。


非皮肉筋骨也。


又曰。神氣者。正氣也。


神氣之所游行出入者。流注也。


井榮輸經合者。本輸也。


舉而並之。


則知相去不啻天壤之異。但恨靈樞不傳久矣。


世莫能究。夫醫者在讀醫書耳。


讀而不能為醫者有矣。


未有不讀而能為醫者也。


不讀醫書。又非世業。殺人尤毒於挺刃。是故古人有言曰。為人子而不讀醫書。由為不孝也。


仆本庸昧。自髫迄壯。潛心斯道。頗涉其理。輒不自揣。參對諸書。再行校正。家藏舊本。靈樞九卷。共八十一篇。增修音釋。附於卷末。勒為二十四卷。庶使好生之人。開卷易明。了無差別。除已具狀經所屬申明外。準使府指揮。 依條申轉運司。選官詳定。具書送秘書省國子監。令崧專訪名醫。更乞參詳。免誤將來。利益無窮。功實有自。宋紹興乙亥仲夏望日。錦官史崧題。呂復曰。內經靈樞。漢隋唐藝文志皆不錄。隋有針經九卷。唐有靈寶注。及黃帝九靈經十二卷。而或謂王冰以九靈。更名為靈樞。又謂九靈尤詳於針。故皇甫謐名之為針經。即隋志針經九卷。苟一書而二名。不應唐志別出針經十二卷也。

所謂靈寶注者。乃扁鵲太玄君所箋。世所罕傳。宋季有靈樞略一卷。今亦湮沒。紹興初史崧並是書為十二卷。而復其舊。較之他本頗善。學人當與素問並觀。蓋其旨意。互相發明也。(九靈山房集滄洲翁傳)

徐渭曰。黃帝時未聞宦寺。而靈樞中問答。乃有宦者去其宗筋。固知此書非岐黃筆也。


然其本旨授受。疑非岐黃則決不能。所謂夫有所受之也。


可疑不特一宦寺。始筆其易知者耳。(路史)


馬蒔曰。靈樞者。內經篇名。蓋內經為總名。中有素問八十一篇。靈樞八十一篇。晉皇甫士安以針經名之。


按本經首篇九針十二原中。有先立針經一語。又素問八正神明論。亦岐伯云。法往古者。先知針經也。


是素問之言。亦出自靈樞首篇耳。


後世王冰釋素問。以靈樞針經雜名。宋成無己釋傷寒論。及各醫籍。凡引靈樞者。皆不曰靈樞。而曰針經。其端皆始於皇甫士安也。


但針經二字。止見於本經首篇。其余所論。營衛輸穴。關格脈體。經絡病證。三才萬象。靡不森具。雖每篇各病。必用其針。自後世易靈樞。以針經之名。遂使後之學人。視此書止為用針。棄而不習。以故醫無入門。朮難精詣。無以療疾起危。深可痛惜。豈知素問諸篇。隨問而答。頭緒頗多。入徑殊少。靈樞大體渾全。細目畢具。猶儒書之有大學。三綱八目。總言互發。 真醫家之指南。其功當先於素問也。


謂之曰靈樞者。正以樞為門戶。闔辟所系。而靈乃至神至玄之稱。是書之功。何以異是。張介賓曰。神靈之樞要。是謂靈樞。王九達曰。靈乃至神至玄之稱。樞為門戶闔辟所系。生氣通天論。欲若運樞。樞。天樞也。


天運於上。樞機無一息之停。人身若天之運樞。所謂守神守機是也。


其初意在於舍藥而用針。故揭空中之機以示人。空者靈。樞者機也。


既得其樞。則經度營衛。變化在我。何靈如之。


杭世駿曰。七略藝文志。黃帝內經十八篇。皇甫謐以針經九卷。素問九卷。合十八卷當之。唐啟玄子王冰遵而用之。


素問之名。見漢張仲景傷寒卒病論。針經則謐所名也。


隋經籍志。針經九卷。黃帝九靈經十二卷。元滄洲翁呂復云。苟一書而二名。不應唐志別出針經十二卷。據復所疑九靈是九靈。針經是針經。不可合而為一也。


王冰以九靈名靈樞。靈樞之名。不知其何所本。即用之以法素問。余觀其文義淺短。與素問岐伯之言不類。又似竊取素問之言而鋪張之。

其為王冰所偽托可知。自冰改靈樞後。後人莫有傳其書者。唐寶應至宋紹興。錦官史崧乃云。家藏舊本靈樞九卷。是書至宋中世而始出。未經高保衡林億等校定也。


孰能辨其真偽哉。


其中十二經水一篇。無論黃帝時此名。而天下之水。何止十二。 以十二經脈。而以十二水配。任意錯舉。水之大小不詳計也。


堯時作禹貢。九州之水始有名。湖水不見於禹貢。唐時荊湘。文物最盛。洞庭一湖。屢詠歌於詩篇。征引於雜記。冰特據身所見。而妄臆度之耳。掛漏不待辨而自明矣。(道古堂集)


四庫全書提要曰。靈樞經十二卷。按據晁公武讀書志。及李濂醫史所載。元呂復群經古方論。則靈樞不及素問之古。宋元人已言之矣。


近時杭世駿道古堂集。亦有靈樞經跋。其考證尤為明晰。然李杲精究醫理。而使羅天益作類經。兼采素問靈樞。呂復亦稱善學人。當與素問並觀。其旨義互相發明。蓋其書雖偽。而其言則綴合古經。 具有源委。譬之梅賾古文。雜采逸書。聯成篇目。雖?牾罅漏。贗托顯然。而先王遺訓。多賴其搜輯以有傳。不可廢也。


此本前有紹興乙亥史崧序。稱舊本九卷。八十一篇。增修音釋。附於卷末。又目錄首題鰲峰熊宗立點校重刊。末題原二十四卷。今並為十二卷。是此本為熊氏重刊所並。呂復稱史崧並是書為十二卷。以復其舊。殆誤以熊本為史本歟。 姚際恆曰。靈樞經。晁子止曰。或謂好事者。於皇甫謐所集內經倉公論中抄出之。


恆案此書。又下素問一等。(古今偽書考)


按先子曰。靈樞單稱九卷者。對素問八卷而言之。


蓋東漢以降。素問既亡第七一卷。不然則素問亦當稱九卷爾。而靈樞之稱。?於唐中葉。王冰注素問。或曰靈樞。或曰針經。林億因謂王冰名為靈樞。不可定。然今考道藏中。有玉樞神樞靈軸等之經。而又收入是經。(題曰集注而其實原文爾)則靈樞之稱。意出於羽流者歟。是經亦成於眾手。猶素問也。


然素問各篇。文字多深奧。靈樞則不過數篇。馬仲化謂功當先於素問。其說未可信焉。


玉海曰。靈樞以精氣為首。今本以九針十二原為首。而甲乙經。以精氣為首。不知當時所見。與今本同體異名者歟。林億等校正素問。在仁宗嘉?中。後哲宗元?八年。高麗始獻是經。其相距四十余年。則億等不及寓目完書。故注中有云靈樞文不全。(案調經論王冰注引針經曰經脈為裡支而橫者為絡絡之別者為孫絡新校正曰三部九候論注引之曰靈樞而此云針經則王氏之意指靈樞為針經也考今素問注引針經者多靈樞之文但以靈樞今不全故未得盡知也)

又億等校素問甲乙經等。所引九虛文。今並見靈樞中。則九虛亦是經之別本。非全帙者。要之曰靈樞。曰九虛。曰九靈。並是黃冠所稱。而九卷針經。其為舊名也。


夫為靈樞者。


王冰以前。不有載之者。


故億等以為冰所命。而杭世駿直為冰之贗鼎者。


更為疏妄。甲乙之書。撰集素問。針經明堂孔穴針灸治要三部。素問明堂之外。乃針經文。悉具於靈樞。則實是為古之針經無疑矣。


其文有少異者。傳寫之差誤耳。


如十二經水。甲乙亦有之。


若據杭言。甲乙亦為唐人之偽托乎。


蓋素問靈樞。並秦漢人所撰。如宦者湖水之類。無害其為書矣。


杭言不足取也。


史崧之刻是經。勒為二十四卷。呂復不考之崧序。而云崧並是書為十二卷。蓋當時別有為十二卷者。

故誤為此說者。四庫全書提要。謂呂以明熊宗立本為史本。然呂元人。豈有此理耶。


又按馬仲化曰。大抵素問所引經言。多出靈樞者。

是靈樞為先。素問為後。此說不足信焉。蓋靈樞之文。淺薄易解。而所載有素問中不言及者。素問金匱真言論曰。天有八風。經有五風。又八正神明論曰。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時八正之氣。所謂八風八正者。唯言八方之風。八節之正氣者。

非八節風氣。朝於太乙之義。故真言論下文。僅舉四方風稱之。

至於靈樞九宮八風篇。歲露篇。論太一巡行。及八風之目。是素問所無,始見於易乾鑿度。又五變篇。有先立其年。以知其時之文。官針篇。稱用針者。

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
不可以為工也。


是雖固與運氣之說不同。遂開彼勝復加臨之源。且夫素問之書。其文雅古。其旨深奧。決非靈樞之所及。則其為晚出。可以征焉。


在昔名醫若秦和盧扁之徒。必有書記其言者。

後世撰素問靈樞等者。

采節其書。各立之說。故其文互有混同。非復相襲套使然者。


謂之彼經所引。原於此經。而此經所載。先於彼經。則不可也。

仲化之說不足信者。

可以知矣。


戊寅冬月。得至元己卯。古林胡氏書堂所刊靈樞。目錄首行。題曰元作二十四卷。今並為十二卷。計八十一篇。 此則呂復所見。而為熊氏種德堂所刻藍本。乃可以確先子所謂當時別有為十二卷者之說也。


〔亡名氏靈應靈樞〕藝文略九卷 佚


〔靈樞略〕藝文略一卷 存


〔呂氏(復)靈樞經脈箋〕佚按上見於九靈山房集滄洲翁傳。


按是書收在道藏。


〔高氏(士)靈樞經摘注〕一卷 未見按上見於鄞縣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4#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6 23:39:2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wzy_79 於 2012-11-27 10:07 編輯

〔馬氏(蒔)黃帝內經靈樞注證發微


九卷 存馬蒔曰。素問曾經唐寶應年間啟玄子王冰有注。靈樞自古迄今。並無注釋。今愚析為九卷者。


大都神聖經典。以九為數。而九九重之。


各有八十一篇。王冰分靈樞為十二卷。宋史菘分為二十四卷者。


皆非也。


且注釋此書。並以本經為照應。而素問有相同者。則援引之。


至於後世醫籍有訛者。


則以經旨正之於分注之下。然後之學人。當明病在何經。用針合行補寫。則引而伸之。


用藥亦猶是矣。切勿泥為用針之書。而與彼素問。有所軒輊於其中也。
 

汪昂曰。靈樞從前無注。其文字古奧。名數繁多。觀者蹙 顰眉。醫率廢而不讀。至明。始有馬玄台之注。其疏經絡穴道。頗為詳明。可謂有功於後學。雖其中間有出入。然以從來畏難之書。而能力開壇坫。以視素問注。則過之遠矣。(內經約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7 10:08:08 | 只看該作者

〔胡氏(文煥)靈樞經心得


二卷 存自序曰。靈樞素問。其間問答。多有重出處。然猶二書無害也。


即一書亦有重出者。豈其義理深奧。不憚重於答問乎。


抑因論彼而復及此乎。


余茲撰之。


亦未免重者重。獨者逸。惟求當其要。而順其文者耳。


覽者幸毋訝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7 10:13:38 | 只看該作者

〔趙氏(闕名)注靈樞經


未見陳仁錫序曰。余嘗題壁云。簡方思節茗。恥役學尊生。讀趙先生注靈樞。蓋信天下最可恃者。


古人不變為今人,可恨者。


古本時化為今本。可怪者。


自家脈理。問之醫王方寸。隔垣而求洞於秦越人。夫秦越人也。


得無秦越我也。


夫可笑者。


臟腑不自見。而輒許人有肝膽。且誰肝誰膽哉。


趙先生早謝青衿。注經玄暢可傳。居甫裡不交富人。須眉皓然。似一精猛讀書壯男子。尤好言三禮。余欲十七篇宗儀禮。入禮記之通十七篇者。


六官宗周禮。


入禮記之近六官者。


各以歷朝禮制宦制附焉。


欲勒成一書未能也。


先生圖之。


禮以治身為先。此亦岐伯之大指矣。(無夢園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7 10:14:47 | 只看該作者

〔張氏(志聰)靈樞經集注


九卷 存自序曰。先儒有云。經傳而經亡。非經亡也。


亡於傳經者之精而以粗求之。


深而以淺視之之失其旨歸也。


夫靈素之為烈於天下也。


千百年於茲矣。


然余嘗考漢藝文志曰。黃帝內經一十八卷。而靈樞居其九。素問亦居其九。昔人謂先靈樞而後素問者何也。


蓋以素問為世人病所由生也。


病所生而弗慎之。


則無以防其流。故篇中所載。陰陽寒暑之所從。飲食居處之所攝。五運生制之所由勝復。六氣時序之所由逆從。靡弗從其本而謹制之。


以示人維持。而生人之患微矣。


若靈樞。為世人病所由治也。


病既生而弗治之。


則無以通其源。故本經所論。榮衛血氣之道路。經脈臟腑之貫通。天地四時之所由法。音律風野之所由分。靡弗藉其針而開導之。


以明理之本始。而惠世之澤長矣。


是靈樞素問。為萬世所永賴。靡有息也。


故本經曰。人與天地相參。日月相應。而三才之道大備。是以人氣流行。上應日。行於二十八宿之度。又應月之盈虧。以合海水之消長。且以十二經脈臟腑。外合於百川匯集之水。咸相符也。


故本經八十一篇。以應九九之數。合三才之道。三而三之。成九九八十一篇。以起黃鐘之數。其理廣大。其道淵微。傳竹帛。而使萬世黎民。不罹災眚之患者。孰不賴此經也哉。


乃有皇甫士安。類為甲乙針經。而玄台馬氏又專言針而昧理。俾後世遂指是經為針傳而忽之。而是經幾為贅旒矣。


余憫聖經之失傳。懼後學之沿習。遂忘愚昧。素問注疏告竣。復集同學諸公。舉靈樞而詮釋之。


因知經意深微。旨趣層折。一字一理。確有指歸。以理會針。因針悟證。殫心研慮。雞鳴風雨。未敢少休。庶幾藉是可告無罪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7 10:16:02 | 只看該作者

〔高氏(世 )靈樞直解


未見高世?曰。素問直解外。更有本草崇原。靈樞直解。金匱集注。聖經賢傳。剞劂告竣。(素問凡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7 10:16:57 | 只看該作者

〔黃氏(元御)靈樞懸解


九卷 未見四庫全書提要曰。是書亦以錯文為說。謂經別前十三段為正經。後十五段為別經。乃經別之所以命名。而後十五段。卻誤在經脈中。標本而誤名衛氣。四時氣。大半誤入邪氣臟腑病形篇。津液五別。誤名五癃津液別。此類甚多。乃研究素問。比櫛其辭。使之脈絡環通。案靈樞晚出。又非素問之比。說者謂唐人剽取甲乙經為之。


不應與古書一例。錯文亦姑存其說可也。(存目)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7 10:18:38 | 只看該作者

卷六


醫經(六)


〔楊氏(上善)黃帝內經太素〕(宋志。作黃帝太素經。)舊唐志三十卷(宋志。作三卷訛。)缺杜光庭曰。太子司議郎楊上善。高宗時人。作道德集注真言二十卷。(道德經廣聖義)


按是書。嘉 中林億等校素問時。完帙猶存。自後世久失傳。近日西京太醫博士福井榕亭(需)得零本一通。卷為軸子。題曰黃帝內經太素二十七卷。通直郎守太子文學臣楊上善奉敕撰注。凡五篇。日七耶。曰十二耶。曰耶客。曰耶中。曰耶傳。


卷末題目下,有耶論二字。仁安三年。丹波賴基傳鈔憲基家本者。


蓋六百五十余年前物。而人間希有之寶牘也。


林億等素問序曰。及隋楊上善。纂而為太素。今睹其體例。取素問靈樞之文。錯綜以致注解者。


後世有二經分類之書。上善實。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7 10:20:35 | 只看該作者

〔陰氏(秉 )內經類考


明志十卷(讀書敏求記作六卷。)未見錢曾曰。秉?自號衛涯居士。謂原病有式。針灸有道。醫療有方。診視有訣。運氣則全書。藥性則本草。獨始生之說。所未及聞。因詮次內經。條疏圖列。收四時斂萬化以成章。其用心良苦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2#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7 10:21:22 | 只看該作者

〔孫氏(應奎)內經類鈔


未見徐春甫曰。孫東穀名應奎。洛陽人。登正德辛巳進士。好醫方。以活人為心。有疾者不限高卑。即與方藥。官至戶部尚書。著有醫家大法。大旨必用。內經類鈔等書若干卷。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7 10:22:57 | 只看該作者

〔熊氏(宗立)黃帝內經素問靈樞運氣音釋補遺


一卷 存閩書曰。熊宗立建陽人。通陰陽醫卜之術。注解天元雪心二賦。金精鰲極。難經。脈絕諸書。撰藥性賦。補遺。及婦人良方行世。按成化甲午熊氏刻素問十二卷。靈樞十二卷。附運氣論奧。運氣圖括二書。時即所纂集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4#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7 10:28:44 | 只看該作者

〔亡名氏內經類旨


醫藏目錄卷闕 未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5#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7 10:30:58 | 只看該作者

〔張氏(介賓)類經


明志四十二卷 存自序曰。內經者。


三墳之一。蓋自軒轅帝。同岐伯鬼臾區等六臣相討論。發明至理。以遺教後世。其文義高古淵微。上極天文。下窮地紀。中悉人事。大而陰陽變化。小而草木昆蟲。音律象數之肇端。臟腑經略之曲折。 靡不摟指而臚列焉。


大哉至哉。垂不朽之仁慈。開生民之壽域。其為德也。


與天地同。與日月並。豈直規規治疾方術已哉。

按晉皇甫士安甲乙經敘曰。黃帝內經十八卷。今針經九卷。素問九卷。即內經也。


而或者謂素問針經明堂三書。非黃帝書。似出於戰國。夫戰國之文能是乎。


宋臣高保衡等敘。業已辟之。


此其臆度無稽。固不足深辨。而又有目醫為小道。並是書且弁髦者。


是豈巨慧明眼人歟。坡仙楞伽經跋云。經之有難經。句句皆理。字字皆法。亦豈知難經出自內經。而僅得其什一。難經而然。內經可知矣。


夫內經之生全民命。豈殺於十三經之啟植民心。故玄晏先生曰。人受先人之體。有八尺之軀。而不知醫事。是所謂游魂耳。


雖有忠孝之心。慈惠之性。君父危困。赤子塗地。無以濟之。


此聖賢所以精思極論。盡其理也。


由此言之。儒其可不盡心是書乎。


奈何今之業醫者。


亦置靈素於罔聞。昧性命之玄要。盛盛虛虛。而遺人夭殃。致邪失正。而絕人長命。所謂業擅專門者。如是哉。


此其故正以經文奧衍。研閱誠難。其於至道未明。而欲冀夫通神運微。即大聖上智。於上古之邈。斷乎不能矣。


自唐以來。雖賴啟玄子之注。其發明玄秘盡多。而遺漏亦復不少。蓋有遇難而默者。有於義未始合者。


有互見深藏。而不便檢閱者。


凡其闡揚未盡。靈樞未注。皆不能無遺憾焉。


及乎近代諸家。尤不過順文敷衍。而難者仍未能明。精處仍不能發。其何裨之與有。初余究心是書。嘗為摘要。將以自資。而繼繹之久。久則言言金石。字字璣珠。竟不知孰可摘而孰可遺。因奮然起念。冀有以發隱就明。轉難為易。盡啟其秘。而公之於人。務俾後學了然。見便得趣。由堂入室。具悉本原。斯不致誤己誤人。咸臻至善。於是乎詳求其法。則唯有盡易舊制。 顛倒一番。從類分門。然後附意闡發。庶晰其蘊。然懼擅動聖經。猶未敢散也。


粵稽往古。則周有扁鵲之摘難。晉有玄晏先生之類分。唐有王太仆之補削。元有滑攖寧之撮鈔。鑒此四君子。而後意決。且此非十二經之比。蓋彼無須類。而此欲醒?指迷。則不容不類以求便也。


由是遍索兩經。先求難易。反復更秋。稍得其緒。然後合兩為一。命曰類經。類之者。


以靈樞啟素問之微。素問發靈樞之秘。相為表裡。通其義也。


兩經既合。乃分為十二類。夫人之大事。莫若死生。能葆其真。合乎天矣。


故首曰攝生類。生成之道。兩儀主之。陰陽既立。三才位矣。


故二曰陰陽類。人之有生。臟氣為本。五內洞然。三垣治矣。


故曰臟象類。欲知其內。須察其外。脈色通神。吉凶判矣。


故曰經絡類。萬事萬殊。必有本末。知所先後。握其要矣。


故六曰標本類。人之所賴。藥食為天。氣味得宜。五宮強矣。


故七曰氣味類。駒隙百年。誰保無恙。治之弗失。危者安矣。


故八曰論治類。疾之中人。變態莫測。明能燭幽。二豎遁矣。


故九曰疾病類。藥餌不及。古有針砭。九法搜玄。道超凡矣。


故十曰針刺類。至天道茫茫。營運今古。苞無窮協。惟一推之以理。指諸掌矣。


故十一曰運氣類。又若經文連屬。難以強分。或附見於別門。欲求之而不得。分條索隱。血脈貫矣。


故十二曰會通類。匯分三十二卷。此外復附著圖翼十五卷。蓋以義有深邃。而言不能該者。不拾以圖。其精莫聚。圖象雖顯。而意有未達者。


不翼以說。其奧難窺。自是而條理分綱目舉。晦者明。隱者見。巨細通融。岐二畢徹。一展卷而重門洞開。秋毫在目。不惟廣裨乎來學。即凡志切尊生者。欲求諸妙。無不信乎可招矣。


是役也。


余以前代諸賢。注有未備。間多舛錯。掩質埋光。俾至道不盡明於世者。四千余?矣。


因敢忘陋效?。勉圖蛟負。固非敢弄斧班門。然不屑沿街持缽。故凡遇駁正之處。每多不諱。誠知非雅。第以人心積習既久。訛以傳訛,即決長波。猶虞難滌。使辨之不力。將終無救正日矣。


此余之所以載思而不敢避也。


吁余何人斯。敢妄正先賢之訓。言之未竟。知必有遺。余之謬而隨議其後者。


其是其非。此不在余。而在乎後之明哲矣。


雖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斷流之水。可以鑒形。即壁影螢光。能資志士。竹頭木屑。嘗利兵家。是編倘亦有千慮之一得。將見擇於聖人矣。


何幸如之。獨以應策多門。操觚只手。一言一字。偷隙毫端。凡歷歲者三旬。易稿者數四。方就其業。所謂河海一流。泰山一壤。蓋亦欲共掖其高深耳。


後世有子云。其憫余勞而錫之斤正焉。


豈非幸中又幸。而相成之德。謂孰非後進之吾師云。時大明天啟四年。歲次甲子。浙江通志曰。張介賓字景岳。山陰人。隨父至京。遇名醫金英從之游。遂得精醫道。為人端靜。好讀書。殫心內經。著有類經。綜核百家。剖析疑義。凡數十萬言。歷四十年而成。西京葉秉敬謂之海內奇書。又作古方八陳。新方八陳。海內多宗之。


四庫全書提要曰。「類經三十二卷。明張介賓編。介賓字會卿。號景岳。山陰人。是書以素問靈樞。分類相從。則一曰攝生。二曰陰陽。三曰臟象。四曰脈色。五曰經絡。六曰標本。七曰氣味。八曰論治。九曰疾病。十曰針刺。十一曰運氣。十二曰會通。共三百九十條。又益以圖翼十一卷。附翼四卷。雖不免割裂古書。而條理井然。易於尋覽。其注亦頗有發明。考元劉因靜修集。有內經類編序曰。東垣李明之得張氏之學人。鎮人羅謙甫嘗從之學。一日過予言。先師嘗言予曰。夫古雖有方。而方則有所自出也。


子為我分經病證而類之。則庶知方之所自出矣。


予自承命。凡三脫稿。而先師三毀之。

研摩訂定。三年而後成。名曰內經類編云云。則以內經分類。實自李杲創其例。而羅天益成之。

今天益之本不傳。介賓此編。雖不以病分類。與杲例稍異。然大旨要不甚相遠。

即以補其佚亡。亦無不可矣。」


〔類經圖翼〕十一卷 存


〔類經附翼〕四卷 存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6#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7 10:34:02 | 只看該作者

〔王氏(九達)黃帝內經素問靈樞合類


九卷 存九江府志曰。王九達字曰逵。德安人也。


性疏放不拘行檢。坐事被逮。逃之吳越間。愛三泖之勝。遂家焉。


與云間諸君子。筆墨酬倡。比之為陶九成楊鐵崖。而刻苦攻醫。自悟心法。凡遇奇病。治輒應手斷除。某病某經。某勝某克。某逆某邪。某標某本。某生某死。某病某日已。若候潮汐。一一不爽。崇禎間。典職太醫錢相國尤錫述其事甚詳。所著有素問靈樞合類九卷。又心傳九種。皆刻成書。何郎中萬化吳尚寶爾成韓侍讀敬序行之。


晚年感秋風?之言。動念故裡。歸卒於家。嗣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7 10:34:54 | 只看該作者

〔林氏(瀾)靈素合鈔


十五卷 未見毛奇齡敕封永德郎雲南永昌軍府通判林君墓表略曰。君諱瀾。字觀子。杭州人。值鼎革之際。既以成童補諸生第一。便棄去。遍讀諸藏書。目兼行下。搦筆為文章。瞬息千萬言。同硯者辟易不敢前。乃復痛夭札疵癘。無由拯救,曩者軒轅著書。上窮天紀。下極地理。中知人事。其間腑臟陰陽。經絡生死。運會升降。皆可窮抽極繹。 發我神智。漢張機云。夫天有五行。以運萬類。人稟五常。以辟五腑。玄微無征。變化不可擬。自非才高識廣。安能剖晰幽遐。盡其理致哉。


第洞垣湔浣。世無其人。針石熨烙。其法又不授。雖諸家內經。搜討極備。而議論浩博。考索難竟。即盧國難經。與皇甫士安甲乙諸著。俱未能析其指歸。而得其要領。惟元人滑壽作素問鈔一書。頗稱簡切。顧靈樞真經。實先素問。而未得並著於世。以相為表裡。非闕事乎。


雖明末張氏匯作類經。已嘗搜入。而義例頗賾。乃仿滑氏分類十二。約文五百。汰其冗而貫其錯。合靈樞素問為一書。名靈素合鈔。自攝生以至運氣。定十有五卷。為醫學宗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7 10:40:53 | 只看該作者

〔汪氏(昂)素問靈樞類纂約注


三卷 存自序曰。醫學之有素問靈樞。猶吾儒之有六經語孟也。


病機之變。萬不齊悉。范圍之不外是。古之宗工。與今之能手。師承其說。以之濟世壽民。其功不可究殫。第全書浩衍。又隨問條答。不便觀覽。雖岐黃專家。尚望意沮。況於學士大夫乎。


余衡泌之人。無事棄日。不揣固陋。竊欲比類而分次之。


偶見滑伯仁有素問鈔一編。其用意頗與余同。然而割裂全文。更為穿貫。雖分門類。而凌躐錯雜。遂針灸之法。與醫藥不同。本集不暇旁及。故概刪而不錄。然素問所引經文。多出靈樞。則靈樞在前。而素問居後。踵事增華。故文義為尤詳也。


一素問所言。五運六氣。弘深奧渺。靈樞所言。經絡穴道。縷析絲分。誠秘笈之靈文。非神聖其孰能知之。


本集義取纂要。不能多錄。欲深造者。當於全書而究心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7 10:41:50 | 只看該作者

〔程氏(云鵬)靈素微言


未見程云鵬曰。素問五臟七腑。世僅列六。有包絡而無三焦。有三焦而無包絡。胃者腎之關。易作腎者胃之關。一字之訛。陰陽顛倒。曷由消納。又如真人聖人等論。尤非儒者所可混同。均加辨晰。(慈幼筏序)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0#
 樓主| 發表於 2012-11-27 10:45:10 | 只看該作者

〔薛氏(雪)醫經原旨


六卷 存緒言曰。黃帝作內經。史冊載之。


而其書不傳。不知何代明夫醫理者。


托為君臣問答之辭。撰素問靈樞二經傳於世。想亦聞陳言於古老。敷衍成之。


雖文多敗闕。實萬古不磨之作。窺其立言之旨。無非竊擬壁經。故多繁辭。然不迨拜手賡揚都俞吁?之風遠矣。


且是時始命大撓作甲子。其干支節序占候。豈符於今日。而旨酒溺生。禹始惡之。


嘗其玄酒味澹。人誰嗜以為漿。以致經滿絡虛。肝浮膽橫耶。


至於十二經配十二水名。彼時未經地平天成。何以江淮河濟。方隅畛境。竟與後世無岐。如此罅漏。不一而足。近有會稽張景岳出。有以接乎其人。而才大學。博。膽志頗堅。將二書串而為一。名曰類經。誠所謂別裁偽體者歟。惜乎疑信相半。未能去華存實。余則一眼覷破。既非聖經賢傳。何妨割裂。於是雞窗燈火。數更寒暑。徹底掀翻。重為刪述。望聞問切之功備矣。


然不敢創新立異。名之曰醫經原旨。為醫家必本之經。推原其大旨如此。至於針灸一法。另有專書。故略收一二。余多節去。其據文注釋。皆廣集諸家之說。約取張氏者多。苟或義理未暢。間嘗綴以愚見。冒昧之責。何所逃避。際此醫風流弊之日。苟有一人熟讀而精思之。

則未必無小補云。乾隆十九年。歲在甲戌。唐大烈曰。薛生白名雪。號一瓢。兩征鴻博不就。所著詩卷甚富。又精於醫。與葉天士先生齊名。然二公各有心得。而不相下。先生不屑以醫自見。故無成書。年九十而歿。 四庫全書總目曰。薛雪字生白。號一瓢。蘇州人。自署曰河東。稱郡望也。(周易粹義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6 02:07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