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論】
【素】
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陰氣衰於下。則為熱厥。(下不足。則厥逆而上。)
熱厥之為熱也。
必起於足下者何也。
陽氣起於足五指之表。(足三陽脈。)
陰脈者。集於足下。而聚於足心。(足三陰脈。)
故陽氣勝。則足下熱也。
(陰不足。)寒厥之為寒也。
必從五指而上於膝者何也。
陰氣起於五指之裡。(足三陰脈。)
集於膝下。而聚於膝上。故陰氣勝。則從五指至膝上寒。其寒也。
不從外。皆從內也。
(陰盛生內寒。不由外感。)
寒厥何失而然也。
前陰者。宗筋之所聚。太陰陽明之所合也。
(脾胃之脈。皆輔近宗筋。甲乙經作厥陰者。眾筋之所聚。亦自一說。)
春夏則陽氣多而陰氣少。秋冬則陰氣盛而陽氣衰。此人者質壯。以秋冬奪於所用。(多欲奪陰。)
下氣上爭不能復。(不能歸經。)
精氣溢下。(陰精下泄。)
邪氣因從之而上也。
氣因於中。(寒從內發。即前不從外之意。張注。言人之氣。由中焦水穀所生。亦通。)
陽氣衰不能滲營其經絡。陽氣日損。陰氣獨在。故手足為之寒也。
熱厥何
如而然也。
酒入於胃。則絡脈滿而經脈虛。脾主為胃行其津液者也。
陰氣虛則陽氣入。(陽主衛外。陰虛則陽內伐。所謂陰不足則陽湊之也。
陽氣入則胃不和。胃不和則精氣竭。(不能生精生氣。)
精氣竭則不營其四肢也。
(此亦獨取陽明之義。)此人必數醉若飽以入房。氣聚於脾中不得散。酒氣與穀氣相薄。熱盛於中。故熱遍於身。內熱而溺赤也。
夫酒氣盛而悍。腎氣日衰。(爍其陰精。)
陽氣獨勝。故手足為之熱也。
厥或腹滿。或暴不知人。或至半日。遠至一日乃知人者。何也。
陰氣盛於上則下虛。下虛則腹脹滿。(寒盛則脹。)
陽氣盛於上則下氣重上。而邪氣逆。逆則陽氣亂。陽氣亂則不知人也。
(熱盛則不知人。)
巨陽之厥。則腫首頭重。足不能行。(脈上巔。下貫。)
發為仆。(上重下輕。)
陽明之厥。則癲疾。欲走呼。
腹滿不得臥。面赤而熱。妄見而妄言。(昂按。陽明多血多氣。詳本症。病皆有餘。與虛而厥者不同。)
少陽之厥。則暴聾。頰腫而熱。脅痛(足骨。)
不可以運。(皆經脈所過。)
太陰之厥。則腹滿脹。後不利。不欲食。食則嘔。不得臥。(皆脾病兼胃。)
少陰之厥。則口乾溺赤。(腎熱。)
腹滿心痛。(脈絡心。注胸中。)
厥陰之厥。則少腹腫痛。(脈抵小腹。)
腹脹。(肝主脹。為木盛克土。)
涇溲不利。(肝火。)
好臥屈膝。(筋衰。)
陰縮腫。內熱。(脈絡陰器。上內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