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種丁腫方一十二首】
《千金》論曰︰夫稟形之類,須存攝養,將息失度,百病萌生,故四時代謝,陰陽遞興,比之二氣,更相擊怒,當其時也,必有暴氣。
夫暴氣者,每月必有,卒然大風、大霧,大寒、大熱,若不將避,人忽遇之,此皆入人四體,頓折皮膚,流注經脈,遂使腠理壅隔,榮衛結滯,陰陽之氣不得宣瀉,變成癰疽、丁毒,惡瘡諸腫。
至於丁腫,若不預識,令人死不旋踵,若著訖,乃欲求方,其人己入木矣!
所以養生之士,須早識此方,凡是瘡痍,無所逃矣!
又一曰麻子丁,其壯肉上起頭,大如黍米,色少烏,四邊微赤多痒,忌食麻子、及衣麻布、並入麻田中行。
二曰石丁,其狀皮肉相連,色烏黑如烏豆,甚硬,刺之不入,肉內蔭蔭微疼,忌瓦礫、磚石之屬。
三曰雄丁,其狀疱頭烏LDUF,四畔仰,瘡疱漿起,色黃,大如錢孔許,忌房室。
四曰雌丁,其狀瘡頭少黃嚮裡LDUF,亦似灸瘡,四畔疱漿起,色赤大如錢孔,忌房室。
五曰火丁,其狀如火瘡,頭烏LDUF,四畔有疱漿,漿如赤粟米,忌火灸、爍食、炙煿等物。
六曰爛丁,其狀色少黑,有白斑,瘡中有膿水,形大小如匙面,忌熱食、爛臭物。
七曰三十六丁,其狀頭烏浮起,形如烏豆,四畔起,火赤今日生一,明日生二,後日生三乃至十,若滿三十六,藥所不療,如未滿者,可療,俗名黑皰,忌嗔、喜、愁、恨。
八曰蛇眼丁,其狀瘡頭黑,皮皮浮生,形如小豆,狀似蛇眼,體大硬,忌惡眼人見之,及嫉妬人看之。
九曰鹽膚丁,其狀如匙面,遍瘡皆赤,有黑粟起,忌鹹食。
十曰水洗丁,其狀大如錢形,或如錢孔大,瘡頭白,裡黑,靨汁出,中硬,忌飲漿水、洗渡河。
十一曰刀鐮丁,其狀瘡闊狹如韭葉,長一寸,側內黑,忌燒爍刺及刀鐮切割。
十二曰浮漚丁,其狀如浮漚,瘡體麴圓,少許不合長,闊狹如薤葉大,內黃外黑麴,黑麴處刺不痛,裡黃處刺痛。
十三曰牛拘丁,其狀肉皰起,掐不破。
右十三種丁瘡,初起必先痒後痛,先寒後熱,熱定多四肢沉重,頭痛,心驚,眼花,若大重者則嘔逆,嘔逆者難療。
其麻子丁一種,始末唯痒,所錄之忌不得犯觸,犯觸者難療。
其浮嘔、牛拘兩種,無禁忌,縱不治,亦不殺人,其狀寒熱,與諸丁同,皆以此方療之,萬不失一。
欲知犯觸,但脊強,瘡痛極甚,忍不可得,則是犯之狀。
療之方。
用枸杞,春名天精,夏名枸杞,秋名卻老,冬名地骨。
春三月上建日採葉,夏三月上建日採枝,秋三月上建日採子,冬三月上建日採根,四味並暴乾,若得五月五日午時合和,大良。
如不得依法採者,但得一種亦得,緋繒一片以裹藥為限,亂髮一雞子大,牛黃如梧子大,反勾棘刺鍼二七枚末,赤小豆七枚,末,先於緋增上薄布亂髮,以牛黃末等布髮上,即卷緋增作團,亂髮作索,十字繫之,熨斗中急火熬令沸,以沸定,自然乾,即刮取,搗作末,絹下之,以方寸一匕,取枸杞根四味合和,搗篩二匕,和合前一匕,共為三匕,和令相得,又分為三分,旦空肚酒服一分,日三。
又凡是丁腫用之,齊州榮姥方。
白薑石一斤(軟黃者)、枸杞根皮二兩、牡蠣九兩(爛者)、鐘乳下者(研)、一兩、白石英一兩(研)、桔梗一兩。
右六味,各搗篩,乃秤之,合和,攪令相得,先取伏龍肝九升,末之,以清酒一斗二升,攪令渾渾,澄取清二升,和藥,捻作餅子,大六分,厚十分,其濁滓仍置盆中,布餅子於籠上,以一重紙藉盆上,以泥,酒氣熏之,仍數攪,令氣發,經半日,藥餅微乾,乃內瓦坩瓶中,一重紙,一重藥遍布,勿令相著,密以泥封之,三七日,乾,以紙袋貯乾處舉之,用法以鍼剌瘡中心深至瘡根。
並剌四畔令血出以刀。
刮取藥如大豆許。
內瘡上若病困,日夜三四度。輕者一二度著。
重者二日根爛始出。
輕者半日一日爛出。
當看瘡浮起。
是根出之候。
若根出已爛者。
勿停藥仍著之。
藥甚安穩。
令生肌易。
其病在口咽及胸腹中者必外有腫異相也。
寒熱不快。
疑是此病。
即以飲或清水和藥如二杏仁許服之。
日夜三四服。
自然消爛。
或以物剔吐根出即差。
若根不出亦差。
當看精神自覺醒悟。
合藥以五月五日為上七月七日次之。
九月九日臘月臘日皆可。
若急須藥。
他日亦得。
要之不及良日也。
脩合須清淨燒香不得觸穢。
母令孝子不全之人及產婦六畜雞犬等見之。
凡有此病。
忌房室豬牛雞魚生韭蔥蒜芸薹、胡荽醋麪等。
若犯諸忌而發動者取枸杞根湯和藥服並如後方,前二家方本是一家,智者平論,以為後方最是真本。
其病通忌酒、肉、五辛、芸薹、胡荽、油、麪、生冷、酢滑耳。
後方如左。
(崔氏同。)
白薑石二十五兩、牡蠣十兩、枸杞根白皮四兩、茯苓三兩。
右四味,細篩,合和,先取新枸杞根,切六升,水一斗半,煮取五升,去滓,內狗屎二升,攪令調勻,澄取清,和前藥熟搗,捻作餅子,陰乾,取兩刃鍼當頭直刺瘡,痛徹拔出,刮取藥末塞孔中,拔鍼出即內藥,勿令歇氣婦,並遍封瘡上,頭即脹起,鍼挑根出,重者半日以上即出。
或已消爛。挑根不出,自差,勿憂之。
其病在內者,外當有腫相應,並皆惡寒發熱,疑有瘡者,以水半盞,刮取藥如梧子五枚,和服之,日夜三、四服,外自消也。
若須根出,服藥後一日以上,以雞羽剔吐出根,縱不出根,亦自消爛。
在外者,亦日夜三四遍敷藥,根出後常敷勿休,生肉易差。
若犯者,取枸杞根,切三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研藥一錢匕,和枸杞汁一盞服之,日二、三服,並單飲冷枸杞汁三盞彌佳。
又以枸杞汁絞狗屎取汁服之,最良。
合訖即用,不必待乾。
所言白狗屎是狗食骨,其屎色如石灰,故直言狗白屎也。
如預造取五月五日、七月七日、臘日合者,其用療病尤良。
但有人卒患喉中痛,乍寒乍熱者,即是其病,當急以此藥療之。
腹中無故而痛,惡寒發熱者,亦是此病。
前二方同是一方,法用一同,亦主癰疽。
(吳升同。)
又方以鍼刺四邊及中心,塗雄黃,立愈。
(一云塗黃土。)
又方馬齒菜二分、石灰三分。
右二味,和搗,以雞子白和塗之。
(文仲、《備急》等同。出第二十三卷中。)
又療一切丁腫方。
取蒼耳根、莖、子等,燒作灰,以酢泔淀和如泥,塗上,乾即易,不過十餘度,即拔根出。
又論曰︰臣以正觀四年,忽口右角患丁腫,造甘子振,其子振每為貼藥,十日不差。
臣以此療之,一如方說自是常作此方以救諸人,未說有不愈者,故特論之,以傳後世。
丁腫方殆有千首,皆不及齊州榮姥方,亦不勝此物造次易得也。
又方飲鐵漿一碗即差。
又方蒺藜子一升,作灰,以醶醋和,封塗瘡上,一宿差。
又方皂莢子中人,末,敷之,數貼,五日愈。
又論曰︰凡療丁腫,皆刺中心至痛,又刺四邊十餘下,令血出,去血敷敷藥,藥氣入鍼孔中佳。
若不達瘡裡,則不得力也。
又論曰︰其腫好著口邊、頰中、舌上,赤黑如珠子,疼痛應心,是寒毒久結,變作此疾,不即療,日夜根長,流入諸脈數道,如箭入身,捉人不得動搖,若不慎口味、房室,死不旋踵,經五、六日不差,眼中火光生,心神惽昧,不可具論,此其狀也。
(並出第二十三卷中。)
《備急》療丁腫。
姚方云︰丁毒為瘡。
肉中突起,如魚眼狀,赤黑磣痛,是寒毒之結,變作此疾,始作服湯,及如療丹法便差。
又支太醫云︰有一十三種丁瘡,其狀在大方中,初起皆患寒熱,又三十六丁,亦是十三種數內,或今日生一,明日生二,或生三,或生十,滿三十六丁,皆療之方。
蛇皮,炙末,和鼠矢,以鍼刺破瘡,內中,即拔出,差止。
(文仲同。)
又方取人糞乾者,末之,挑腫破,敷瘡,大良。
若犯瘡未死者,開口灌廁清一大升,須臾立差。
又方取白馬牙齒燒作灰。
先以鍼刺瘡令破,以灰封之,用麪周匝圍之。
候腫軟,用好酢洗郤灰,其根即出當便差。
又內令消神驗方。
反勾棘鍼三十二枚
(一年以上陳者)
生大豆黃四十枚(全者)、緋頭三條(條闊一寸)、亂髮三雞子許。
右四味,作三分,先將緋一片,裹棘鍼、豆黃各三十枚。
用髮一塊纏緋,令周匝牢固,又取兩段緋,各如法裹之,訖,各於炭火上燒,令煙盡,且以兩段於瓷器中熟研之,和酒半盞,空腹服之,半日,瘡四邊軟,內舒適,即差。
半日不覺,可更服一段,必差。
若後犯之,有三、五豆赤黑膿出,不經犯者,十八日即差。
此方甚效,勿犯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