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難方六首】
《病源》大便難者,由五藏不調,陰陽偏有,冷熱虛實,三焦不和,則冷熱並結故也。
胃為五穀之海,水穀之精,化為榮衛,其糟粕行之於大腸以出也。
五藏三焦,既不調和,冷熱擁澀,結在腸胃之間,其腸胃本實,而又為冷熱之氣所並,結聚不宣,故令大便難也。
又云︰邪在腎,亦令大便難,所以爾者,腎藏受邪,虛而不能制小便,則小便利,津液枯燥,腸胃乾澀,故大便難。
又渴利之家,大便亦難所以爾者,為津液枯竭,致令腸胃乾燥,診其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脈,手少陰經也,脈沉為陰,陰實者,病苦閉悶,大便不利,腹滿,四肢重,身熱,若胃脹。
右手關上脈陰實者,脾實也,病若腸中怵怵(一作伏伏)、如牢狀,大便難。
脈緊而滑直,大便亦難。
跗陽脈微弦,法當腹滿,不滿者,必大便難而腳痛,此虛寒從下而上也。
其湯熨鍼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導引法》云︰偃臥直兩手捻左右脅,除大便難,腹痛,腹中寒。
口內氣,鼻出氣,溫氣嚥之數十病愈。
(出第十四卷中。)
《肘後》療脾胃不和,常患大便堅強難方。
大黃、芍藥、厚朴(炙)各二兩、枳實六枚(炙)、麻子(別研)五合。
右五味搗篩,入麻子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日三服,稍稍增之,以通利為度。
可常將之。
(《集驗》、《備急》、《古今錄驗》同。出第二卷中。)
《千金》療大便難方。
灸承筋二穴三炷,在腨中央陷中。
又方單用豉清、醬清、羊酪、土瓜根汁,並單灌之,立出。
(范汪同。)
又練中丸,主宿食不消,大便難方。
大黃八兩、葶藶(熬)、杏仁(去皮尖,熬)、芒消各四兩。
右四味,搗篩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日三服,稍加之。
(並出第十五卷中。)
《備急》不得大便,或十日、一月方。
葵子二升,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滓,一服不愈,重作服良。
忌蒜、炙肉。
(《古今錄驗》、文仲、范汪同。姚方。出第六卷中。)
《古今錄驗》麻子仁丸,療大便難,小便利而反不渴者,脾約方。
麻仁二升(別為膏)、枳實半斤(炙)、芍藥半斤、杏仁一升(去皮尖,熬,別為脂)、大黃一斤、厚朴一尺(炙)。
右六味,搗篩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飲下十丸,漸增至三十丸,日三服。
(此本仲景《傷寒論》方。出第二十六卷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