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豐碩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易經証釋】

 關閉 [複製鏈接]
1041#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4:40:16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1-經文講義-大畜卦-釋爻辭-24


古者有行。


必以車馬。


而御者在前。


衛者在右。


即非戰陣。


亦不廢。


為以防不虞。


而安行旅。


利往來也。


大畜以利物為志。


而九三為有攸往之時。


既憑藉良馬之徵逐。


復自慎其艱貞之德。


在平時又深諳于射御之技。


克挾之遊騁于四方。


此所以占為利于行也。


蓋大畜之行。


非徒行也。


必齎有多物。


則備運儲之需。


所賴于良馬者固大。


而所需于衛護者亦多。


且必慎于事先。


謹于所守。


有艱貞之利。


而後免中途之失。


此本乾九三乾惕若厲之戒。


無咎之道。


而後有比辭所指之用也。


乾九三上下皆剛。


其志難同。


此爻以上連二陰。


終應一陽。


其志易洽。


故釋文稱為上合志也。


明其得良馬之逐。


獲輿衛之功。


又克返于艱貞之道。


以達于利有攸住之占。


皆非偶爾相值。


莫不由上合其志。


而下應所行者也。


是大畜之用。


于此爻足以見之。


而畜之所謂育也。


養也。


亦于是辭可以徵之。


如良馬之逐。


輿衛之閑。


艱貞之利。


何一非畜之所用。


何一非育養之所關哉。


故就物言。


畜貴在用。


畜馬得馳逐之用。


畜士得輿衛之用。


畜德以孚艱貞之利。


畜道以達行地無疆之功。


其畜愈多。


其用愈廣。


此大畜之所以為貴也。


而重在一合字。


合即噬嗑之用。


九三至上九。


有似于頤。


與噬嗑類。


故用亦大同。


參噬嗑卦辭。


則可知矣。


六四。


童牛之牿。


元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42#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4:40:30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1-經文講義-大畜卦-釋爻辭-25


宣聖講義此大畜六四爻辭也。


六四居上卦之始。


為艮之六四爻。


下與乾九三合為中爻。


一剛一柔。


恰孚既濟之象。


以大畜主物。


六四陰初見。


重柔而下與九二應。


有如童牛之牿。


謂離為牛。


爻變離。


而仍屬陰。


變而未變。


故如童牛。


以其?也。


牛為土畜。


艮亦土也。


與坤相應。


六四互兌。


下交于震。


澤其山對。


亦牛未育成之象。


震屬木。


木加于牛。


則為牿。


牿者欲其止也。


仍孚艮之用。


喻為童牛之牿。


然以爻辭言。


牛物也。


牿亦物也。


大畜重在畜。


是牿為畜牛之具。


而非有害于牛者。


牿如今之圈或牶。


圈以木成柵。


使畜有所栖。


牶以木為鉤。


使畜就于範。


而其用皆以成畜之用。


為既稱畜。


有異于野獸。


必有以豢養之。


馴服之。


而後致其用。


以為事業之利。


此畜之必有牿。


牿不害畜。


且以遂其畜也。


童牛者。


取其易養。


不至難馴。


一也。


取其可壯。


利用在後。


二也。


童則無毛角之醜。


而牧者易為力。


牛則有服載之能。


而豢者易取利。


此童牛之畜。


實民生不可少者。


今有其牿以馭之。


是猶有術以馴材能之士。


有道以?豪傑之夫。


則其為用必大。


致功必果。


是畜之成用也。


而事無巨細皆可準此以達于大成。


故爻辭指為元吉也。


元吉者。


吉之至也。


不求自至。


不期自成。


乃曰元吉。


謂處六四之畜。


正如以牿加于童牛。


所施所措。


無不如意。


既得其力。


又收其利。


無牴牾之慮。


鞭策之勞而不費于心力。


不妨于作息。


此正畜之自然。


用之自大。


是無在不吉。


而稱為元吉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4:40:49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1-經文講義-大畜卦-釋爻辭-26


象曰。


六四元吉。


有喜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六四之畜。


不勞而獲。


不費而成。


既利于前。


復宜于後。


故占元吉。


以有可喜也。


喜發于心。


見于情。


六四應九三。


剛柔相稱。


性情以和。


九三利艱貞。


乃自正其性。


六四元吉。


則推之以和其情。


是曰有喜。


明其用之利而順。


為之易而成也。


然曰有喜。


則可知喜之由人善用也。


有九三之艱。


方獲六四之元吉。


果九三剛愎自用。


則六四非童牛之牿。


將變為野牛之出柙。


更何喜哉。


故有喜者。


明其由九三之艱貞所致也。


且六四近于六五。


重陰連接。


失中則易蹶。


若非善于用。


不知乘時預為之力。


則失童牛之資。


而忘牿牛之備。


是雖天予之。


而不善承受。


失時之害。


將福為災矣。


傳稱大畜時也。


無妄災也。


二者實倚伏之機。


消息之紐。


故君子先審天時。


尚天行之盈虛。


明時序之順逆。


而後德日以大。


業日以新。


大哉時乎。


大畜之所貴。


人道之所重也。


六五。


豶豕之牙。


吉。


宣聖講義此大畜六五爻辭也。


義與六四相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44#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4:41:04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1-經文講義-大畜卦-釋爻辭-27


六五亦陰居陽位。


下與九三應。


一剛一柔。


而陰得時。


此在六四稱童牛。


在六五則曰豶豕。


豶者壯也。


豕之肥壯者為豶。


俗稱[豕害]豕。


以畜豕之用有二。


一為母豬。


為生子也。


一為豶豕。


為食肉也。


然豕之為食肉者較多。


故畜豕者。


以豶為貴。


豶豕乃牡豕而閹者。


為不欲其生息。


乃去其勢。


便于豢養。


易肥壯也。


若不閹之牡豕。


則不堪畜。


俗有專豢之以為生息者。


然非畜豕者之所樂。


以其利不足稱也。


六五以陰得正位。


其畜及時。


故有豶豕之喻。


如六四為?而稱童牛。


今則以壯。


而稱豶豕。


其時有異。


其利亦殊。


而所以為畜之用則同也。


牙猶牿。


亦為豢豕之用。


即今之豕柵也。


以其叉牙不整。


故曰牙。


或曰柵欄。


為範豕以備其栖也。


畜必有所。


牙者豕之居。


因木而成。


以卦互震。


上爻如木之[木?]枒。


正籬柵之象。


所以居豕者也。


六五在外卦中位。


而陰居陽爻。


上接上九。


下鄰六四。


剛柔參差。


亦如牙。


而卦以畜名。


用以畜著。


畜之利。


在初以用為先。


在終以食為貴。


蓋如人之積德。


將以食報也。


君子雖不重報酬。


而大畜之用在育。


以食為重。


六五彖在頤中。


如噬嗑六五。


噬嗑占噬得肉此亦以豶豕為得食之象。


故其占吉。


為其利不獨成用。


且得果口腹也。


而六五與下六四。


皆取家畜之易豢養者。


以牛豕實人民常畜之物。


且易得易育。


其用亦匪薄。


牛能助耕耘。


任載負。


其利在前。


豕則有肥甘之肉。


能以供祭祀。


宴賓客。


養老年。


壯身體。


則其利在報酬之日。


休畜之時。


是為畜用已成。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45#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4:41:22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1-經文講義-大畜卦-釋爻辭-28


畜道已著之象。


此在六五正位。


而以豶豕為喻也。


豶豕之牙。


指畜豕之地。


與其利也。


牙以範豕。


如人之有道以養其身。


有方以育其德。


順天之時。


因地之利。


假人之力。


以終始于畜。


則其吉可知矣。


且九三良馬。


以陽爻不易畜。


故必有艱貞之行。


輿衛之技。


而後成其用。


至六四六五。


皆陰爻。


易畜。


乃比之牛豕。


且舉其利溥而用弘。


育之易成。


豢之易長者。


如童牛豶豕。


以見其事之順。


而用之便。


故皆占吉。


足見古人重民生。


先民食。


而務志其近易者。


為小民計。


固當如是也。


而君子由此推之。


即足以成其德。


大其業焉。


此大畜之義。


實徹上下始終。


包精粗巨細者也。


象曰。


六五之吉。


有慶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六五之占吉。


正與六四同。


故曰有慶。


慶亦喜也。


言畜之順成。


推而及于天下。


其喜非一人所有。


故曰慶。


言天下同慶也。


以六五正位。


天下望之。


如人民四時勤勞。


盼冬至而有大酺之慶。


以見天下同樂之象。


是大畜之成。


正如大有之慶也。


上九。


向天之衢。


亨。


宣聖講義此大畜上九爻辭也。


原文何字有誤。


乃向字之訛。


上九為大畜終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46#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4:41:45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1-經文講義-大畜卦-釋爻辭-29


亦艮上爻。


艮以一陽在上。


而得承乾。


今大畜以乾在下。


艮之一陽。


順承乎天。


如山之嚮往天上。


本以天在山中之象。


今乃變為山上仰天之情。


蓋卦極于六爻。


周則復始。


極則變。


變則返本。


返本復始。


道之大則也。


大畜乾在艮下。


至上爻變而反于上。


是艮之上仍為乾。


其象與天山遯同。


以六爻週迴。


自為終始。


所謂終則有始天行也。


艮之終。


復轉向乾以承天。


且艮一陽。


原出于乾。


以乾歸乾。


終變為始。


爻辭曰向天之衢。


衢猶道也。


天衢。


即天行之意。


道之四達曰衢。


言行無阻。


隨所去而得達也。


艮本以止為用。


至上爻極則變。


止變為行。


以應乎乾。


乾所謂天行健者。


以行之無止也。


故人法之而自彊不息。


今艮因變亦師乾之行健不已。


則止而復行。


行行不已。


由山而上。


既陵絕頂。


將何往乎。


則唯向天之衢。


以復于本始。


而恰孚大畜不家食之義。


以往于天下。


周乎無盡。


順天之道。


不失其序。


如時之代謝。


終古若一。


春夏秋冬。


隨日月之明。


而流于六虛。


此所謂向天之衢也。


向者嚮往。


非必去也。


神氣所御。


非足踐也。


心志所如。


非形隨也。


故曰向。


不曰行。


但道者伸氣而後形。


神者役精而蔑身。


氣至則至。


精通則通。


在天之下。


尚不以物役。


不以形拘。


而況天上乎。


故天可登。


而非如山之攀陵。


天可行。


而非如地之履存。


山已崇矣。


再升將御風。


地已盡矣。


再行將陵雲。


此向天之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47#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4:42:02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1-經文講義-大畜卦-釋爻辭-30


而非如躋峰巒之跋涉。


越江海之淵渟。


有險不阻。


無陂不平。


翛然出世之想。


悠然步虛之聲。


此達天德者之所造。


更將奚往而不亨哉。


故爻稱曰亨。


以合乎前之利有攸往。


且以應乎天也。


而非徒利涉大川之快志耳。


至此可見大畜之道。


實已超乎物外。


而上如鳶之戾天。


下如魚之潛淵。


無往而不自得矣。


此大畜上九爻用。


有殊于他卦。


實以艮能始終而仍返乎乾。


知止而能推之無盡。


由安行而達于得。


致中和以成位育。


而返乎天性之原。


上以達無妄之誠。


下以開頤養之正。


則物格而知至。


意誠而心正。


斯明德明于天下。


而至善不失于性命者矣。


象曰。


向天之衢。


道大行也。


宣聖講義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上九居極位乃。


功成德立之時。


而大畜之道大行之日也。


蓋他卦上爻無位。


均不適于用。


大畜以艮知止。


止則能行。


為培蓄之厚。


積累之豐。


足以充其用于不盡。


推其德于不竭。


故雖蒞極位。


不獨無害于道。


且為大行之期。


為艮之上爻。


反而為乾。


終以為始。


是以止而後行。


靜而後動。


行動出于靜止。


則行者有本。


動者有源。


本源不失。


乃無盡無竭。


此所以上九之占。


為道大行也。


大道之行。


天下為極。


今乃上行天衢。


且超物外。


物不足以囿之。


人不足以拘之。


則凡天上下。


莫不可達。


稱為大行。


不亦宜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48#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4:42:19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1-經文講義-大畜卦-釋爻辭-31


又道者天道也。


天道自天衢行。


則天以下。


無不隨所至而至。


隨所施而布。


隨所取而得。


是凡天以下者。


均在道中以生以成。


以育以化。


此誠畜之至也。


君子以之成德達道。


見性正命。


而與人物同成同育。


此所謂位育之至也。


故曰大畜。


傳稱為時。


謂如天時。


生成化育。


無不宜也。


無不宜。


故無不得。


天地且以之位。


況其下焉者。


萬物且以之育。


況其上焉者。


此大畜之成。


實為推乾大生之用。


而廣坤代終之功。


人道于是著。


天道于是明。


君子務畜其德。


小人務成其生。


物我不害而並存。


性情不悖而並靈。


天人不違而並神。


此大畜之承無妄而克推其誠。


故世以文明。


民以康寧。


家以和樂。


物以繁榮。


事以昌盛。


業以豐盈。


孚大有之富足。


大壯之彊明。


泰之祇平。


既濟之和融。


近者易者。


唯物生之得育。


遠者大者。


並天地而同春。


是上九之大行其道。


而爻辭獨占其亨也。


大畜以乾故。


而備元亨之道。


以艮故。


而先利貞之行。


在內先立其德。


在外盡推其功。


由物而致其知。


故不失性情之正。


由己而成及物。


故不乖于仁智之用。


此以畜為道。


初非為私欲也。


而生由之遂。


非為奢靡也。


而物以之集。


非為荒嬉也。


而情因之適焉。


蓋有其德。


以致于用。


乃能大其道。


而不違于天時。


此卦用重在艮能知止也。


知止則知足。


知止不殆。


知足不辱。


故能順承天行。


而達于高明體察物利。


而正于性命。


觀夫上九之辭。


足以見聖人所重原在道矣。


讀者要細心體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49#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4:42:36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1-經文講義-大畜卦-疏述-32


方知畜之不徒畜也。


君子不廢物利。


實以因人之情。


不為物役。


實以全吾之性。


全卦大旨。


不外成性達生而已。


所謂利有攸往。


不家食吉。


何非期道之大行。


而與物同育同成哉。


君子成德。


有所為也。


于斯益信矣。


宏教附注舊本何天之衢。


或作荷字。


仿何校滅耳之例。


其義過晦。


不易明解。


天衢豈可荷者哉。


觀于釋文道大行句。


足見向往之義。


實原來向字誤何。


因艮為山。


已在山頂。


再欲上進。


唯企于天衢而已。


況艮下為乾。


終則有始。


原孚天行。


是向天之衢。


即終復于始之義。


此傳稱艮成終始。


以終紿皆由艮以致之也。


周易各卦。


各爻皆取圓象。


周而復始。


本無終盡。


故六位曰六虛。


以其本無常位也。


由上而下。


則上爻亦可作初爻。


是艮之一陽。


即乾之初九。


故曰天衢。


即天道之意。


猶曰乾之位也。


以其志在返乾。


故曰向。


俗曰志向。


正與九三爻上合志句。


義相證明。


細讀自知。


宗主疏述大畜卦為富有之象。


四陽二陰。


陰以畜陽。


陽以畜陰。


二者交相養。


不似小畜之陰陽相積不相能也。


故曰大畜。


人祇知陰以畜陽。


而不知陽亦畜陰。


是忘其互助之用。


遂失大畜之道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50#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4:42:53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1-經文講義-大畜卦-疏述-33


孟子曰無君子莫治小人。


無小人莫養君子。


二者相需成用而後天下平安。


國家富庶。


有一不達。


亂是用生。


有一不備。


禍至無日。


此大畜之可貴。


而重在上下皆相畜也。


君子小人非善惡之謂。


乃上下之分。


上者貴而下者賤。


貴則君上官府。


父兄尊長。


賤則臣僕人民。


子弟徒從。


以其身分有別。


等級有差。


而成上下尊卑之秩耳。


如卦象。


乾為天。


為父。


艮為山。


為少男。


其大小自殊。


而乾反在下。


艮反居上。


是其相畜之親切。


相需之殷勤。


其情其志已可想見。


高者抑之。


下者揚之。


則不平者平矣。


平而後安。


安而後定。


定而後一。


一而後大。


有國天下者。


未有能悖斯道。


而得長治久安也。


故大畜為大同之基。


同人大有之合。


而賅泰履之象者也。


天所以畜萬物。


物亦承順乎天。


山所以畜財寶。


財亦聚藏于山。


不畜安能成其用。


著其德哉。


此山天合之為大畜。


實本于二者之善畜耳。


大畜畜字已見小畜卦解釋。


而最要者二義。


由細者言。


為養畜。


如農家畜牲。


牛羊之屬。


俗稱六畜。


亦曰家畜。


以可留畜家中。


有異于野禽野獸也。


然雖異于野者。


其初仍自野來。


而由野物化為家畜者。


正以人之能畜之。


而物亦安于所畜耳。


故畜為養。


重在能養。


無養則無畜。


養有未至。


畜亦不肥壯。


養有未當。


畜亦不繁滋。


是畜全依養而來。


而必有相得之情。


相安之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51#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4:43:16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1-經文講義-大畜卦-疏述-34


如虎狼鴟鵰之類。


除有特別拘豢者外。


無能視為家畜。


以其性不易馴。


志不易達。


則與人難相處。


而所養難適。


是畜養雖關生活。


亦係情誼。


畜之有知能。


恆能以其知能。


供人之用。


助人之養。


其大者。


如犬馬牛羊。


更能忠于其主。


勇于所事。


而人亦恆重視之。


為能以養成其養也。


故大畜卦爻。


多取牛馬諸畜以為喻。


實以養畜之利。


為民生之本。


用畜之功。


為事業之資。


雖古今異時。


其致用不殊也。


若由大者言。


則以養小者推至于大。


養畜者推至于人。


養物者推至于道。


養形者推至于神。


則凡為平日身口之需。


事業之助。


利及于生計。


功及于現在者。


皆可推而充之。


揚而光大之。


則所謂畜者不獨不限于物。


亦不限于人。


不獨不限于器。


亦不限于道。


凡關于有益心身性命。


有造道德神明。


有加于一切有形無形。


皆當視為養之所需。


畜之當及。


此大畜象辭。


即以畜德句明其要也。


德也。


物也。


君子小人之所以異其志也。


君子志其大。


故重德。


小人志其細。


故重物。


而易則概舉之。


以德非物不存。


物非德不生。


二者本末之事。


必有物始明其德。


有德始成其物。


各爻分別述之。


以見其用之無軒輊。


即以明天下萬物。


莫不有其生成之需。


而聖人成性立誠。


莫不有其成人成物之道也。


大畜以畜育為義。


故重在培養積聚。


而志于廣厚眾多。


為不如是。


不稱其畜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52#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4:44:09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1-經文講義-大畜卦-疏述-36


而九三稱馬不及牛豕者。


以陽爻為陰所畜。


陽剛難馴。


良馬難馭。


故不易畜。


而非常人所得盡畜之也。


在游牧之地。


邊塞之區。


或多畜之。


而中國除軍陣外。


僅備為遠行驛遞者。


其數亦不多。


北方或有以代耕。


及負載之用。


工業之需。


究非如牛豕家家畜之者。


既多且易也。


即以游牧北地之畜馬論。


要亦駑駘下駟者多。


而驥則不恆見。


其不易畜。


蓋可知矣。


此九三爻辭。


以良馬之畜為喻。


而其馭之也。


亦非牛豕之牿牙。


可以禁制之。


馴服之。


必有輿衛之勇士。


遂其追逐之雄心。


而後可得其用以利于遠行。


故曰利艱貞。


明其用之匪易。


而役之必有備也。


艱者任之艱難。


貞者守之謹慎。


皆言九三之畜。


乃如不?之馬。


飛奔之駟。


乘剛越險。


不畏艱阻。


以其力之足勝。


則其成也多功。


以其得之不易。


則其役之也必慎。


此比于君子之畜德以進于道。


淑身以及于世。


其致之也難。


其達也必大。


其行之也奮。


其止也必果。


斯不獨為一時一地之用已也。


德之日昭。


業之日著。


則以乾之行健。


有如天馬行空。


道之大生。


有如雲龍行雨。


其恩威赫奕。


聲光發皇。


是皆乾之本用。


天之至德。


而九三稱之良馬追逐。


言其利有攸往。


足以孚彖辭不家食之吉。


充大畜之時用者也。


至六四六五。


則有遜焉。


以二者皆陰柔。


為剛所畜。


其得固易。


其育不難。


故以牛豕為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53#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4:44:24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1-經文講義-大畜卦-疏述-37


以見所畜愈眾。


致用愈細。


所行愈庸。


成功愈小。


此平民之所志。


有異乎大人君子者歟。


讀者細繹三爻之辭。


當可辨大畜本末精粗之用矣。


又小畜卦用。


與大畜頗可通。


大畜以艮乾合。


小畜則巽乾合。


其下皆乾。


是同也。


唯小畜之巽乃陰卦。


大畜之艮則陽卦。


而以爻言。


巽祇一陰。


艮則二陰。


故所畜有大小之殊也。


畜者。


育也。


積也。


陽以畜陰。


則陰多稱大。


陰以育陽。


則陽多亦稱大。


畜在多積。


則小畜以積未豐也。


畜在廣育。


則小畜以育未大也。


故大小畜之異。


全在陰爻多寡。


大畜本取陰陽相育為用。


較小畜以陽畜陰者。


更進一層。


為小畜一陰孤行。


不克多育陽也。


然其用皆由陰在陽中。


而陽不相害。


大畜尤以陰得上正位。


其勢已大。


能與陽同育。


雖卦上下皆陽。


而合之則仍為一陰一陽。


此卦例也。


大過二女。


而合後則成一夫一婦之象。


家人卦亦然。


祇觀其辭。


可見卦自分陰陽。


不以原卦為泥也。


小畜雖巽為陰。


為父與長女配合之象。


實則仍成夫婦之例。


故爻辭有反目載婦之語。


而天下以養育稱者。


莫先于夫妻配偶。


推之物類。


雌雄牝牡。


皆夫妻也。


必先有夫妻。


而後有生育。


未有孤陽獨陰自生育者。


此大小畜以育為用。


均取夫婦配偶為喻。


而大畜推及物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54#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4:44:39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1-經文講義-頤卦-總釋象例-38


更引童牛豶豕良馬為證。


亦明生育之功。


必先有其良好之配偶。


正如人類必先有和順夫婦。


方能有賢孝子孫。


夫婦為人道之首。


君子之道所造端。


可見一切生育。


原在陰陽之得諧合也。


萬物莫不生于天地。


莫不育于陰陽。


而必在既交既合之後。


此凡人所知也。


唯明育養之道。


必從二氣之恰相合偶。


並不在一陰一陽多寡之分。


而在陰與陽志行之協。


此大小育之用。


以陰少而得陽為本。


陰能從陽。


陽乃就陰。


方為至道。


方見真育。


陽則性也。


陰則情也。


唯能相協。


乃致中和。


而後天地以位。


萬物以育。


此中庸首章所講。


實基于大小畜之用。


讀者須會通之。


頤卦震下艮上宣聖講義頤卦象為震艮合。


上艮下震。


為二陽四陰卦。


陽在兩端。


陰居中。


上下始終皆陽。


而內包四陰。


卦象頗類中孚。


不過中孚陽多于陰。


頤則陰多于陽耳。


又大象類離。


離亦中虛。


陰在陽中。


唯離陰少。


而所類者三位之離。


非重卦也。


此頤卦雖與離相似。


究不同。


卻與中孚體用有相類處。


以陰虛陽實。


實中含虛。


為天道下行。


地道上升之義。


雖非如泰與既濟。


而其環行周流。


從終復始。


實象地居天中。


大氣環行于四圍。


形在氣裏周迴無盡。


則陽者衛外以為固。


陰者持中而不渝。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55#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4:44:59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1-經文講義-頤卦-總釋象例-39


剛者周行以為度。


柔者自保而不撓。


故為虛中善納。


彊外能充之道。


譬諸器物。


中虛能容。


外固不窳。


此相須成用。


而交益以致于道者也。


易之卦象最善者。


莫過于中孚。


中孚即中和也。


外剛以成其中。


內柔以達于和。


如人性情兩正。


體用兼善。


則在己克止至善。


以成其性。


在物克明明德。


以推其道。


此聖功王道。


仁智備至者也。


故曰中孚。


而頤亦有似焉。


頤雖陰多于陽。


而陽貴。


取物以養性。


而性不役于物。


因情以見道。


而道不蔽于情。


是能孚中孚之義。


而成頤養之道也。


夫頤之卦象。


前已釋于噬嗑。


噬嗑以離合震。


九四一陽。


如物在頤中。


示人之食在口中。


即以養生為義也。


頤則以艮易離。


中連四陰。


既非如噬嗑之含物。


不得為口食之象。


而反釋為養者。


是非重在食也。


食或重矣。


亦非必在口中。


雖非口含有物。


而仍不失于養。


則以口頤既具。


即有食物之用。


雖不見其食。


而必需可知。


故辭明示之曰。


觀頤自求口實。


言既有頤。


自待于食。


虛者善受。


則不容其匏瓜之繫。


而不求食也。


既志在求食。


則儘不見其食。


如噬嗑之含物。


而可測其必充頤之用。


以達夫養之之道。


是食不食。


不在見物。


而養之有待于食。


已甚明。


故頤不徒具也。


為食而有頤。


為養而有食。


是頤者養也。


用頤即以成其養。


無養不足以孚頤。


無頤不足以稱養。


而養之為道。


亦非徒頤。


為頤固為養用。


而所養不止于頤。


則以頤之為物小。


而取類大。


為名近。


而包義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56#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4:45:15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1-經文講義-頤卦-總釋象例-40


求口實一語。


豈徒甘肥之嗜。


齒舌之謀已哉。


夫亦有深意存焉耳。


故重在觀。


觀卦以二陽明于上。


而比于日月中天。


照及一切。


物無遁形。


乃名觀。


陽在上也。


頤之上爻亦陽。


光明下臨。


萬物同顯。


其下又有陽以映之。


如日月對明。


鏡燭相射。


其光益大。


其觀愈清。


則所以辨于性情別于善惡者。


必審。


而所以擇于物。


致于養者。


必宜。


此雖以頤為求口實之養。


而所重則在養之得正否也。


故傳曰。


頤養正也。


蒙卦辭。


蒙以養正聖功也。


今頤卦亦為養正。


足見頤之為養。


直徹始終。


其初為生命之需。


口腹之養。


其至則性道之學。


聖賢之養。


一以貫之。


原無二致。


養正云者。


以卦象言。


始終陽剛。


內包陰柔。


陰柔本物欲之類。


陽剛通性天之真。


是以全卦六爻。


性情天人。


首末終始未嘗相違。


而互成其用。


以剛養柔。


則情不乖性。


以陰養陽。


則天不遠人。


是所謂中和之功。


內外之至。


各得其所。


而恰宜其用。


遂其生。


即大人能養其大體。


小人能養其小體。


物我皆如所養。


以生以存。


以大以化。


天地之養萬物。


萬物亦以自養。


此即養之至也。


養正之謂也。


夫天地之于物也。


無一不生。


無一不養。


而無一不養于正。


唯正能遂其生。


能成其養。


所謂正者。


性情也。


中和也。


故蒙卦以之養蒙。


以孩提之童。


有其天真。


老氏所謂和之至也。


喜怒哀樂。


發皆中節。


衣食玩好。


嗜皆合度。


是即正也。


從而育之充之。


以保太和。


全之成之。


以孚天性。


即養正也。


是養正必始于蒙。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57#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4:45:31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1-經文講義-頤卦-總釋象例-41


物皆有蒙。


不獨人也。


人為最顯。


故蒙養法于童蒙。


徵于口食。


為其易解易明也。


此頤與蒙。


皆以養正為用焉。


頤又汎指一切之養者。


物皆有生。


皆求其養。


則皆有取于頤。


以求口實。


以達其全生遂生之養。


在初雖口腹之欲。


其終實性命之正。


蓋本乾之大生。


而道變化。


重在正性命。


保太和。


以成利貞之德。


艮震二陽。


皆自乾出。


而居始終。


括一切。


凡生成變化。


莫能外之。


故卦取其合。


已見養正之道所本也。


艮止而震動。


震木也。


為萬物之始。


如春之萌動。


艮土也。


為萬物之成。


如地之厚載。


二者合德。


則生者成之。


動者載之。


有本有末。


克始克終。


此為養正之大則。


而頤之所以成用也。


艮止于外。


震動于內。


艮以靜而代坤順承。


震以奮而體乾行健。


此剛柔相得。


陰陽克諧。


以竟天地之用。


而達生成之功。


是即養也。


養正之所著也。


由爻言之。


二陽四陰。


陽本奇。


陰本偶。


奇偶相配也。


陽數九。


陰數六。


陰得陽三之二。


陽數十八。


陰數二十四。


合之得四十二。


恰孚人物生成之數。


以與天地校。


不相犯而相孚。


陽衛于四方。


陰守于中央。


此天地之象。


而有類中孚之行。


故能養正不偏于情欲。


至性不戾于柔剛。


此取象之妙。


成用之臧。


有非人所為。


斯天道自然之彰。


乃次大畜而明物我之養。


依其相畜。


更充其相成之道。


則仍孚于道之一陰一陽也。


讀者就卦爻之象。


細玩味之。


則可見易教之善。


文王周公之聖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58#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4:45:45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1-經文講義-頤卦-總釋象例-42


頤卦上艮下震。


中互坤卦。


其往來大過。


其反為小過。


皆四陰或四陽。


剛柔不平均。


而頤則以陽包陰。


且兼終始。


故為吉卦。


而近于中孚。


凡陰陽不平均者。


其行易失中。


獨中孚與頤得中。


其反對大小過。


則失中矣。


故名過。


過猶不及。


小過與頤。


祇上下易位。


大過則反為陽多陰少。


陽四爻。


陰二爻。


而皆以陰包陽。


陰兼終始。


陰勝于陽。


故為過。


大過以陽多受侮于陰。


故曰大過。


小過以陽少受侮于陰。


故曰小過。


因陽少易受侮。


其過猶小。


若陽多而見侮。


是過已大也。


然以時位之異。


境遇之殊。


或宜或否。


原無定論。


如陰盛之際。


陽自屈。


而陽升之時。


陰亦消。


此天地自然之理數也。


第以人道為言。


陽宜揚。


陰宜抑。


陽主外。


陰主內。


方為正軌。


易旨即以此為準則。


而名陽息為復。


陽消為剝。


以見陽之不可侮也。


大小過之名。


皆以陽受陰迫為慮。


以陽反在內。


受陰之包圍。


而失其剛健之道。


此可慮也。


故曰過。


過猶失也。


頤與大過。


本為往來卦。


而恰相對。


以艮對兌。


震對巽也。


陰反成陽。


柔反為剛。


一易其位。


乃失中行。


故頤為養。


而過為傷。


頤則近于中和。


過則害于善良。


存性則得其正。


從欲則逢其殃。


以禮制情。


斯為脩養。


恣情徇物。


乃類顛狂。


故頤為吉。


而大過為凶。


體天道之有常。


宜事物之用中。


陽剛以順于性。


陰柔乃成其蒙。


頤猶有德之君子。


大過則無行之狡童。


此二卦之異趣。


而時用以難同也。


夫頤大過皆獨立卦。


與小過中孚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59#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4:46:02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1-經文講義-頤卦-總釋象例-43


小過反對為中孚。


其爻異也。


乾坤坎離皆然。


皆以爻位陰陽之異。


而為對卦。


然非如他卦之能反覆成二卦也。


故名獨立卦。


如頤大過。


雖反覆不變。


若大畜反覆則為無妄。


是二卦合為一卦者。


唯上述乾坤坎離大小過中孚與頤八卦異焉。


此周易列序卦次。


取反覆卦外。


即以相對者。


為連續往來。


明不外一陰一陽之謂道。


而爻位剛柔。


相倚伏。


相生化。


無有已時。


如頤之與大過。


雖非反覆。


卻成往來。


陰極變陽。


陽終生陰。


乃天地定序。


不待反覆而後明也。


是用頤必知大過。


乃本末終始之事。


知其有過。


得其頤養。


徒志于頤養。


未有不流為大過者矣。


故二卦乃相對而相繼。


如物之有正反面也。


頤雖與大過往復。


而與中孚相類。


以中孚與小過往復也。


頤為養以適于中和。


則中孚亦宜于脩養之卦。


在天道。


中孚為冬至。


一陽來復之時。


而人道象之。


亦為一元將始之象。


以人生日日生息。


元氣循行。


周而復始。


如夜半子時。


陽氣初升。


生機乃動。


而脩道者特重此機。


名曰活子時。


實即元氣之萌動也。


而頤以震之一陽在下。


正如復之下卦。


陽初奮振。


而生機初發。


其生息可至無限。


此誠可貴者也。


更以頤之上卦為艮。


艮止也。


其上爻一陽。


如日中天。


光明下照。


又如人靈明上發。


性光澄澈。


渣滓都消。


是道功將成之候。


性靈上達之時。


其在初為知止而后有定。


必息萬慮。


淨一心。


歸于至一。


保合太和。


而在終。


則為誠而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60#
 樓主| 發表於 2012-8-10 14:46:18 | 只看該作者

易經證釋●上經-11-經文講義-頤卦-釋彖-44


大而化。


中和並至。


位育同成。


以孚于乾元。


而同于太極。


斯二卦之合。


實為內脩玄妙之功。


由人入天。


由情歸性。


以生生不息。


而達乎至誠無息。


以為物不二。


而極于無聲無臭。


此固始終一貫工夫。


非徒如蒙之養正已也。


故頤養者。


小之則日食延生之事。


大之則成性存誠之功。


近之則取物贍身之為。


遠之則通天立命之境。


是所謂養者。


豈徒口實之求哉。


然就口實言。


亦正有深義。


以吾人生命需夫飲食。


而精氣通于天地。


口腹關于嗜欲。


而吐納接于靈明。


皆口實之所求。


不必專為菽水也。


脩辭立其誠。


則知言同于養氣。


無息極于悠久。


則呼吸貴于膏粱。


味道者審夫精華。


則咀含無非學問。


知音者明于天籟。


則嘯歌直動神天。


是皆養氣養神之所先。


抑亦脩性脩心之必重。


是口實二字。


雖淺之屬于飲食。


而推之。


則凡有飫吾心身。


足饜吾性情者。


皆可出入此頤。


而互成其養也。


易之示教。


往往如是。


由淺喻深。


由粗喻緻。


苟不推索至盡。


必茫然于古人之辭。


此固古今文言有殊。


時勢忌諱不一。


法語難罄。


曲譬最宜。


要知頤之為卦。


取艮震之一動一靜。


分剛柔而為內為外。


上紹大畜之業。


下徵大過之變。


是皆為義之至精。


而習之所必審者。


寧能囫圇吞棗。


遽謂頤之養止于求口實也耶。


頤。


貞吉。


觀頤。


自求口實。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3 22:44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