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19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王旭高臨證醫案-肝風痰火門】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2-7-8 10:54: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王旭高臨證醫案-肝風痰火門


肝風痰火門

 

王 血虛肝風上逆,痰涎走絡。

 

頭眩心跳,乾咳痰少,右肩臂不能舉,足熱無力。

 

養陰以熄風陽,化痰以調脾胃。

 

黨參(元米炒) 生地(海浮石同拌) 半夏 決明 沙苑(鹽水炒) 茯神 棗仁 蛤殼 茯苓 陳皮 嫩鉤 竹二青又 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

 

治痰先化氣,氣化痰自失。

 

生地 茯神 嫩鉤 陳皮 沙苑 決明 蛤殼 棗仁 竹茹張 頭痛巔疾,下虛上實,過在足少陽、厥陰,甚則入腎,蒙昭尤。

 

此段經衣冠文物指肝膽風陽上盛,久痛不已,必傷少陰腎陰。

 

腎陰一衰,故目KT KT 無所見,而腰痛起也。

 

前方清鎮無效,今以育陰、潛陽、鎮逆法。

 

生地 龜板 杜仲(鹽水炒) 牡蠣 茯神 棗仁 磁石 阿膠(米粉炒) 女貞(鹽水炒) 沙苑(鹽水炒) 石決明淵按︰此厥陰頭痛也。

 

三陰經皆至頸而還,惟厥陰上額交巔。

 

甚則入腎者,木燥水必虧,乙癸同源也。

 

楊 鬱火內燔,氣血消灼,濕熱不化,釀成瘍毒;四肢麻痛,眼鼻牽引,肝風內動,脾胃受戕,慮延敗症。

 

姑先清氣血之燔,佐以熄風通絡。

 

羚羊角 連翹 木防己 苡仁 滑石 黑山梔 赤苓 絲瓜絡 丹皮 鉤鉤 通草 藿香葉淵按︰濕熱風火內盛,故以清火化濕,通絡熄風,不涉虛,故不用補。

 

榮 病起肝風,繼增痰飲吐酸,所以口目筋掣,而胸膈不利也。

 

近因暑熱上蒸,咽喉碎癢,暫投涼劑,喉患即解,而胸脘愈覺撐脹。

 

夫肝風之動,由於陰血之虧;而痰飲之乘,又系胃陽之弱。

 

病涉兩歧,法難兼用。

 

今且宣化胃濕以祛痰,稍佐平肝降熱。

 

法半夏 茯苓 陳皮 麥冬 杏仁 旋花 川貝 山梔(薑汁炒) 鬱金 丹皮 白蔻仁 竹茹淵按︰此等病最難看,其實在中焦脾胃也。

 

蓋飲生於脾,聚於胃,苟能治得痰飲,肝風無有不愈。

 

脾氣既升,肝自不;胃氣既降,肝自清寧。

 

何風之有!朱 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目之系上屬於腦,后出於項,故凡風邪中于項、入於腦者,多令目系急而斜視,或頸項強急也。

 

此症始由口目牽引,乃外風引動內風。

 

內風多從火出,其源實由於水虧,水虧則木旺,木旺則風至。

 

至於口唇乾燥赤碎,名唇風,亦由肝風胃火之所成也。

 

治當清火、熄風、養陰為法。

 

大生地 丹皮 沙參 鉤鉤 桑葉 羚羊角 石決明 白芍 川斛 芝麻 元參心 蔗皮 藜皮顧 血不養筋,筋脈牽掣,晝日則安,暮夜則發,不能安臥,病在陰經。

 

宜養血以和經脈。

 

大生地 黨參 黃耆 川芎 茯苓 柏子仁 當歸 白芍 棗仁 桑枝何 肝風陽氣上冒,頭左偏痛,連及左目難開。

 

胸脘氣脹,肝木乘胃。

 

法以泄降和陽。

 

羚羊角 蔓荊子 川連 刺藜 池菊 鉤鉤 石決明 神曲 茯苓 半夏 桑葉施 久遺下虛,腎水不足,肝風暗動,上升則頭痛眩暈,乘中則或吐或瀉。

 

近來夜寐出汗,左目銳 赤腫,少陽木火上盛也。

 

法以上熄風陽,下滋腎水,中和脾胃,外實腠理,用湯丸並進。

 

磁朱六味丸淡鹽湯送下。

 

石決明 懷藥 白芍 元參 牡蠣 沙苑子 茯神 黨參 芡實 紅棗 浮麥潘 情懷勃,肝膽風陽上升,右目昏蒙,左半頭痛,心嘈不寐,飢而善食,內風掀旋不熄,痛勢倏忽無定,營液消耗,慮其痙厥。

 

法以滋營養液,清熄風陽。

 

務宜暢抱,庶克臻效。

 

大生地 元精石 阿膠 天冬 池菊 羚羊角 石決明 女貞子 白芍 鉤鉤 服滋陰和陽法,風陽稍熄。

 

第舌心無苔,心嘈善飢,究屬營陰消爍,胃虛求助於食。

 

議滋柔甘緩。

 

大生地 石決明 麥冬 阿膠 白芍 大麻仁 女貞子 橘餅 洋參 茯神淵按︰舌心無苔,胃陰虛也。

 

加炙草守中壯水更妙。

 

李 肝風陽氣弛張,兼挾濕熱,上混清竅,左耳常流清水,時或作癢,右鼻燥而窒塞,頭暈沉沉。

 

法以熄風和陽。

 

羚羊角 石決明 池菊 鉤鉤 粉丹皮 黑山梔 磁石 蒺藜 赤苓 通草 豆衣 左慈丸(三錢)吳 上年夏季痰火迷心,神呆語亂。

 

愈後至今發。

 

現診脈浮小弱,舌心紅而苔白。

 

語言錯亂,哭笑不常。

 

憑脈而論,似屬心風。

 

蓋由風入心經,蘊熱蒸痰所致。

 

用《本事方》獨活湯。

 

獨活 防風 淡芩 山梔 元參 鮮地 茯苓 甘草 橘紅 竹葉 石菖蒲 膽星淵按︰心脾有伏痰積熱,故見症如是。

 

宋 營血內虧,不能涵木,加以惱怒,肝風暗動,不時頭昏腳軟,防其跌仆。

 

今宜養血熄風。

 

黨參 當歸 白芍 川貝 陳皮 茯神 棗仁 香附 橘葉 砂仁 石決明 刺蒺藜淵按︰營虛由脾不化,心不生。

 

黨參、當歸補脾以生營,砂仁、橘葉快脾以疏肝,余亦清金製木,利氣養營者也。

 

徐 少腹之塊已平,小便已利而反不禁。

 

素有肝風脾泄宿恙,近增右手麻木。

 

脈象弦大而滑,時覺痰多氣升。

 

此中氣已虛,精血不足,內風走絡,脾濕生痰。

 

法當兼顧。

 

製首烏 懷山藥 冬朮 歸身 白芍 菟絲子 沙苑子 茯苓 黨參 半夏 陳皮 桑枝朱 血與津液,其原皆稟於胃。

 

胃氣虛則血少而風動,風煽胃中,則精液虧而火炎。

 

夫胃與大腸同屬陽明,故上為牙痛,左肩亦痛,下則便艱而痔痛也。

 

頭眩心跳,血虛故也。

 

擬養陽明氣血,以滋津液為法。

 

製洋參 柏子仁 歸身 麥冬 升麻 新會皮 元精石 黃耆 于朮 茯神 荷蒂淵按︰胃氣虛未必風動。

 

惟胃虛不能布化精微,營陰失其資生灌溉,始木燥風生。

 

上有牙痛,下有痔痛,津枯金燥,風火交煽矣。

 

又 補氣血以止痛,生津液以潤腸。

 

製洋參 熟地 黃耆 于朮 當歸 柏子仁 陳皮 麥冬 麻仁 生穀芽錢 外風引動內風,頭偏右痛,不能著枕。

 

用青空膏。

 

羌活 柴胡 防風 川連(酒炒) 甘菊 焦梔 黃芩 桑葉 絲瓜絡 鉤鉤薛 頭風痛偏於右,發則連及牙齦,甚則嘔吐痰涎。

 

肝風襲於脾胃,寒痰流入經絡。

 

溫補泄化為法。

 

竹節 白附子 黃耆 羌活 刺蒺藜 半夏 吳萸 製僵蠶 鉤鉤淵按︰頭痛牙痛,屬熱者多,而亦有寒痰流絡用溫散者。

 

胡 少腹脅肋,肝之部也。

 

腰,腎之府也。

 

年老則精血枯而絡脈空,肝氣乘虛入絡,濕熱又從之為患。

 

補養精血,疏肝通絡,兼化濕熱以治之。

 

川楝子 香附 烏藥 當歸 茯苓 旋花 延胡 新絳 陳皮 蓯蓉乾 青蔥管又 補養精血,疏通脈絡,脅肋之痛稍減。

 

惟小溲短少,夜半以後脘腹覺脹,是濁氣不化也。

 

前方加通陽泄濁之品。

 

川楝子 吳萸 烏藥 杞子 當歸 延胡索 茯苓 車前 橘葉 蓯蓉乾 九香蟲 兩頭尖 小麥芽蘇 肝陰久虧,風陽上擾不熄,頭頂目珠皆痛,痛則心嘈難過,漾漾如嘔,多煩少寐,大便燥結。

 

高年當春分節陽升勃勃之際,自宜育陰熄風,鎮逆寧神。

 

生地 茯神 阿膠 沙參 鮮首烏 麻仁 沙苑子 棗仁 甘菊 石決明 炙甘草 麥冬 金器(先煎)又 耳目昏花,初起多由風熱,次則因於肝火,久則必致陰虛。

 

此証已及半年,其為陰虛陽亢無疑。

 

毓陰以和陽,壯水以製火,是定法也。

 

大生地 麥冬 丹皮 磁石 茯神 石決明 焦梔 元參 棗仁 沙苑子 北沙參另磁朱丸二錢,每朝鹽花湯送下。

 

華 病久正虛,陰陽兩弱,坎離不交,夜不成寐,久臥于床,不耐煩勞。

 

茲因舟行跋涉,遠道就診,忽然神糊不語,兩手不定,遮睛 發,煩躁不安。

 

診脈促亂,飲食不進。

 

想由舟中熱悶,鼓動風陽,擾亂神明,卒然生變。

 

姑擬熄風和陽,安神定志。

 

冀得神清穀進,或可再商。

 

生洋參 茯苓 丹皮 沙苑 石決明 天竺黃 竹茹 棗仁 嫩鉤 遠志肉 金箔淵按︰痰濁為風陽煽動,堵塞神明,猝然不語,須豁痰開竅。

 

豁痰如羚羊、膽星、竹瀝之類,開竅如牛黃、至寶、蘇合之類,隨証用之,或者有濟。

 

蘇 肝風上升于巔頂,原屬陰虧;痰濁彌滿於中宮,多因脾弱。

 

目痛頭疼,心嘈便結,陰虧陽亢之征;舌苔濁濃,納少惡心,胃虛濁泛之象。

 

高年久病,圖治實難,勉擬一方備參。

 

人參 半夏 天麻 橘皮 元明粉 茯神 沙苑(鹽水炒) 磁石 黃柏 元精石 乾薑又 頭痛減而得寐,苔薄白而帶灰。

 

火降則神安,濕化則燥顯。

 

前方加減,再望轉機。

 

前方去乾薑、黃柏,加知母、北沙參、姜竹茹。

 

又 頭痛雖減,風陽猶未全平。

 

舌苔灰白,痰濁仍未全化。

 

心跳若飢,營陰虧而有火。

 

聞喧欲暈,陽上亢而下虛。

 

擬養營陰以降火,和胃氣而化痰,參以鎮逆,佐以寧神。

 

製洋參 牡蠣 茯神 沙苑 石決明 大生地 半夏 陳皮 杏仁 元精石 竹茹欽差 軍事倥傯,勞心勞力,眠食無暇,感冒風邪,引動內風,犯胃凌上,半邊頭痛,嘔吐黃水。

 

擬去外風以熄內風,兼和胃氣而化痰濕。

 

錄方呈電。

 

荊芥 秦艽 防風 天麻 石決明 陳皮 茯苓 白芷 甘菊 鉤鉤 半夏 竹茹 白蔻仁某 情懷抑,元氣內虧,心中難過,虛火肝風上逆,唇口腫痛,頭眩耳鳴,食少無力,時常太息。

 

防其痰火神蒙之變,非輕証也。

 

羚羊角 沙苑子 川石斛 天竺黃 石決明 嫩鉤藤 棗仁 甘菊花 元參 丹皮 燈心又 痰火神煩不寐,防患瘋癲。

 

枳實 天竺黃 石決明 茯神 羚羊角 膽星 川連 竹瀝 薑汁 棗仁竹瀝達痰丸三錢,開水送。

 

朱 水虧不能涵木,陽升陰不上承。

 

時際春深木旺陽升之候,是以寒熱,頭痛,胸痞,少寐,便結等症見也。

 

仿趙養葵法。

 

大生地(砂仁拌) 茯神 丹皮 柴胡(鹽水炒) 棗仁 女貞子 麥冬(朱砂拌) 歸身 陳皮 生薑 石決明 紅棗淵按︰從逍遙散參入滋水養肝,頗有巧思。

 

陳 脈診左關獨弦滑,風陽挾痰上擾陽明,頭額偏左連及腮齒皆痛。

 

擬熄風陽,兼清痰火。

 

羚羊角 製僵蠶 桑葉 丹皮 嫩鉤鉤 甘菊花 石決明 鮮銀花藤 刺蒺藜 另︰細辛三分,荊芥錢半,生石膏五錢,共研粗末,泡湯漱口。

 

另︰乳香一錢,沒藥一錢,生南星一錢,生半夏一錢,僵蠶一錢,冰片三分,共研細末,和入陳酒乾麵調敷。

 

徐 喪弟悲哀太過,肝陽升動無製。

 

初起病發如狂,今則心跳少寐,頭暈口乾,略見咳嗽。

 

擬安神養陰、清火降氣為法。

 

石決明 丹皮 棗仁 茯神 川貝 北沙參 廣橘紅 麥冬 元參 竹茹 枇杷葉章 經曰︰上虛則眩。

 

丹溪云︰無痰不作眩。

 

病機論曰︰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是眩暈不出虛、風與痰三者為患。

 

健忘筋惕,虛與肝之病也。

 

吐痰乾膩,津液所化也。

 

從三者治之,雖不中,不遠矣。

 

生洋參 天麻 天竺黃 川貝 茯神 製南星 石決明 牡蠣 甘菊花 牛膝 女貞子 嫩鉤鉤又 眩暈虛風兼夾痰,前方布置已成斑。

 

病來心悸宗筋縮,養血清肝理必參。

 

生洋參 天竺黃 天麻 川貝 嫩鉤鉤 羚羊角 石決明 菖蒲 茯神 大補陰丸諸 外風引動內風,頭兩邊及巔頂俱痛。

 

咳嗽,舌苔白,身熱,能食知味,病在上焦。

 

古方治頭痛都用風藥,以高巔之上惟風可到也。

 

荊芥(一錢) 川芎(八分,酒炒) 杏仁(三錢) 防風(錢半) 甘菊花(一錢)淡芩(錢半,酒炒) 枳殼(一錢) 羌活(錢半) 本(一錢) 上藥研粗末,外加松蘿茶葉三錢,分三服,開水泡服。

 

另細辛三分,雄黃一分,研末,搐鼻取嚏。

 

淵按︰古方清空膏,一派升散,全無意義,可用之証甚少。

 

唐 肝風太旺,肝陰又虛。

 

氣旺則火動而風生,陰虛則液虧而血弱。

 

血弱則心跳,液虧則口乾。

 

火動故發熱,風生則頭痛。

 

擬佐金以平木,培土以熄風,養血以柔肝,益陰以退熱。

 

歸身 丹皮(鹽水炒) 北沙參(吳萸三分,拌炒) 棗仁 陳皮 冬朮(土炒) 刺蒺藜 豆皮 茯神 白芍 橘葉陸 陽升頭痛,心虛善忘,痰火迷心,若昧若狂。

 

安神定志,人參可用,而膩補且緩,以其納少痰多也。

 

化痰,川貝最妙,而燥劫須忌,以其舌苔乾白也。

 

潛陽熄風,須參重鎮,而收澀當戒,恐反斂其痰也。

 

人參 茯神 川貝 石決明 蛤殼 棗仁(川連三分,拌炒,研)又 脈細數,懶言倦臥,其為精氣神三者皆虛。

 

然舌苔白膩,有痰且有飲。

 

再察神情,靜則氣怠而若虛,動則氣上而自亂,是虛而有痰兼有火也。

 

火伏則痰不上升則靜,靜則虛象現;火動而痰升則躁,躁則虛象隱。

 

非不虛也,痰火為之起伏也。

 

治不越十味溫膽加減。

 

臨症各有心思,悉關根柢。

 

參鬚 川貝 茯神 棗仁 石決明 橘紅又 陰遏於外,陽伏於內。

 

陰如迷霧,陽若日光。

 

今陽為陰遏,故沉沉默默而蒙昧,脈亦為之不顯。

 

有時陽光見 ,則起坐而神清,脈亦為之稍起。

 

頃之陰霾四合,陽氣翳,則仍昏昏如寐。

 

前案謂有痰飲於其中,十味溫膽屢投不應。

 

再思病源起於頭眩心悸,苔白多痰,常服蒼朮見效。

 

近因神亂若痴,多從事于痰火,清滋重鎮,陰勝於陽,以致變幻。

 

然欲開陰霧,法必通陽,譬之離照當空,而後陰霧始散。

 

議進仲景苓桂朮甘東加味。

 

苓桂朮甘東加遠志。

 

淵按︰此從喻氏《寓意草》得來。

 

昧者見神亂若痴,從事于痰火,不思心主陽神,痰為陰物,以陰邪遏其陽氣,靈明為之蒙閉顛倒。

 

《內經》云︰重陽則狂,重陰則癲。

 

癲狂二証,未可混治。

 

世醫一見神志昏亂,多從事于痰火,由不讀《內經》耳。

 

仁淵曰︰肝風痰火,乃類中之漸也。

 

故次於中風之後。

 

原夫肝之所以生風,由腎水不足灌溉,致木燥火生,火生風起;脾弱不能運化飲食精微而生痰濁,痰濁為風陽煽動,上盛下虛。

 

輕則眩暈搖顫,氣升嘔逆,重則癲狂昏仆,與中風同類。

 

案中治法,大都上熄風陽,下滋腎水。

 

痰多者,以化痰為主,虛多者以養陰為主。

 

虛而寒者宜溫,虛而熱者宜涼。

 

亦有本虛標實,痰火上盛,不得不先瀉火開痰,俟標邪退而再圖其本。

 

見証雖屬肝膽,而病根全在脾腎。

 

蓋木之生也,栽培在土,滋灌賴水。

 

苟土濃水潤,燥濕得宜,雖有大風,枝葉動而根幹不搖;惟土薄水虧,始根露乾枯,無風且萎,有風寧不搖動乎﹗且脾土既虛,肺金失恃,金虛不能製木,火升轉欲焚金。

 

將軍之性,非可直製,惟咸苦甘涼,佐微酸微辛,經所謂︰火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發之。

 

風淫於內,治以辛涼,佐以甘苦,以甘緩之,以辛散之。

 

夫咸苦酸甘,益陰瀉火,以柔濟剛。

 

辛味雖陽,以能通散,助金而製木也。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1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6 18:23 , Processed in 0.19239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