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系列介紹】
Acalanatha Short Mantra 不動明王短咒
Namo sam-man-do, moo-toh-nam, wa-ze-la, nam, han
南無‧三滿哆‧母陀南‧哇日拉‧藍‧憾‧
明王在佛教中的身份就是佛的“忿化身”。
俗話說:佛都有火,佛一旦發火後會怎樣呢?
那就是變身啦。
每個佛都有個對應的“忿化身”,如釋牟尼如來佛的“忿化身”是無能勝明王,彌勒佛的“忿化身”是中央不動尊明王等........
明王
明王在佛教中的身份就是佛的“忿化身”。
俗話說:佛都有火,佛一旦發火後會怎樣呢?
那就是變身啦。
每個佛都有個對應的“忿化身”,如釋牟尼如來佛的“忿化身”是無能勝明王,彌勒佛的“忿化身”是中央不動尊明王等。
密宗中的明王有很多,常見的有五大明王,八大明王,十大明王,比較有名的有不動明王,降三世明王,大威德明王,金剛夜叉明王等最為人所樂道的當然是孔雀明王。
密宗把真言和陀羅尼稱為“明”,又將具有這種咒力的人稱為“持明王”,所以,由真言和陀羅尼的神秘能力產生的尊格,就叫做明王。
如果說,如來代表佛的實際悟道,菩薩掌握慈悲救濟,那麼,明王就讓人的內心培養出堅強的意志。
諸佛菩薩的造像大致有二種類型;一是柔和相,即安祥相;一是忿怒相,即恐怖相。
明王大多屬於忿怒尊式恐怖尊,這種尊格都處於曼荼羅的邊緣和角落位置。他們不但擔負防衛的任務,而且隨時要積極出擊殲滅邪魔。
一、五大明王 :
圖片連結:http://www.tzutienkung.com/buddha/8min.htm
明王最為人知最流行的是五大明王。
在新、舊兩譯的《仁王經》中,出現了五大明王的名稱。
他們是:
1.不動明王。
他是明王之中最重要的尊格,被稱為不動尊或無動尊,與觀音和地藏菩薩並列,成為民間佛像的三大主尊。
不動明王居於五大明王中心位置,亦即居於首位,另四尊明王圍繞在他身邊。
不動明王和大日如來關係密切,被視為大日如來的化身或使者。
西藏大多數不動明王的造像都是三頭六臂或一面八臂的忿怒尊,右手拿劍,左手握羅梭,而且多是坐像,少有立像,是沿襲了印度教的忿怒尊的濕婆神的信仰。
2.降三世明王。
第二位是東方的降三明王,意為“降服三個世界”,他經常和不動明王並列成一對出現,是密宗名第二的金剛薩多。
降三世明王也是由印度教的忿怒尊濕婆神演變出來,其造像多是三頭六臂或一面八臂的恐懼模樣,其額頭中央有濕婆神特徵的第三只眼睛,身上穿著虎皮裙,兩足之下分別踩著相當於濕婆神的大自在人及其明妃烏摩,表示自己比模仿物件更強有力。
降三世明王兩手的小指在胸前勾合結成降三世印,表示降伏過去、現在、未來與佛教為敵的一切障礙。
3.軍荼利明王。第三位是南方的軍荼利明王,意為“盤繞的東西”。由圖像來看,軍荼利明王身體各部,都戴著蛇的裝飾物。軍荼又意為“拙火”,乃是象蛇一樣沉睡於身體海底輪之靈熱。
軍荼利明王又和不死妙藥“甘露”的信仰有密切關係,故軍荼利明王亦稱為甘露軍荼利明王。
軍荼利明王的造像,通常是一面八臂,左足稍稍上舉,做出踏空的姿態,而中央的左右兩手各自伸直食、中、無名指,然後再用大拇指掐住小指,將兩手在胸前交叉,這種威嚇對方的印相,是軍荼利明王的代表姿態,其餘的手,分別拿著金剛杵、寶輪、三叉戟等法具,表示以他強大的力量祛除種種障礙。
4.大威德明王。
第四位是西方的大威德明王,意為“具有大威力德性”。他被視為文殊菩薩的眷屬或化身。
大威德明王的一項特性,是他一定騎著水牛,這是反應原始社會所謂魔神征服水牛的神話。
大威德明王的造像多是六面、六臂、六足的姿態,因此,又此,又有“六足尊”之稱。
他的六隻手所握持的東西是劍、戟、棒、索、弓、箭。
但演變到最後,大威德明王竟然是九面三十四臂十六足的形態,同時臉部成為牛面。
5.金剛夜叉明王。
這是五大明王中的最後一位,也是五大明王中唯一擁有“金剛”的稱號的一位,與擁有古老歷史的其他明王比較,金剛夜叉明王似乎是後來才出現的尊格。
金剛夜叉明王的造像的特色,是他臉上的五隻眼睛,有兩對是兩隻眼睛左右上下並排,然後在額頭中央,再放置第五只眼睛。
五隻眼和三張臉,使人有恐怖之感。
除此之外,金剛夜叉明王將左腳舉高,擺出了丁字形站立的姿勢也很特別。
他的左右第一隻手,分別握著金剛鈴和金剛杵,顯示他是金剛界體系的尊格。
二、八大明王:
圖片連結:http://www.tzutienkung.com/buddha/8min.htm
八大明王出自《大妙金剛經》,由八大菩薩衍生出來。
八大菩薩即..觀音、金剛手、文殊、彌勒、地藏、虛空藏、普賢、蓋障等。
這八大明王雖和上述五大明王不同,但其中的不動、降三世、大威德和軍荼利等四位明王卻是共通的,只是沒有最後的金剛夜叉明王而已。
八大明王由八大菩薩衍生或化身成忿怒尊,他們分別是:
降三世明王—由金剛手菩薩化現。
大威德金剛明王—由文殊菩薩化現
軍荼利明王——虛空藏菩薩;
大輪明王——彌勒菩薩;
馬頭明王——觀音菩薩;
無能勝明王——地藏菩薩;
不動明王——除蓋障菩薩;
步擲明王——普賢菩薩。
大輪明王是轉法輪明王之意。
法輪是佛教的真理教義。
大輪明被畫成戴冠上面有逆立的火發,左手持獨鈷杵,右手高舉大法輪。
馬頭明王以觀音為自性身,把馬置於頭。
又因他有忿怒威猛之形,幫稱馬頭明王。其模樣是一面二臂,紅色。
右手拿著蓮花,左手拿著水瓶,脖子和四肢都有蛇纏繞,表現出明王獨特的忿怒姿態。
無能勝明王,意為“不被任何東西所打倒”。
其造像有四面四臂、三面四臂、一面二臂等,具三上。
三面四臂形像的,右邊第一隻手豎起食指做出威嚇對方的期克印,第二隻手拿著獨鈷杵。左邊的第一隻手拿著斧鉞,第二隻手拿著三叉戟。
步擲明王,是“放開步伐”之意。
有記載說此明王有十八臂,但也有記載說只有二臂,右手拿著大傘蓋,左手拿著金剛杵。
傘蓋可說是步擲明王的特徵。
三、愛和美的明王
1.愛染明王是密宗許多明王中代表愛的明王。愛染,是指迷戀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表示貪愛,貪愛過度,像被染過色的東西,洗也洗不掉。
唐朝詩人王維有句雲:“愛染日以薄,禪寂日以固”,就說明了愛染二字之意。
愛染明王的造像是紅色、一面六臂,在蓮花跏趺坐,具三隻眼睛,現出忿怒的形像,頭髮呈倒立或怒發狀。
這種發怒的姿態,配合紅色身體的色相,代表“激烈的恩愛”,實際上,信仰愛染明王的人以女性為多。
愛染明王頭戴獅子冠,他的六隻手中,第一雙手的右手握著金剛杵,左手在腰部附近執金剛鈴,和金剛薩多的手印相同。
第二雙手的左右手各自拿著弓和箭,做出欲射向目標的動作。
第三雙手則右手拿著蓮花,而左手結金剛拳手印,或配合修法,改變所拿的東西。在蓮花座下,還有能吐出各種寶物的寶瓶,以及形成光圈的鮮紅日輪。
2.孔雀明王是密宗許多明王中代表美的明王,從擁有美麗的孔雀尊格變化而來。
孔雀除外表溫雅之外,乃是蛇的天敵,因此,自古以來飽受毒蛇禍害的印度人民對蛇的克★孔雀特別崇拜。
孔雀明王在印度被當作女性尊格來信仰,在我國也被譯為“孔雀佛母”等。
孔雀明王形態的特徵是,左右手中總是有一隻手拿著孔雀的羽毛,同時,坐孔雀背上。
孔雀明王的造像有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像等,拿的東西增加了佛手果、吉祥果、蓮花、月輪、梵夾等。
從們信仰孔雀明王認為真正具有威力的是孔雀明王的咒語,所以佛教歷代關於孔雀明王的經軌,大多稱為孔雀明王《咒經》。
密教是一種透過專注唸唱真言陀羅尼,以成就種種願望的信仰方式(密教稱較短的咒語為真言,較長的咒語為陀羅尼。兩者合稱即為「真言陀羅尼」)。
而「真言」的原意是「明」,真言的化身就是「明王」。由此可知,明王是密教自行發展出來的神明,也是密教所特有的神明階級。
明王的任務是協助諸佛菩薩教化、救度云云眾生。
絕大部分的明王都是以忿怒的姿態顯現,之所以如此,目的是要以恐怖的外形威嚇眾生,以使眾生屈服,或者藉此降服佛敵與魔障(阻止眾生修行佛道的任何障礙)。
日本佛教尤其盛行明王信仰,其中又以「不動明王」的信徒最多。
因為信徒眾多,自然而然對不動明王產生了較為親近的稱呼;日本人直稱「不動明王」為「不動」。
例如:關東地方較知名的東京日野市「高幡不動」與成田山的「成田不動」,以及為了鎮守江戶(1)而建造的目青(2)、目赤、目白、目黑、目黃等五種不動明王像,合稱為「五色不動」。
有趣的是,其中目白與目黑,後來甚至演變成了東京的地名。
根據經典記載,歷史最早的明王是「孔雀明王」,最早出現於5世紀時所完成的經典《孔雀明王經》。
(1) 譯注:鎮守江戶;東京的舊稱
(2) 譯注:目青;即青色的眼睛,以下依此類推
近年來由於日本漫畫《孔雀王》(作者:荻野真╱集英社出版)的影響,明王聲名大噪,不過實際上就連一般信徒最多的不動明王、降三世明王、軍荼利明王、大威德明王、金剛夜叉明王,也都鮮少被獨立供奉禮拜。
大多數明王的造型都是採以「忿怒相」,相較之下,孔雀明王那張酷似菩薩的「慈悲相」,便顯得非比尋常。
實際的原因已經難以考證,不過專家推測,可能源自於孔雀明王是位女性,或者是因為他有著釋迦牟尼化身或佛教教義化身的身分所導致。
不過不論事實如何,總之,絕大多數的明王都是忿怒相,因此一提到明王,大多數人的印象都會想起他們忿怒的表情與手持金剛杵、寶劍等武器,背後顯現著大片火焰。
也因此,一般人對明王都有一個以忿怒或暴力擊倒不遵從佛法者或阻擾修行者的刻板印象。
但是,如果讀者將焦點放在明王的身形,仔細觀察之後,這些刻板印象一定會有所改觀。
因為原來明王的服裝與飾物居然與菩薩非常近似。
包括半露右肩的服裝、金光閃耀的胸飾、手腕腳踝上的環釧,以及手持的各類法器。
由此可見,明王所扮演的角色其實與菩薩不相上下,都是在引導眾生開悟成道,只不過明王採取了與菩薩不同的引導方式罷了。
相對於菩薩以慈悲教化眾生,明王則是以威嚇的方式導引眾生走上正確的道路。
不動明王
別名:不動尊、無動尊
梵名:Acabanatha(阿遮羅曩他:不動尊者)
真言:曩莫。三滿多。縛日羅赧。悍。
中譯:歸命。普遍。諸金剛。悍。
大日如來的化身
在眾多如來佛化現的明王當中,不動明王乃是體現全宇宙的大日如來的分身。不動明王衣衫略顯襤褸,立於堅石之上,示以恐怖之相。
不動明王的造型給人「如火焰般恐怖」、「如堅石般威嚴」的印象。
與以溫和態度救度眾生的菩薩相對照,不動明王展現了他藉由忿怒以濟度眾生的強烈信念,藉由火焰以燒盡眾生煩惱的用心良苦。
也難怪他會成為日本佛教徒的最愛,他的佛像更是受到日本佛教徒所青睞的明王像。
不動明王以大日如來使者的身分化現於人間,竭盡全力摧毀任何妨害眾生修行的堅固頑石、難能抵抗的巨大煩惱。
他向來是與其溫柔善待,不直接對邪惡勢力施以暴力。
這便是不動明王的天生性格。
不動明王的由來
日本信徒多半稱呼這位忿怒的神明為「不動明王」,但實際上在印度的佛教經典裡,卻從未出現過這個名詞。
中國唐代確實曾經出現過「不動明王」的稱呼,但是將他傳入日本的弘海大師(空海和尚)卻稱他為「不動尊」,而從未給他冠上「明王」的頭銜。
空海和尚向來用字嚴謹,由此可見「不動明王」這個名字並非來自於印度。
佛教大部分諸佛菩薩其實都來自於印度神話,但是不動明王似乎應屬特例。
因為從婆羅門教聖經裡的吠陀神話等文件中,我們始終看不到這位忿怒神明的蹤影。
不動明王的梵名「Acabanatha」原意是「不動尊者」,有人認為這是印度民間所信仰的一位山神或土地神。
因為如果改變「Acabanatha」的重音,唸出來的意思就是那位山神的名字,而非不動尊者。
再者,這個梵名中的「acaba」其實就是印度神話中的濕婆神。由此可以推測,不動明王很可能就是濕婆。
不過這畢竟是個推測,專家們在經典與民間傳說中仍舊找不出證據證明這個說法。
此外,包括大日如來在內,幾乎所有的佛教神明都是坐在蓮花座上的,卻唯獨不動明王坐在一個名叫「瑟瑟座」的岩石寶座上。
傳說這個岩石寶座就是印度北方喜馬拉雅山的最高峰埃弗勒斯峰(Everest)。
如果傳說屬實,似乎也證明了不動明王就是古印度的山神。
另外,從不動明王一身與眾不同的裝束來看,那顯然是古印度一般庶民階級的打扮,因此不動明王也極可能是阿利安人移入印度以前,達羅毗荼人(Dravidian)所信奉的某位古神明。
不論如何,不動明王應該起源自佛教創立之前土著的梵靈信仰(animism)。
這可以說是不動明王的最大特點。
因為他源自於土著之神,然後經經過長時間的輾轉演化,最後才成為一位親近人心的神明。
不動明王身形
根據《大日經》記載,不動明王手持智慧之刀與額索,頭頂的髮髻垂向左肩,獨眼,表現威嚴與忿怒之相,身上顯示猛烈火焰,坐於大石之上,額頭展露水紋,體型彷若肥滿童子。
由《大日經》的敘述來看,不動明王有兩樣特徵,一是忿怒形相,二是活潑童子的身形。
勿庸置疑,忿怒是不動明王的特徵,甚至可以說是不動明王的象徵。因為不動明王慣以怒火燒盡眾生煩惱。
通常不動明王像上有青、赤、綠等三色火焰,用以表現他忿怒的程度。
額頭上的水紋,則象徵著不動明王那股如怒濤般的忿怒。
繪畫中的不動明王,通常都以洶湧的海浪為背景,其意義與不動明王像額頭上的水紋相同。
活潑童子的身形則與不動明王的姿態、表情形成強烈的對比,顯示出不動明王的內心其實純真無邪以及他正直不阿的個性。
不動明王也有多位眷屬,其中以「八大童子(1)」最受矚目。
不動明王八大童子的名稱各家說法不一,這裡僅舉出一例:
「慧光童子」、「慧喜童子」、「阿耨達童子」、「持得童子」、「烏俱婆伽童子」、「清淨比丘童子」、「矜羯羅童子」、「制吒迦童子」。
其中又以「矜羯羅童子」和「制吒迦童子」等兩位脅士童子較為人所知。不動明王與他的脅士們都是活潑、健康、圓渾的童子身形,目的顯然就是為了顯示不動明王「健康」與「純真」的面相。
(1)譯注:八大童子;有別於文殊菩薩的「八大童子」眷屬,請參考P.70。
以童子為脅士也有其特殊意義。
不動明王乃是大日如來的使者,而他卻願意以童子的形相、活潑的姿態代替大日如來降世救度。
不動明王明明已經是開悟的神明,卻甘願為眾生披上襤褸的裝束,如童子一般持續執行大日如來的大願。
這樣的情操是何其偉大,何等可欽可敬。
不動明王雙手各持額索與劍,與他的表情同樣都導引眾生的工具。左手的額索是狩獵用的陷阱,一旦逮捕了不近佛道的眾生,便立刻將他強拉上正途。
右手的智慧之刀,則是用來立斬強拉在手上的眾生心中的迷惑。
這把智慧之刀原本應該是兩刃之劍,但是不動明王傳入日本之後,刃上才又加上了龍形。
這條龍名叫「俱利迦羅龍王」。
事情發生在不動明王曾經與九十五種外道鬥法。
過程中,當不動明王化身成火焰之劍,對方也同時化身為火焰之劍。
於是不動明王則再轉化身為龍形,直攻對手,使對手當下屈服。
從此,不動明王的智慧之刀,便畫上了龍形。
不動明王的眼睛,經典上說是「獨眼」,而實際上並非「只有一隻眼睛」,而是「閉上了另一隻眼」的意思。
一般不動明王像有的單閉一眼,有的兩眼張開。
不動明王的一眼望天、一眼看地,亦即所謂的「天地眼」,表示注視天地間的一切惡,絕不放過任何違背正法的事。
「注視一切」也正顯示了不動明王的秉公處理,一切公平照辦,絕不徇私。
另外也有人認為不動明王的眼睛是能避邪除魔的正義之眼。
至於不動明王披在左肩上的髮髻,是因為印度人認為「左為不淨」,不動明王故意以髮髻掩蓋不淨,以便彰顯光明正義。
勝軍不動明王四十八使者祕密成就儀軌一卷
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天竺國婆羅門僧遍智奉 詔集
爾時般若菩薩入三摩地。名金剛等至。熾盛炎焰。其炎普照一切佛土。周遍焚燒三千大千世界。
其中所有一切魔羅作難者。一切尾曩也迦羅剎娑等。被是大火焚燒疫楚遍入。支體苦痛絞結纏身。心迷悶絕咸皆高聲。
世人遇大苦逼唱言密密。其聲滿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眾生聞此聲者。皆悉恐怖奔走。投佛咸作是言。
世尊我等今歸命三寶。時持金剛手菩薩。從三昧起告文殊師利言。云何見諸天帝釋等來至於此。
文殊師利菩薩語金剛手言。我不能知。唯如來了。作是語已。
二大士便無言說。時金剛手又告文殊師利。威怒王名聖者勝軍不動明王。
我今說是心及祕密印。故一切大眾金剛薩埵菩薩。
善男子諦聽。無邊功力勇健。無邊如來事是無動大威怒王。
又有八萬億恒河沙俱胝如來。皆蒙教敕事得成無上菩提。復有無量天龍八部等。
常恒供養恭敬承事。若纔憶念是威怒王。能令一切障難者皆悉斷壞。一切障難者不敢親近。常當遠離。是修行者所住之處。無有魔事及諸鬼難等。
時金剛薩埵菩薩。從三摩地驚覺。召集一切聲聞辟支佛一切天龍藥叉乾撻縛阿修羅[薛/木]魯拏緊那羅摩護羅誐人及非人等。
一切群生類皆來集會者。又抽撮彼群生眾差別之心。令同一體等住三摩地。多俱胝世界焚火滅。唯成一大火聚。如七日光照大馬口等。
眾流但[泳-永+(券-刀+禾)]吞納無餘盡成猛焰。說是大威怒王勝軍不動明王微妙心。亦大馬口吞噉一切有情。一切眾生若干業煩惱心因等。
成大火炎世界。爾時般若菩薩白佛言。我一切如來一切菩薩聲聞緣覺辟支佛。乃至天龍八部一切有情眾生界。為欲憐愍化度利益。勝軍明王現忿身。
從摩訶尾盧遮那心五明王出生。一切諸佛如此。是大日五明王五波羅蜜門。
又出生其分身。一明王名曰勝軍不動。三千大千界中現自在炎明威德身。即自性輪身般若菩薩。
為折伏攝受隨類眾生。為執金剛弟子杖。為加持眷屬摧破一切障故。
如不馱大力開示忿怒金剛體。即住火生三昧。說摧大障者真言。此真言大威勢能除一切。
摧真行者障難。從發菩提心守護增長。千全至成佛果。終不退失不墮在非道中。乃至在佛道速疾證果。
明王四弘願云
見我身者,發菩提心,聞我名者,斷惡修善,聞我說者,得大智慧,知我心者,即身成佛。
一持祕密呪。生生而加護。持念我者不可至疑心。
何況世間諸障哉。唯有二種。
一者內障。謂從自心生。其類甚多不可說。
二者外障。從外事生。其類亦多。
此真言皆能摧滅辟除。令身無垢清淨。依說即身成佛。是深祕之中極密教也。
云何四種因緣。一者斷食。二者服氣食。三者菜食。四者節食。隨力所辦自約身已。
誦根本陀羅尼。一洛叉乃至三洛叉已即已。一日一夜水不飲。廣大供養莊嚴道場。
於畫像前燒苦練木。如大指長十二指。兩頭搵著蘇蜜。
誦呪一遍燒一枝木。滿一千八遍燒了。即少少世間事便如願滿。復次誦數滿已。
入江河海。深至頸處面向東。每日念誦數滿三洛叉已。心中所受福田皆滿願。其水令致蛇龜之處。
況呪力未成為他所損常須結界。若常加功持誦不動根本真言。現身隨力能縛一切鬼神。
亦能摧斫一切樹木。亦令空中飛鳥行者前墮墜。亦能執乾竭龍淀。若欲論議及破外道返惡人等。
皆能降伏者。復次先候月欲食時。令誦呪滿數先飲。一日一夜不食。
取祈牛糞。以未落地者。以器承取莫令至地。二者亦落地時塵土未污。取上令不著地。
將壇取種種華散以供養。取大般若經安置中心著。取同色老犢棕牛乳作酪施。
次取蘇與熟銅[木*泉]盛。以可里羅木作篦攪蘇。於月初飲即念誦。乃至見三種相。
所謂焰等。暖相者服之差一切病。得煙相者以將塗己身可隱蔽。不令惡人得見也。
得火炎相者服之神通身能飛行。所謂身通也。
老犢牛乳者。犢生經年已上犢大如母。而猶孤食乳。其犢毛色須與母同。
如是牛乳湛作蘇用。復次行人山高頂之處。斷穀不食。更誦一洛叉。心心相續更莫異緣。
天之伏藏自然出現。凡伏藏有天有神有人。人所埋藏名人藏。鬼神所守名曰神伏藏。且名地伏藏。
諸天等護者為天伏藏。尚能得見。悅地藏守人藏乎。應作福事隨意更用。復次一燒呪滿一千遍。能除國中大疫疾也。
護摩法者。地作爐者著火令熾。杓子法者以堅木剋之。頭如杓可受雞子黃已下乳。其炳端其長二尺許。別以淨器盛乳。以此杓子酌而呪之。而國疫療。或以家一持達。相染著皆死盡。
令吳蜀嶺南有事作能除。復次取向草華和蘇蜜。一呪一燒所求衣服如此華色。皆得稱意。
若求緋者當燒赤華。餘皆准此。
精不思議神力滿行人願。可量分約事。而二札則無有志。
若非分妄取神亦慢人。雖得不貴。
若燒蜜羅縛一洛叉。燒二呪得國中第一官位。嚴所作者求之必遂。蜜羅縛外圓果子也。
復次燒畢養魚藏華。得一切人愛樂。燒松木以三物點燒。萬一遍得無量眷屬。
松木長七寸大如母指燒之。大麥呪之得大丈夫富貴。其大麥烏麥有皮是也畫像法推伏。
若欲作法應對像前。心有所緣應緣感。於好絹上畫不動明王。著赤色衣斜彼腰。褌子赤色。
左邊一髮下垂至耳。左眼微斜看。左手把罥索。右手把劍直豎。劍首如蓮華葉狀。劍靴鈿。於寶石上曲眉瞋。自身赤黃色怒狀。令一切眾生皆怕懼相。
畫此像已於海岸上清淨阿蘭若或淨屋中。行者清淨身著赤色衣。心想自身皆作赤色。不得散亂默然乞食。誦五洛叉滿已。
長五寸刊之一萬莖。三物於此像前至心燒誦。勝軍不動明王自現身。令行人見。見已即得如來三摩地心。與諸菩薩當得一處。復次於此畫像前。每日三時念誦本呪。
經六個月隨力供養一華香飲食。求種種願皆得滿足。
若有賊來者。行人手執一種。誦一千遍。立若來處彼怨賊等自然退走。怕邏而散。
若值園佛法怨家惡人。以鹽土和作其形像。心上書其姓名。形長一肘誦呪之。一遍割取一枚燒之。乃至燒呪。一誦惡人名字。燒盡彼人。不降伏尋即必死。
又取曼陀葉燒。一呪一稱惡人名字燒之。滿一千遍。前人必定失心。取牛乳燒一千遍還令平復。
若燒鹽稱名。一呪一燒滿一千遍。千里之內受人皆至。燒安悉香。三時常不斷絕。得圓滿中上品位。右已上前法皆於此畫像下。用之成就。
道場觀壇中有須彌。上有赤蓮華。蓮華上有樓閣。其中有瑟石。瑟石中有憾字。字變即成勝軍不動尊。是轉法輪菩薩變身忿怒身也。勝軍者自在義也。
不動者大寂定菩提義。尊者大日差別智身。不動者本佛毘盧遮那佛化身。一持祕密呪後。生生加護世間之人。世習未斷。
雖千度觸犯種種世業。童子者皆許其懺悔。前後不即捨離。左垂一髮向下者垂慈悲也。
右手執劍者是阿潔義。左手執索者是繫縛義坐盤上者是不動義。自身出炎焰是住大火智火生三昧。無邊如來奉事。是尊天龍八部恭敬承事。
若纔憶念此威怒王。一切障者皆悉斷壞。
世間出世所求悉地皆令成就印相。二羽內相叉。輪輪各如環。二空住水側。火峰住空面。二風和合豎。
真言曰曩莫三曼馱縛日羅(二合)赦怛羅(二合)吒阿慕伽贊拏摩訶[卄/絡]沙拏娑婆吒也吽怛羅(二合)摩也怛羅摩也吽怛羅(二合)吒憾[牟*含]行者每日。此真言持念。
一切所求悉地成就次聖無動尊略布字法。唵(頂其色如虛空)縛(眉間其色如火)日羅(二合兩肩其色如火)阿左(二合心上其色如乳圓目眸安於明咽喉如肩法月色如黃金)已上五處布立修行人身上。
於中有阿字遍含五字。此中布已遍體。故不動金剛身觀。
布已即誦一字真言。用一切事曩莫三曼多縛日羅(二合)赦憾(引)次護身結界。
以左手中指以下拄右手中指已下三指。
各以兩手大指。捻無名指。相拄訖直豎右手頭指。屈左手頭指。
捻右手頭指第二節文安口上。誦根本呪七遍。
於頂上右旋三匝隨心遠近法界即成無能犯者次入佛三摩耶印。
二羽吝轉。合掌並遠於二大。以印當額右左肩心喉。
真言曰曩莫三滿多沒馱南阿三迷怛哩三迷三摩曳娑婆賀次法界生印。
二手作金剛拳背相合。申二風頭相拄。以印向心。
三遍曩莫三滿多沒馱喃達摩馱[日*者]薩縛(二合)婆婆句含次轉法輪。
二手相背。地水火風相叉。以二空入掌中頭相合。即配心三遍舉之。
真言曰曩莫三滿多縛日羅(二合)赦縛日羅(二合)怛摩(二合)句含次無堪忍印。
虛心合掌二火相叉。二水二風各各立之。
逆順三遍印天地。印身五處即頂散之。並四方結界。
真言唵灑魯補哩尾履尾隸娑婆賀總攝不動慈救真言曩莫三曼多縛日羅(二合)赦戰拏摩賀路灑儜娑破(二合)吒也吽怛羅(二合)吒悍[牟*含](引)次閼伽印。
二手並仰。二大指入掌。以二頭指加二大指中節上。是尚佉印也。
真言曰曩莫三滿多沒馱喃誐誐那三摩三摩娑婆賀次奉華座印。十輪開敷。
以是當三所奉之次塗香印真言曩莫三滿多沒馱喃尾輸馱獻度納婆(二合)縛娑縛(二合)賀次華鬘印。
以前塗香印二空拄風側中節之下際。名華供養印。
真言曰曩莫三滿多沒馱喃(引)摩訶妹底哩夜毘庾(二合)娜[薛/木]帝娑縛(二合)賀次燒香印。
二羽三補吒。仰豎地水火。
二風屈拄上節。
真言曰曩莫三滿多沒馱喃達麼馱怛縛弩[薛/木]帝娑縛(二合)賀次飲食印。二手虛心合掌定慧入內。
真言曰曩莫三滿多沒馱喃(引一)阿羅羅迦羅羅末鄰捺娜彌沫鄰捺禰摩訶沫歷娑婆(二合)賀次燈明印曩莫三滿多沒馱喃怛他[薛/木]多羅脂娑叵(二合)羅儜縛婆娑曩誐誐[橾-品+弟]娜里野娑縛(二合)賀引)次虛空普供養印真言唵誐誐那三縛婆娑羅解次不動尊讚
稽首聖無動 摩訶威怒王 極大慈悲心 愍念有情者 本體盧舍那 入遠成正覺 法身遍法界 智慧同虛空 無聲而有聲 聲聞塵剎土 為護持佛法 為利樂群生 無邊相好海 方便現此身 變現嗔怒相 故我稽首禮 慈眼視眾生 平等如一子 方便垂一髮 表示第一義 故我稽首禮 金剛智能斷 難斷諸煩惱 由此執利劍 一斷無餘習 故我稽首禮 金剛定能縛 難縛諸結業 執持金罥索 一縛無能動 究竟能噉盡 煩惱毒龍子 現迦樓羅炎 故我稽首禮 焚燒業障海 能護菩提心 令行者堅住 安住般石座 故我稽首禮 假使滿三界 大力諸藥叉 明王降伏盡 故我稽首禮 假使遍三界 魔來嬈行者 令入解脫道 故我稽首禮 一持祕密呪 生生而加護 令證大菩提 故我稽首禮 晝夜隨逐身 明王不暫離 必昇華藏界 念念持明王 世世不忘失 故我稽首禮 以此三業禮 明王功德善 平等施群生 同證不動尊 以我功德力 明王加持力 及以法界力 同體不動地 唯願遍法界 金剛祕密呪 加持我三密 稽首明王力 令我悉地滿 稽首明王力 令法久住世 自界及他界 無邊世界海 滿中諸含識 同證無上覺
第一俱哩迦羅龍王不動明王變身吞劍形也。立盤石上。
真言曰唵俱哩迦耶迦羅惹銘伽扇曳娑婆賀
第二健達藥叉王。
是阿[門@(人/(人*人))]佛所變身(右手執獨古。左手押腰。眼忿怒。牙上下出。色青色。若人欲得求官位呼使者)
第三尸棄大梵王。是華開佛所變身(右手執鉾。左押腰。天王形赤色也。若人欲得求富貴者呼使者)
第四七天五母夜叉王。西方彌陀所變身(右左持鉢。恭敬形也。赤色形也。若人欲求得敬愛者呼使者)
第五初禪若干大梵王。北方不空所變身(右手持箭。左持弓。立石上。黑色形也。眼嗔怒形也。若人欲得求解脫智慧者呼使者)
第六二三四禪大明王。是普賢菩薩所變身(右持杖左押腰。赤色髮豎形。若人欲得求一切意願者是呼使者)
第七三十三天各各天王。是文殊所變身(右手用大刀左手押腰。黑色形也。若人欲得大智者是呼使者)
第八阿迦尼多天王。是觀音所變身(右手用錫杖左押腰。赤色形也。若人欲得國王大臣愛念者是呼使者)
第九央俱將迦羅王。是彌勒所變身(右用索左拳押腰。赤色形也。若人欲得王后采女者是呼使者)
第十修羅金縛王。是呴樓孫佛所變身(黑色右執刀左押腰。若人欲得大臣公卿愛者此呼使者)
第十一大鉢沙羅王。是呴那含牟尼佛所變身(右手用枚左押腰。狗打形赤色形也。若人欲得大福官者此呼使者)
第十二拔苦婆多羅王。是毘婆支佛所變身(右手用輪左押腰。黑色形。若人欲得勝人者是呼使者)
第十三多羅迦王。是發沙佛所變身(左右手合掌。赤色形。若人欲得遂一切所望世間者呼使者)
第十四牛頭密呪王。是迦葉佛所變身(右手持經左手劍印押腰。赤色形。若人欲得示化人大靈驗者是呼使者)
第十五光火炎摩王是觀音所變身(左手押腰右手持寶珠。掌心居。黑色形。若人欲得驗利此呼使者)
第十六五天人散羅王。是毘沙門天所變身(右手持金剛杵左手押腰。赤色形也。若人欲得一切人愛念者是呼使者)
第十七神母大小諸王是延命菩薩所變身(左持縛沙羅右押腰。赤色形也。若人欲得勝論議者是呼使者)
第十八搥鐘迦羅大王。是准提觀音所變身(右手持三古左押腰。赤色形。若人欲得惡人降伏者此呼使者)
第十九迦毘羅修法王。是千手觀音所變身(右持蓮華左押腰。赤色形。若人欲得止熱病者此呼使者)
第二十藥叉諸天王。是妙見菩薩所變身(右持大刀左押腰。赤色形也。若人欲得止疫病者是。呼使者)
第二十一三界授天大王。是藥王菩薩所變身(右持塔左持大刀。赤色衣形也。若人欲得官位者此呼使者)
第二十二俱多遷化天王。是藥上菩薩所變身(右持弓左持加利摩多。赤色形。若欲得成一切法師王者此呼使者)
第二十三火羅諸天王。是地藏菩薩所變身(右持繩縛沙羅左押腰。赤色形。若欲得諸富人者此呼使者)
第二十四皆攝持天王。是龍樹菩薩所變身(左右手金剛合掌印。忿怒形。二目嗔怒面赤狀黑色形。若欲得天狐結縳者此呼使者。已上左使者二十四人也。
是發心修行義。右二十四人使者。烈呵立形也。是修果成佛義)
第一金剛修羅王。是勢至菩薩所變身(左脅獨古用右左合掌印。黑色形也。欲得惡靈邪氣結縳者是呼使者)
第二神王引攝大士王。是吉祥天女所變身(右持杖左押腰。赤色形也。欲得除滅一切鬼神縳礙者是呼使者)
第三二十八宿諸大王。是觀音所變身(右手持蓮華左押腰。白色形也。或赤色形。欲得諸人決定業障除滅者是呼使者)
第四一切諸法受用王。是尾盧舍那所變身(左持鈴右執劍。黑色形也。欲得諸小兒短命央壽消除者是呼使者)
第五迦葉大呪大士王。是無盡意菩薩所變身(右手用錫杖左持袈裟。形欲得一切女人難產生者是呼使者)
第六一一各有大士王。是妙音菩薩所變身(右手持杖逆左押腰。赤色形也。欲得止一切惡魔鬼神顛狂者是呼使者)
第七護持諸法王。是陀羅尼菩薩所變身(右持經卷左手持念珠。赤色形也。若欲得一切人財物者是呼使者)
第八吽發多羅王。是虛空藏菩薩所變身(右執塔左執大刀。赤色形也。欲得高貴婦人者是呼使者)
第九蘇小拔苦王。是茶吉尼所變身(右執髑髏左手拳押腰。眼瞋怒形也。黑色形。欲得返惡人呪咀者此呼使者)
第十急急大小神天王。是奉教宮所變身(右左手金剛合掌印。赤色形也。欲得止一切災難者此呼使者)
第十一那縛迦羅王。是月天所變身(欲得勝軍陳者此呼使者)
第十二悉底地大士王。是暗夜天所變身(右持獨古左拳押腰。黑色也。欲得除病流行災者此呼使者)
第十三神王眷屬大智王。是焰魔羅王所變身(右持杖左押腰。赤色形也。欲得極樂往生上品上生者是呼使者)
第十四摩登迦羅天人王。是那羅延天所變身(右用三古杵左持索。黑色形。欲得其七世父母者觀一切眾生地獄苦者是呼使者)
第十五天地受用大明王。是廣目天所變身(右持劍左押腰。赤色形。欲得夫婦愛相者是呼使者)
第十六諸神皆得大王。是水天所變身(右執獨古左押腰。黑色形。欲得止一切聾啞病者是呼使者)
第十七一一東西南北王。是辨才天所變身(右持念珠左押腰。白色形。欲得令夫婦相離惡是呼使者)
第十八密呪受持王。是羅剎天所變身(右執如意珠左押腰。赤色形。欲得一切物者是呼使者)
第十九迦葉大王。是阿修羅王所變身(右執大刀左手執索押腰。赤色。五須如天王。欲得除盜人難者是呼使者)
第二十沙羅仙大神王。是滿意天所變身(右手持鏡左押腰。白色。欲得從者他所返者是呼使者)
第二十一莫呪大呪大明王。是大日所變身(右手執劍左持索。眼瞋怒黑色形。欲得牛馬逃遊者是呼使者)
第二十二會集神王。是遍音天所變身(右持鉾左押腰。赤色形。欲得田[白/田]返者此呼使者)
第二十三太一德王。是普世天所變身(右持三古杵左作劍印押腰。黑色形。欲得師長愛敬者是呼使者)
第二十四一切諸神王。是火天所變身(右執五古鈴左押腰。赤色衣。眼瞋怒形。欲得一切諸佛愛護者是呼使者必成就)
四十八人使者。不動明王守護持法行者故。四十八入諸鬼王身也。
一切如來一切菩薩天等。為佛法護持以權身。
明王持念行者成種種鬼王身。晝夜守護也。
是諸佛菩薩天等方便身也。
爾時般若菩薩。告一切諸鬼王言。
若三千大千世界魔王。不順一切如來敕命能令降伏。善道我住三昧地。而令無驚畏。
云何不住即其諸佛所。於大曼陀羅中而得法利。時勝軍大動明王白佛言。此大自在天當甦云何。
佛言汝應甦之時。不動明王即說法界生真言。爾時大自在者即復蘇息生大歡善白佛言。甚希有也。
我初各至已問佛。此夜叉是何等類。我所不解。佛言是諸佛之主我作是念。諸佛一切之尊。
云何以此而更為主耶。是所不解。今乃知之。由此大王力故。令我現前得記作佛。當知是諸佛之尊也。
所以然者。大自在天三千世界之主。即是眾生自心。
所謂無始無明住地。於諸惑中而得自在。唯除大菩提心無能伏者。斷其命已即是於寂然世界作證。
所謂生者即是起佛慧門。是故真言行者。應一一思惟諸佛密語也。
若有凶宅恐懼之處或有宮事逼惱者。當一心誦根本呪。
亦可書呪釘於庭中。令火地中萬姓不敢動作。
亦釘此慈救呪。亦清淨室中結界護身。繫心不動使者。專念不絕。
多日誦彌往乃至十洛叉。每食出一分。恭敬供養不動使者。自想過去諸佛。為化度利益一切眾生。
現一切鬼王大身忿怒王。一切魔王為結縛一切鬼王。
現大身皆令入佛果。似各各形狀。以形為彼降伏故示現身心也。
魔者是菩薩義。鬼者涅槃義。王者自在通義。是一切世間成就義。
此法報應三身。以三如來魔王身可云魔王。如來是大事因緣善知識也。
一切眾生所得三種懺悔也。貪嗔癡是一切眾生根本也。
成佛是懺悔不盡。又成佛後為化度一切眾生。貪嗔癡是根本懺悔也。念念勤勤莫間。
此最根本真言誦。誦速得成就驗功。我為持念行者無餘念。行住坐臥致念誦不散亂。心為法成就故。所誓願也。
懈怠之弟子。不信之故法不成就。依之發邪執。自知莫向人說。一洛叉十萬遍也。
勝軍明王法略要盡此。
信受奉行(二種印口傳可聞者)勝軍不動祕密儀軌一卷西院宏教律師。甫文抄九。
不動記云。勝軍儀軌中云。一持祕密呪生生加護。
求覓其本然不得既久。今歲夏六月。幸得此軌小池坊寶庫。是信恕僧正傳持之本也。
享和改元辛酉冬。共二三之同志。挍點之命工壽[打-丁+辛]。弘明王及四十八使者之威德
豐山總持院快道誌(墨筆)
此軌未得他本。不得對校以故。披閱使者法等數部。稍加筆削耳。重得校本可決烏焉也。享和癸亥四月二十一日正午,慈順(朱筆)
文化元年甲子七月十日。以高山寺寫本遂一校畢,慈順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NHe2OIGTE0aCV39tHd0-/article?mid=393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