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三十六國】
第55頁
【三十六國】ㄙㄢ ㄕˊ ㄌㄧㄡˋ ㄍㄨㄛˊ
1、指‘漢’時西域諸國,其領域大部分在今‘甘肅’‘敦煌’西,‘新疆省’南部。
〈漢書・西域傳上〉⌊西域以‘孝武’時始通,本三十六國,其後稍分至五十餘,皆在‘匈奴’之西,‘烏孫’之南。⌉
‘東漢’‘荀悅’“漢紀”列舉三十六國名,‘清’‘徐松’“漢書・西域傳補注”加以改訂,名目如下:‘婼羌’、‘樓蘭’、‘且末’、‘小宛’、‘精絕’、‘戎廬’、‘扦彌’、‘渠勒’(八國在‘敦煌’以西,‘于闐’以東,卽現在的‘戈壁’)、‘于闐’(今 ‘和闐’、‘于闐’雨縣)、‘皮山’(今‘皮山縣’)、‘難兜’、‘烏秅’(今‘巴達克’山地)、‘西夜’(今 ‘莎車縣’南)、‘子合’(今‘葉城縣’)、‘蒲犂’(今‘蒲犂縣’)、‘依耐’(今‘英吉沙縣’)、‘無雷’ (在‘帕米爾’地方)、‘大宛’(今‘俄’屬‘浩罕’)、‘桃槐’、‘休循’、‘捐毒’(皆‘葱嶺’間小國)、‘莎車’(今‘莎車縣’)、‘疏勒’(今‘疏勒縣’)、‘尉頭’(今‘烏什縣’)、‘姑墨’(今‘拜城縣’)、‘溫宿’(今‘溫宿縣’)、‘龜茲’(今‘庫車縣’)、‘尉犂’、‘渠犂’、‘危湏’、‘焉耆’(都在‘焉耆縣’)、‘車師’(今‘吐魯番縣’)、‘墨山’(今‘羅布泊’ 北)、‘劫’、‘狐胡’(都在今‘鄯善縣’)、‘烏壘’ (今‘輪臺縣’)。
2、古代相傳海外有三十六國,其名見“淮南子・墜形訓”。 ------------------------------ 【女部-婼】
第556頁
【婼】
一、ㄔㄨㄛˋ 音綽
不順。見“說文”。
二、ㄦˊ 音兒
參婼羌。 ------------------------------- 【女部-婼羌】
第556頁
【婼羌】ㄦˊ ㄑㄧㄤ
1、‘漢’‘西域’國名。在今‘新疆省’‘婼羌縣’地。
2、縣名。位於‘新疆省’東南‘羅布泊’之南,為交通要地。 --------------------- 【手部-扦】
第800頁
【扦】ㄑㄧㄢ 音千
1、插。如:扦花。
2、用以通物或挑、剔東西的細棒。如:鐵扦。 ---------------------- 【禾部-秅】
第1455頁
【秅】ㄔㄚˊ 音茶
1、量詞。古時以禾四百秉為一秅。見“說文”。
2、麻的一種。見“集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