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桿菌性痢疾】
桿菌性痢疾之症狀有:腹瀉、伴隨發燒、噁心;或有毒血症、嘔吐、痙攣及裏急後重(tenesmus)。
起因於小腸末端及大腸之急性細菌性感染。
典型患者糞便中有血跡、黏液及細菌群落形成之膿,約三分之一患者有水樣下痢。
幼童患者可能出現抽搐症狀,甚少發生敗血症,有時有輕微或無症狀感染。
病程平均4∼7天或數週不等,病情及死亡率與患者之年齡、營養狀況及病原菌血清型有關。
痢疾志賀氏桿菌Shigella dysenteriae type 1常引起嚴重病變,如:巨結腸炎、溶血性尿毒症,報告中指出:住院患者之死亡率高達20.0%,在臺灣該菌型從1950年後已相當罕見。
而因Shigella sonnei引起之感染,病程較短,症狀比較輕且死亡率較低。
由患者糞便或直腸檢體可分離Shigella作細菌診斷。
採取檢體後應迅速檢驗以提高Shigella之分離率。
患者的糞便鏡檢通常可見大量之白血球。
致病原(Infectious agent)
桿菌性痢疾的致病原為痢疾志賀氏桿菌;志賀氏桿菌包括四個亞群。
第一亞群為S. dysenteriae;第二亞群為S. flexneri;第三亞群為S. boydii;第四亞群為S. sonnei。
第一、二及三亞群更細分近40種血清型,分別以阿拉伯數字表示。
志賀氏桿菌含有特殊「質體」,為侵入表皮細胞所必需之致病因子。
臺灣目前常見的菌型為S. sonnei及S. flexneri二型。
桿菌性痢疾Shigellosis|醫學辭典-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https://www.kingnet.com.tw/diagnose/single?dicId=91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