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性文化:處女“貞操痣”與“守宮砂”】
中國古老相傳,用瓦罐一類的東西把壁虎養起來,天天餵給它丹砂,大概吃到七斤丹砂的時候,就把它搗爛,用來點在女人的肢體上,殷紅一點,只要沒有發生性關係就終身不滅,一有性生活立即消失得無影無蹤。
但只能用在未結婚的女子身上,已婚婦女是絕對不靈驗,這種辦法是在宋代隨理學的興起而得到推廣的。
當然,如以現代科學的眼光來看,這種的做法是很值得懷疑的。
自宋朝提倡封建禮教、女子貞節之風越刮越烈以後,男子嗜好處女的偏執心理也進一步強化了。
在男人們看來,失去童貞的女子不論具體情況如何,都是跳進黃河洗不清的破爛貨,永遠不得翻身。
而檢驗是否處女的辦法,又是極不科學的根據初夜性交是否“見紅”。
中國古代重視處女貞操、嗜好處女的思想在《周易》中已有所表露。
秦、漢以後,開始崇尚女子貞節,對女子婚前守貞的要求和處女嗜好的心理一步步強化。
當時,社會上有種流行觀念,就是認為童身是最潔凈、最神聖的,是對身體有滋補作用的,即所謂的“吾愛童子身,蓮花不染塵”。
在六朝的性學書籍《玉房秘訣》中也說:
“夫男女欲得大益者……當初童女。”
到了宋代,尤其是明清之際,由於女子講貞節之風大盛,中國人對女子的童貞就產生了近於病態的偏好。
當時,封建統治者養婢納妾都要求是處女,即使在民間,男子擇偶時,是否處女也成為首要條件。
所謂“水不厭清,女不厭潔”成為那個時代的一種普遍心態。
據文獻記載,中國從漢代起就有了處女裸體檢查的事,到明代已成習俗,這種檢查的目的主要察視是不處女。
民間大多委託男方的女性親屬或媒婆去辦理。
近代以來,“守宮砂”之說已自然消失了,但是,處女情結和初夜“見紅”卻一直延至現代。
現在用守宮砂來檢驗女子的貞操已不多見,但在新婚之際,男子卻常常注意女子是否落紅,以說明處女膜是否破裂,以此來驗證女子的貞操。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Ofkho3aFERiDxtlGAyzsPg--/article?mid=704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