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伍智毅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尚論後篇】

 關閉 [複製鏈接]
101#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21:31:41 | 只看該作者

桂枝甘草湯方


桂枝、甘草、大棗。


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


[原文]悸心動也,怔怔忪忪,不能自安也,有氣虛而悸,陽氣內弱,心下空虛也,有停水飲而悸,心為火而惡水,水既內停,心不自安也,有汗下後而悸,汗為心液,汗去心虛,如魚離水在,故悸與驚不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2#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21:32:45 | 只看該作者

茯苓甘草大棗湯方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


發汗後,其人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甘草大棗湯主之。


[原文自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21:33:25 | 只看該作者

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方


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汗後腹脹滿者,前湯主之。


[原文自明]或問太陽篇中,發汗後諸證,不言太陽病,固所當然,亦合列於傷寒之右,何故止言發汗後腹脹者,厚朴半夏甘草人參湯主之,曰凡言發汗後者,以外無表證,裡無別邪,止有腹痛一事而已,除此之外,即獲全安,夫傷寒二字,豈可易言哉,其傳變吉凶,猶反掌耳,可與所餘一證而並例哉,亂其諸汗後,不殊此意。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4#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21:36:11 | 只看該作者

芍藥甘草附子湯方


芍藥、甘草、附子。


發汗病不解,反惡寒者虛故也,芍藥甘草附子湯主之。


[原文自明]四逆湯方。


方見前。


發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煩躁者,茯苓四逆湯主之。[原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5#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21:37:24 | 只看該作者

五苓散方


方見前。


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與五苓散主之。


[原文]水道為熱所蔽,故令小便不利,小便不利,則不能運化津液,故令渴,水無當於五味,故用淡以治水,茯苓豬苓澤瀉白朮,雖有或潤或燥之殊,然其為淡則一也,故均足以利水,桂性辛熱,辛熱則能化氣,內經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此用桂之意也,濁陰既出下竅,則清陽自出上竅,又熱隨溺而泄,則渴不治可以自除,雖然小便不利,亦有因汗下之後,內亡津液而致者,不可強以五苓散利之,強利之,則重亡津液,益虧其陰,故曰大下之後,復發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師又曰,太陽隨經之邪,直達膀胱,小便不利,其人如狂者,此太陽之邪,不傳他經自入其府也。


五苓散主之,是使陽邪由溺而泄耳。發汗見脈浮數,煩渴者,五苓散主之。


[原文]按太陽標病,傳入標之本,發渴溺不利,以此散導之,邪自膀胱而出也,若未渴,用五苓散,反引邪氣入裡,而不能解也,故易老云,即太陽經下藥也,若傷寒太陽脈緊而渴者,不宜用此。


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裡證,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本以下之故,心下痞,與瀉心傷,痞不解,其人渴而口躁煩,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太陽病,寸緩關浮尺弱,其人發熱汗出,復惡寒不嘔,但心下痞者,此以醫下之也。


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惡寒,而渴者,此轉屬陽明也。


小便數者,大便必鞕,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渴欲飲水,少少與之,但以法救之,宜五苓散。


[原文]或問上條云,小便數者大便必鞕,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嘗有四五日,六七日,不大便者,即為攻之,今言十日不更衣,而不用攻伐,何也。


曰此非結熱,乃津液不足,雖十日不更衣,亦無所苦也。


經曰陽明病,本自汗出,醫更重發汗,病已瘥,尚微煩不了了者,此大便必鞕故也。


以亡津液,胃中乾躁,故令大便鞕,當問其小便日幾行,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即知大便不久出,為小便數少,以津液足胃中,故知不久大便也。


夫不便者,若有潮熱讝語可下之證者,然後可以攻之,其不大便,而無諸下證者,此津液不足,須當自審,慎勿以日數久,而輒為攻下也。五苓散,為太陽裡之下藥也,太陽高則汗發之,下則引而竭之,渴者邪入太陽裡也。


當下之,使從膀胱出也。


腎燥膀胱熱,小便不利,此藥主之,小便利者不宜用,然太陽病,熱而渴,小便雖利,亦宜五苓散主之。


當服不服,則生何證,答曰,當服不服,則榖消水去,必致陽明躁火,鬱胃發黃,故有調胃湯證,此太陽入本,失下也,由不曾服五苓散故也。


不當服,服之則生何證,答曰,不當服而服之,是為犯本,小便強利,津液重亡,侵陽之極,則侵陰而成血證也,輕則桃仁承氣湯,重則抵當湯,故五苓散,調和陰陽者也。


乃太陽陽明之間,故為調和之劑,酒毒小便赤澀,宜五苓散,但熱在中焦,未入太陽之本,小便自利而清,乃津液已行者,若與五苓散利之,則重涸腎水,不惟重涸腎水,而酒毒之熱,亦不能去,以故上下不通,而溺濇,則為發黃證也。


若入血室,則為蓄血,用五苓散以瀉濕熱。


太陽證,傷寒自外入,其標本有二說,以主言之,膀胱為本,經絡為標,以邪言之,先得者為本,後得者為標,此乃客邪之標本也。


治當從容之標本。


又小腸火為本,膀胱水為標,乃寒毒之氣,從標入本,邪與手經相合,而下至膀胱,五苓主之,以方內桂枝陽中之陽,茯苓陽中之陰,相引而下於本,導出邪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6#
 樓主| 發表於 2015-1-21 19:40:0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伍智毅 於 2015-1-21 21:29 編輯

手經


自上之下      

 

足經丙火 壬水

 

小腸   

 

自下之上      

 

膀胱

 

火邪之氣,從下之上,以內為本,水中有火,火為客氣,當再責其本,兩腎相通,又在下部,責在下焦,下焦如瀆,相火明也。

 

生地黃黃蘗主之,邪從本受,下焦火邪,遺於小腸,是熱在下焦,填塞不便,自內而之外也。

 

蓋生地黃蘗黃連,乃陰中之陽,為裡之表藥,若五苓之桂朮澤瀉豬苓茯苓,乃陽中之陰,為表之裡藥也。


治酒病宜發汗,若止以五苓利小便,炎焰不肯下行,故曰火鬱則發之,辛溫則散之,是從其火體也。

 

乃知利小便,濕去熱不去,動大便,尤為疏遠,大便者有形質之物,酒者無形,水也。

 

從發而汗之,最為之近,以使濕熱俱去,蓋治以辛溫,發其火也,佐以苦寒,除其濕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
 樓主| 發表於 2015-1-21 21:30:38 | 只看該作者

茯苓甘草湯方


茯苓、桂枝[二兩]、甘草[一兩]、生薑[一兩]。


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


[原文]傷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當服茯苓甘草湯,卻治其厥,不爾水漬入胃,必作利也。


[原文]金匱要略曰,水停心下,甚者則悸,厥雖寒勝,然以心下悸為水飲內甚,先與此湯治其水,而後治其厥,若先治厥,則水飲浸漬入胃,必作下利。


凡治悸,其法或鎮固之,或化散之,惟飲之為悸,甚於他邪,雖有餘邪,必先治悸,何者以水停下,無所不入,侵於肺為喘嗽,傳於胃為穢噎,溢於皮膚為腫,漬於腸間為利,其厥之病甚重,猶先治水,況病之淺者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8#
 樓主| 發表於 2015-1-21 21:36:04 | 只看該作者

白虎湯方


石膏[一斤]、知母[六兩]、甘草[二兩]、粳米[六合]。


傷寒脈浮滑,此表有實,裡有寒,白虎湯主之。

 

[原文]按前篇云諸熱在裡,表裡俱熱者,白虎湯主之,又曰其表不解,不可與白虎湯,此云脈浮滑,表有實,裡有寒者,必表裡字訛耳,又陽明一證云,脈浮遲,表虛裡寒,四逆湯主之,又少陰一證云,裡寒外熱,通脈四逆湯主之,以此相參,其訛益明矣。

 

又陽明篇曰,脈浮而疾者,小承氣湯,既用承氣湯,是裡熱也。


又厥 陰篇曰,脈滑而厥者,裡有熱,白虎湯主之,是為滑為裡熱也明矣。

 

況知母石膏,豈應以水濟水,成氏隨文釋之謬也。

 

海云,此表有熱,裡有寒,非寒冷之寒,寒邪之寒,亦自有理可思。


傷寒脈浮而厥者,裡有熱也,白虎湯主之。


[厥陰原文]粳米本草諸家,共言益脾胃,如何白虎湯用之入肺,以其陽明為胃之經,色為西方之白,故入肺也。

 

然治陽明之經,即在胃也,色白味甘寒,入手太陽,又少陰證,桃花湯,用此甘以補正氣,竹葉石膏,用此甘以補不足,垣云,身以前,胃之經也,胸胃肺之室也。

 

邪在陽明,肺受火制,故用辛寒以清肺,所以號為白虎湯也。

 

活人云,謂白虎湯治中暍,汗後一解表藥耳,非正傷寒藥也。

 

而夏日陰氣在內,白虎尤宜戒之,夫白虎湯,具載仲景之書,證治昭然明白,何為非正傷寒之藥也。

 

況傷寒論,言無表證者,可與白虎湯,今云汗後一解表藥耳,於法既無表證,何解之有,又曰,夏月陰氣在內,白虎尤宜戒之,而明理論,又云,立秋後不可服,秋則陰氣半矣,白虎大寒,若不能禁,服之而為噦逆不能食,或虛羸者有矣。

 

夫傷寒之法,有是證則投是藥,安可拘於時而為治哉,假如秋冬之間,患傷寒,身如表證,而大煩渴,於法合用白虎湯,茍拘其時,何以措手,若以白虎為太寒,其承氣又何宜於冬月耶,既以夏宜戒,秋不可行,然則宜乎何時也,雖然,經云必先歲氣,無伐天和,此言常也。

 

假如賊邪變出陰陽寒暑,亦當捨時而從證,豈可以時令拘哉。

 

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而面垢,讝語遺尿,發汗則讝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


[原文]垣云,入足陽明,手太陽,味苦寒潤,治有汗骨蒸,腎經氣勞,瀉心,仲景用此治不得眠者,煩躁也。

 

煩者肺也,躁者腎也,以石膏為君主,佐以知母之苦寒,以清腎之源,緩以甘草粳米之甘,而使不速下也。

 

經云,胸中有寒者,瓜蒂散吐之,又云,表熱裡寒者,白虎湯主之,瓜蒂知母,味皆苦寒,而治胸中寒,及裡寒何也。

 

答曰,成無已註云,即傷寒寒邪之毒,為熱病也,讀者要逆識之,如論語言亂臣十人,書曰惟以亂臣,其能亂而四方,亂皆治也,乃治寒者也,故云亂民,亂四方也,仲景所言寒之一字,舉其初而言之,熱病在其中矣,若以寒為寒冷之寒,無復苦寒之劑,兼言白虎證,脈,尺寸俱長,則熱可知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9#
 樓主| 發表於 2015-1-21 21:38:16 | 只看該作者

白虎加人參湯五法


藥即湯見。


許云,有人初病嘔吐,俄為醫者下之,已七八日而內外發熱,予診之曰,嘗用白虎加人參湯,或曰既吐復下,且重虛矣,


白虎何用乎,予曰仲景云,若吐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裡,表裡俱熱者,白虎加人參湯,正相當也,


蓋嘔吐者,熱留胃脘,而致令虛火上逆,三投湯而愈,仲景既云,傷寒若吐若下後,七八日不解,表裡俱熱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又云傷寒脈浮,發熱無汗,其表不解,不可與白虎,又曰脈浮滑,此以表有熱,裡有寒,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國朝林億校正,謂仲景於此,表裡自差矣,余謂不然,大抵白虎能除傷寒中暍,表裡發熱,故前後二證,或云表裡俱熱,或云表熱裡寒,皆可服之,一種脈浮無汗,其表不解,全是麻黃與葛根證,安可行自虎也,林億見所稱表裡不同,便謂之差,是亦不思之過也。


張云,用藥有遲速之弊,故設法以關防,法有關防不盡者,則著方以拯治也,便如上二條,前條乃仲景設法以關防也,後條乃傷寒病,若吐若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裡,表裡俱熱,時時惡風,大渴口舌乾躁而煩,飲水數升者,以白虎加人參湯主之,此二條乃著方以拯治也。


夫白虎湯,專治大煩大渴,古人設法之意,惟恐表證未罷,而輒用之,治有太速之弊,若背微惡寒,及時時惡風二證,其中煩渴已甚,非白虎不能遏也,必候表邪俱盡,未免有太遲之愆也,此乃法之關防不盡者,故著方以拯治也。


茍不著方,必然違法,此方法之妙,所以不可偏廢也,或問白虎湯,仲景以表不解者,不可與,又時時惡風,背上惡寒者,此有表也,以白虎主之何也。


蓋石膏辛涼,解足陽明本經熱,蒸蒸發熱,潮熱表裡皆熱,舌躁煩渴之聖藥也。


且時時者,時或惡風而不常也。


背上惡者,但覺微惡而不甚也,所以於盛熱躁渴而用,則無疑矣,若夫表證惡寒,常在背上,惡寒而加躁渴者,切不可用也。


又太陽經發熱,而渴無汗者,不可與之,但汗後,脈洪大而渴者,則可與之,加少陰傷寒,面赤煩躁,身熱,與夫胃虛惡心,大便不實,脈弱食少,無大熱者,切不可用也,如誤用之,則傾危可立而待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0#
 樓主| 發表於 2015-1-21 21:42:10 | 只看該作者

卷四


太陽合陽明方


桂枝加葛根湯。


桂枝湯加葛根。


太陽病,項背強,几几,反汗出,惡風者主之,[原文]几几項背拘強之狀。


按後證葛根湯,乃桂枝湯中加麻黃葛根也,其證無汗,故以麻黃發之,此證有汗,故去麻黃,而曰桂枝加葛根湯也,若有麻黃,則亦葛根湯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1#
 樓主| 發表於 2015-1-21 21:42:56 | 只看該作者

葛根湯


桂枝湯加麻黃、葛根。


太陽病,項背強,几几,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


[原文]風寒傷經絡之經,則所過但痛而已,未至於強,風寒傷經骨之筋,則所過筋急強直,而成剛痓,痓痙字之訛也,曰剛痓,無汗之名也,本草云,輕可去實,葛根麻黃,形氣之輕者也,此以風寒表實,故加二物於桂枝湯中。


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


[原文]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2#
 樓主| 發表於 2015-1-21 21:44:03 | 只看該作者

葛根加半夏湯


方見本湯。


凡合病必自下利,下利裡證也,今之庸醫,皆曰漏厎傷寒不治,仲景則以前方主之,蓋以邪氣併於陽,則陽實而陰虛,陰虛故下利也,以此湯散經中表邪,則陽不實而陰氣平,利不治而自止也,惟明者知之,其脈必弦而長。

 

張云,凡合病皆下利,各從外證以別焉,夫太陽病,頭項痛,腰脊強,陽明病,目疼鼻乾,不得臥,少陽病,胸脅痛,耳聾,凡遇兩經病證齊見,而下利者合病也,然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也,仲景不言脈證,止言太陽與陽明合病者,以前章所論,包含已上之證,即此理也,況各經之證,所見不一,難為定論乎。


按合病者,三陽合病也,謂二陽經,或三陽經,同俱受邪,相合而病,故曰合病,此病之不傳者也,併病者亦指三陽而言,併者催併督併之謂,前病未解,後病已至,有迫逼相併之義,此病之傳者也,且如太陽陽明併病一證,若併而未盡,是傳未過,尚有表證,仲景所謂太陽病不罷,面色赤,陽氣怫鬱在表,不得越,煩躁氣短是也。


猶當汗之以各半湯,若併之已盡,是謂傳過,仲景所謂太陽證罷,潮熱手足汗出,大便鞕而讝語者是也,法當下之,以承氣湯,是知傳則入府,不傳則不入府也,所以仲景論太陽陽明合病,止出三證,加前太陽陽明併病,則言其有傳變如此也,然此皆三陽病耳,與三陰無干,若與三陰合病,即是兩感矣,所以三陰無合病例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3#
 樓主| 發表於 2015-1-21 21:46:59 | 只看該作者

梔豉湯


方見太陽中篇。

 

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者,主之。


[原文下六條同]懊者懊惱,憹者鬱悶貌,心中懊懊惱惱,煩煩憹憹,鬱鬱不舒,憒憤無奈,此又煩悶而甚者也,由下後表之,陽邪乘內陷,鬱而不發,結伏於心胸之間,故如是,按梔子色赤味苦,入心而治煩,香豉色黑味鹹,入腎而治躁。


發汗,若下之而煩熱,胸中窒者主之。傷寒五六日,大下之後,身熱不去,心中結痛者,未欲解也,宜主之。


陽明病,脈浮而緊,咽燥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少惡熱,身重,若發汗則燥,心憒憒反讝語者,主之。

 

煩者氣也,躁者血也,氣主肺,血主腎,煩躁俱在上者,腎子通於肺母也,故用梔子以治肺煩,用香豉以治腎躁,煩躁者懊惱不得眠也。


或曰,煩者心為之煩,躁者心為之躁,何煩為肺,躁為腎耶,夫心者君火也,與邪熱相接,上下通熱,金以之而躁,水以之而虧,獨存火耳,故肺腎與之合而煩躁焉,此煩雖肺,躁雖腎,其實心火為之也。


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不結胸,心中懊惱,飢不能食,但煩汗出者主之。


下利後更煩,按之心下濡者,為虛煩也,宜此湯。


下利後不煩,為欲解,若更煩而心下堅者,為穀煩,此煩是心下濡者,是邪熱乘裡,客於胸中為煩也,與此湯吐之則愈。


按此湯惟吐無形之虛煩則可,若用之以去實,則非豉子所能宜矣,實者須瓜蒂散主之。


凡服梔子湯,病人糞微溏者,不可與服之。


仲景用梔子湯治煩,胸為高之分也,故易老云,輕飄而象肺,色赤而象火,故能瀉肺之火也,本草不言吐,仲景用此為吐者,梔子本非吐藥,為邪氣在上,拒而不納故令人上吐,邪因得以出,經曰,高者因而越之,此之謂也,或用梔子利小便,實非利小便,清肺也,肺氣清,而化膀胱為津液之府,小便得以出也。

 

本經云,治大小腸熱,幸與庚合,又與丙合,又能泄戊,其先入中州故也,去皮泄心火,連皮泄肺火,入手太陰少陰經。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4#
 樓主| 發表於 2015-1-21 21:47:31 | 只看該作者

麻仁丸

 

大黃、枳實、厚朴、芍藥、麻仁、杏仁。


趺陽脈浮而濇,浮則胃氣強,濇則小便數,浮濇相搏,大便則難,其脾為約,麻仁九主之。


[原文]成無已曰,約者結約之約,胃強脾弱,約東津液不得四布,但輸膀胱,故小便數,而大便鞕,故曰脾約,與此丸以下脾之結躁,腸潤結化,津液入胃,大便利小便少而愈矣,愚切有疑焉,既曰約,脾弱不能運也,脾弱則土虧矣。


必脾氣之散,脾血之耗也,原其所由,必久病大汗大下之後,陰血枯槁,內火燔灼,熱傷元氣,必傷於脾,而成此證,傷元氣者,肺金受火,氣無所攝,傷脾者,肺為脾之子,肺耗則液竭,必竊母氣以自救,金耗則木寡於畏,土欲不傷不可得也。


脾失轉輸之令,肺失傳送之官,宜大便祕而難下,小便數而無藏蓄也,理宜滋陰血,使孤陽之火不熾,而金行清化,木邪有制,脾土清健,而運行精液,乃能入胃,則腸潤而通矣。


今以大黃為君,枳實厚朴為臣,雖有芍藥之養血,麻仁杏仁之溫潤,為之佐使,用之熱盛而氣實者,無有不安,若與熱雖盛,而氣不實者,雖得暫通,保無有脾愈弱而腸愈燥者乎,後之用此方者,慎勿膠柱而鼓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5#
 樓主| 發表於 2015-1-21 21:49:04 | 只看該作者

茵陳蒿湯


茵陳[六兩]、大黃[二兩]、梔子[十四枚]。


陽明病,發熱汗出,此為熱越,不能發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飲水漿者,此為瘀熱在裡,身必發黃,茵陳蒿湯主之。


[原文。下三條同]傷寒八九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茵陳蒿湯主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6#
 樓主| 發表於 2015-1-21 21:51:02 | 只看該作者

梔子柏皮湯


梔子、柏皮。

 

傷寒身黃發熱者,梔子蘗皮湯主之。

 

茵陳蒿湯,治熱濕也,梔子蘗皮湯,治躁熱也,如苖澇則濕黃,旱則躁黃,濕則泄之,躁則潤之也,此二藥治陽黃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7#
 樓主| 發表於 2015-1-22 10:52:31 | 只看該作者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


方見三卷。 


傷寒瘀熱在裡,身必發黃,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主之。


連軺,用連翹根也,氣寒味 苦,主下熱氣,梓白皮,氣寒味苦,主熱毒,去三蟲,時氣瘀熱之劑,必以苦為 主,又曰大熱之氣,寒以取之是也。


潦水,即霖雨後行潦之水,亦取其發縱之極, 流而不滯,不助濕也。


右三湯,其茵陳湯,是欲泄滌其熱也,梔子與麻黃二湯, 是欲解散其實也,為治不同,總之皆折火徹熱之劑耳,色加煙薰黃,乃濕病也。


 一身盡痛,色加橘子黃,乃黃病也,一身不痛,間發黃,活人云,病人寒濕,在 裡不散,熱蓄於脾胃,腠理不開,瘀熱與宿穀相薄,鬱蒸不消化,故發黃,然發 黃與瘀血外證及脈,俱相似,但小便不利為黃,小便自利為瘀血,要之發黃之人, 心脾蘊積,發熱引飲,脈必浮滑而緊數,若瘀血證,即如狂,大便必黑,此為異 耳。


或問白虎證,亦身熱煩渴,引飲,小便不利,何以不發黃,答曰,白虎與發 黃證相近,遍身汗出,此為熱越,白虎證也,頭面汗出,頸已下都無汗,發黃證 也。


又問太陽病,一身盡痛,發熱,身如薰香者何,曰太陽中濕也,仲景云,傷 寒發汗已,身目為黃,所以然者,以寒濕在裡不解故也,以為不可下也,於寒濕 中求之。


或問傷寒發黃,惟陽明與太陰有之,俱信小便利者,不能發黃何也,蓋 黃者土之正色,以太陰與陽明,俱屬土,故發黃也,其黃之理,外不能汗,裡不 得小便,脾胃之土,為熱所蒸,故色見於外而發黃也,若小便利者,熱不內蓄, 故不能變黃也,其有別經之發黃者,亦由脾胃之土受邪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8#
 樓主| 發表於 2015-1-22 10:55:05 | 只看該作者

抵當湯、抵當丸



二方俱見太陽篇。 


血流下焦而瘀者,蓄血也,大抵傷寒先看面目,次看口舌。


次看心下至少腹,以 手揣之,若少腹鞕滿而小便不利者,是津液留結,可利小便,若小便自利者, 是蓄血證,可下瘀血。


傷寒失汗,熱蓄在裡,熱化為血,其人善忘而如狂,血善 逸,則善忘,血下蓄,則內急,用藥以取盡黑物為效,大抵看傷寒病人,心下兩 脅少腹,但有鞕滿處,以手按則痛者,便當問其小便何如,若小便不利,乃 是水與氣,若小便自利者,為有血也。 


太陽病六七日,表證仍在,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 腹當鞕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抵當湯主之。


[原文。下三條同] 仲景凡稱太陽證脈沉者,皆謂發熱惡寒,頭項強痛,而脈反沉也,其證兼發狂, 小腹痛者,為蓄血,此條抵當湯是其例也。


自經而言,則曰太陽,自腑而言,則 曰膀胱,陽邪由經而入,結於膀胱,故曰隨經瘀熱在裡。 


太陽病,身黃,脈沉結,少腹鞕,小便不利者,為無血也,陽明證,其人喜 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雖鞕,大便反易, 其色必黑,宜抵當湯下之。


病人無表裡證,發熱六七日,雖脈浮數者,可少下之, 假令已下,脈數不解,而下不止,必協熱而便膿血也,或問攻下之法,須外無表 證,裡有下證,然後可攻,上言無表裡證,況脈更浮數,何故言可以下之,曰此 非風寒之所病,是由內傷而致然也。


若外不惡寒,裡無讝語,但七八日發熱, 內爍津液,乃陽盛陰虛之時,茍不攻之,其熱不已,必變生焉,故云雖脈浮數可 下,不待沉實而攻之,夫內傷者,經曰趺陽脈浮而數,浮則傷胃,數則傷脾,此 非本病,醫特下所為也。


仲景之意,不外是理,凡傷寒當下之證,皆往太陽陽明 在經之邪,而入於腑,故下之,今不言陽明病,而但曰病人無表裡證,此非自表 之裡而病也,但為可下,故編於陽明篇中,學者宜詳玩焉。 


傷寒有熱,少腹痛,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為有血也,當下之,不可餘藥,宜 抵當丸。


按成註身黃屎黑,喜忘發狂,亦是推廣之詞,若依上文,只是滿而不 鞕耳。抵當湯丸,藥味同劑,如何是二法,蓋喜忘發狂,身黃屎黑者,疾之 甚也,但小腹滿鞕,小便利者輕也,故有湯丸之別,桃仁大黃等分,水蛭虻 蟲,多者作湯,三之二者作丸,作丸之名,取其數少而緩也,故湯用煎服一升, 丸止服七合也。


活人云,若用抵當湯丸,更宜詳慎,審其有無表證,若有蓄血而 外不解,亦未可便用,宜先用桂枝湯以解外,緣熱客膀胱太陽經也。 


大陷胸湯。方見前。 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為風,數則為熱,物則為痛,數則為虛,頭痛發熱, 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者,表未解也,醫又下之,動數變遲,宜大陷胸湯。


按太陽 病,在表未曾解,在表而攻裡,可謂虛矣,而況所得之脈,皆浮而動數乎,今得 誤下,動數變遲矣,而又曰胃中空虛,又曰短氣躁煩,虛之甚矣,借曰陽氣內陷, 心下同鞕,而可迅攻之乎,豈大陷胸之力,緩於承氣,況已下者不可再下, 寧不畏其虛乎,且經明曰,結胸脈浮大者,不可下,下者死,又曰結胸證悉具, 煩躁者死,今曰脈浮,又曰煩躁,大陷胸果可用乎,彼陽病實下結,胃中空虛, 客氣動膈,心下懊憹者,以梔子豉湯吐胸中之邪,況太陽失下後,明有虛證 乎。 


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脈沉而緊,心下痛,按之不鞕者,大陷胸湯主之。


[原 文。下三條同] 經言所以成結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此不云下後,但云傷寒六七日,結胸熱 實,此亦不因下早而結胸者,何也,夫下早結胸事之常,熱實結胸事之變,其熱 實傳裡為結胸,乃法之關防不盡者,故仲景述其證,以註方於其下也,於此可見 古人用心,曲盡其妙,且如下章,以水結胸脅,但頭汗出者,以大陷胸湯主之, 亦在常法之外,故條例其證,以彰其理也,亦或其人本虛,或曾吐下,而裡氣弱, 外邪因入,故自為結胸者也,然所入之因不同,其證治則一理而已。 


傷寒十餘日,熱結在裡,後往來潮熱者,與大柴胡湯,但結胸,無大熱者,此為 水結在胸脅也,但頭微汗出者,大陷胸湯主之。 


太陽病重發汗,而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躁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熱,從 心下至少腹鞕滿,而不可近者,大陷胸湯主之。


按太陽病,已重發汗,表則 虛矣,若復下之,更又虛矣,不大便五六日,可見津液之耗矣,非若前章之未曾 發汗,而但下之傷於早爾,今雖有鞕痛,而可以迅攻之乎,若曰,潮熱於申 酉,係陽明,屬調胃承氣證,既又曰少有潮熱,猶可疑待之間,將無他法以緩取 之乎。


按潮熱本屬陽明也,太陽潮熱,惟此一證耳,雜病太陽潮熱,則在己午, 更玩一小字,則知邪於太陽為多,陽明為少。


 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若上下 滿而鞕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9#
 樓主| 發表於 2015-1-22 10:55:53 | 只看該作者

小陷胸湯


方見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0#
 樓主| 發表於 2015-1-22 10:56:19 | 只看該作者

文蛤散


方見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2 17:10 , Processed in 0.09766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