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伍智毅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尚論後篇】

 關閉 [複製鏈接]
81#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21:08:31 | 只看該作者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方


柴胡[四兩]、半夏[二合洗]、龍骨[一兩半]、人參[一兩半]、茯苓[一兩半]、鉛丹[一兩半]、桂枝[一兩半,去皮]、生薑[一兩半]、大黃[二兩]、牡蠣[一兩半]、大棗[六枚,劈],右十一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內大黃,切如碁子,更煮一二沸,去滓,溫服一升。


辨下後胸滿煩驚,身重困篤,用此湯。


[原文]病久脈代結心動悸,宜補胃生津,兼散邪,用炙甘草湯一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2#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21:09:38 | 只看該作者

炙甘草湯方


甘草[四兩,炙]、生薑[三兩切]、桂枝[三兩去皮]、麥門冬[半斤]、麻子仁[半斤]、大棗[十二枚,劈]、人參[二兩]、生地[一斤]、阿膠[二兩],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前藥八味,取三升,去滓,內膠烊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復脈湯。


誤下,下利不止,身疼痛,宜先救裡後救表一法。


先救裡用四逆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3#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21:10:09 | 只看該作者

四逆湯方


甘草[二兩炙]、乾薑[一兩半]、附子[一枚],右三味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強人用大附子一枚,乾薑三兩。


服後身疼痛,便清自調者,急救表,用桂枝湯。


方見上篇。


辨誤下,引邪內入,用梔子湯取吐,三法。


病人糞微溏者,不可服。


一法下後煩滿不安,用梔子厚朴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4#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21:10:42 | 只看該作者

梔子厚朴湯方


梔子[十四枚,劈]、厚朴[四兩薑炙]、枳實[四兩,湯浸,去瓤炒],已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三服,溫進一服,得吐,止後服。


一法誤用丸藥,大下身熱微煩,用梔子乾薑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5#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21:12:02 | 只看該作者

梔子乾薑湯方


梔子[十四枚,劈]、乾薑[二兩],右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溫進一服,得吐,止後服。


一法大下後,身熱心中結痛,用梔子豉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6#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21:12:33 | 只看該作者

梔子鼓湯方


梔子[十四枚劈]、香豉[四合,綿裹],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梔子,得二升半,內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為二服,溫進二服,得吐,止後服。


又本方一法。


發汗若下,煩熱胸中窒者,用此方。[原文]。


發汗吐下後,虛煩不眠,反覆顛倒懊憹者,用此方。


[原文]又加味二法。


若少氣者,梔子甘草豉湯。


於前方內,加倍甘草。


若嘔者,梔子生薑豉湯。


於前方內,加倍生薑甘草。辨下後,復發汗之脈證,晝夜靜躁一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7#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21:13:55 | 只看該作者

乾薑附子湯方


晝日煩躁,夜而安靜,脈沉微,身無大熱者。


乾薑[一兩]、附子[一枚,生用,破八片],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


按用薑附二味,偏於辛熱者,恢復重虛之陽,而求以協和於偏勝之陰也。


辨吐下後復汗,身為振搖動惕,久成痿廢二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8#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21:17:30 | 只看該作者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方


茯苓[四兩]、桂枝[三兩去皮]、白朮[二兩]、甘草[二兩炙],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辨傷寒熱瘀,小便反利,為蓄血,用抵當丸一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9#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21:18:13 | 只看該作者

抵當丸方[上篇用抵當湯]


水蛭[二十個,熬]、虻蟲[二十五個,熬,去翅]、桃仁[二十個,去皮尖]、大黃[二兩],右四味,杵分為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晬時,當自下血,若不下,更服。


辨傷寒風濕相搏,身體煩疼,脈證二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0#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21:18:44 | 只看該作者

桂枝附子湯方


桂枝[四兩,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生薑[三兩切]、甘草[三兩,炙]、大棗[十二枚,劈],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1#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21:19:15 | 只看該作者

去桂枝加白朮湯方


大便鞕,小便利者,用此。


於桂枝附子湯方內,去桂枝,加朮三兩,餘依前法。甘草附子湯。甘草[二兩,炙]、附子[九枚,泡去皮臍]、白朮[二兩]、桂枝[四兩去皮],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則解能食,汗出復煩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為妙。


按上條頂傷寒,此條頂中風無疑,本文痛不可近,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語,皆是中風,可見風寒與溫相搏,冬月若此,而風與溫濕熱濕相搏,夏月反若彼,王叔和云,傷寒所致太陽痙濕暍三種,宜應別論,以為與傷寒相似,故此見之,果何說耶,太陽經證,痙濕暍居先,傷寒證居後,駭眩無定,乃後代咸為取宗焉,傷寒書,誠疑而難讀之矣。


辨傷寒發黃,有寒濕相搏三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2#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21:19:53 | 只看該作者

麻黃連軺赤小豆方


麻黃[二兩]、赤小豆[一升]、杏仁[四十枚,去皮尖]、連軺[二兩,連翹根也]、大棗[十二枚,劈]、生薑[二兩,切]、甘草[一兩,炙]、生梓白皮,已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黃,再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半日則盡。


瘀血在裡,身必發黃,用前方。[原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3#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21:21:04 | 只看該作者
茵陳蒿湯方

茵陳蒿[六兩]、梔子[十四枚,劈]、大黃[三兩],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陳,減六升,內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小便當利,若尿如皂角汁狀,色正赤,一宿腹減,黃從小便去也。

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用前方。[原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4#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21:21:28 | 只看該作者

梔子柏皮湯方


梔子[十五枚,劈]、甘草[一兩炙]、黃蘗[一兩],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


身黃發熱者用前方。


按熱巳發出於外,則與瘀熱不同,正當隨熱勢而亟散其黃,俾不留於肌表也,前條熱瘀,故用麻黃,此條發熱,反不用麻黃,正所謂寒濕中求之,不盡泥傷寒之定法矣,此隸太陽中篇,惟仲景乃識其旨,所謂者何,蓋四條已發於痙濕暍三種,淤熱蒸黃之先,凡近豈能窺乎,至於總入陽明發黃,尤為膚淺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5#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21:22:17 | 只看該作者
附越脾湯方】 

 麻黃[六兩]、石膏[八兩]、生薑[二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 

太陽經風傷衛寒傷營方大青龍湯,風寒兩傷,大綱總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6#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21:26:02 | 只看該作者

大青龍湯


麻黃[六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甘草[二兩炙]、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生薑[三兩切]、石膏[如雞子大,綿裹,碎]、大棗[十二枚,劈],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溫粉撲之,一服汗者,停後服,汗多亡陽,遂虛惡風煩躁,不得眠也。


服青龍湯,厥逆筋惕肉瞤,此為逆也,用真武湯救之。[原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7#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21:27:36 | 只看該作者

真武湯方



茯苓[三兩]、芍藥[三兩]、生薑[二兩,切]、白朮[二兩]、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此乃少陰經之方,先錄於此。


按成註,謂不久厥,吐利,無少陰裡證,大謬,無少陰證者,但欲寐,尚不止少陰疑似,況敢言不久厥吐利等耶。


麻黃味甘溫,桂枝味辛熱,寒則傷營,必以甘緩之,風則傷衛,必以辛散之,此風寒兩傷,營衛俱病,故以甘辛相合,而為發散之劑,甘草味甘平,杏仁味甘苦,苦甘為助,佐麻黃以發表,大棗味甘溫,生薑味辛溫,辛甘相合,佐桂枝以解肌,石膏味甘,微寒,而使石膏為重劑,而又專達肌表者也。


大青龍湯,發汗之重劑,非桂枝所同,用之稍逆,則又有亡陽之失,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此為逆也。


傷寒發熱惡寒,煩躁,身心無奈者,發汗則愈,譬若亢熱已極,一雨而涼,其理可見也。


若見其躁熱,投以寒涼,其害豈勝言哉。


中風脈浮緊,傷寒脈浮緩,仲景以青龍對之,證候與脈相對,無不應手而愈。


風傷衛,衛氣也,寒傷榮,榮血也。


榮行脈中,衛行脈外,寒邪居脈中,非特營受病,邪自內作,則併與衛氣犯之,則浸淫入骨,亦自有淺深也。


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



[原文]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前湯發之。[原文]


大青龍湯,仲景治傷寒發熱,惡寒煩躁者則用之,夫傷寒邪氣在表,不得汗出,其人煩躁不安,身心無如之奈何,如脈浮緊,或浮數者,急用此湯,發汗則愈,若不浮緊而數,無惡寒身疼者,亦不可用,所以脈證不明者,多不敢用也。


仲景治傷寒,一則桂枝,二則麻黃,三則青龍,桂枝治中風,麻黃治傷寒,青龍治中風見寒脈,傷寒見風脈,三者如鼎立,人皆能言之,而不曉前人處方用藥之意,故醫遂多不用,昌謂脈緩而浮者中風也,故嗇嗇惡風,淅淅惡寒,翕翕發熱,仲景以桂枝對之,脈緊而嗇者傷寒也。


故有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寒無汗而喘,仲景以麻黃對之,至於中風脈浮緊,傷寒脈浮緩,仲景皆以青龍對之,昌為究之,風傷衛,則風邪干陽,陽氣不固,發越而為汗,是以自汗,是表虛,故仲景用桂枝以發其邪,芍藥以和其血,蓋中風則病在脈之外,其病稍輕,雖同曰發汗,實解肌之藥耳,所以仲景於桂枝證云,令半身(僅)(僅)微似有汗,不可如水淋漓,病必不除,可知中風,不可大發汗,汗過則反動營血,邪氣乘虛襲之,故病不除也。


寒傷營,則寒邪入陰血,而營行脈中者也。


寒邪居脈中,非特營受病,邪自內作,則併與衛氣犯之,久則浸淫入骨,是以汗不出而熱,齒齕而煩冤,仲景以麻黃發其汗,又以桂枝助其發散,欲滌除內外之邪營衛之病耳,大抵二藥皆發汗,以桂枝發其衛之邪,麻黃開營衛之病,治自有淺深也,何以驗之,觀仲景第十九證云,病當自汗出者,此為營氣和,營氣和者,外不諧,以衛氣不共營氣和諧故也。


以營行脈中,衛行脈外,復發其汗,營衛和則愈,宜桂枝湯,又四十七證云,發熱汗出,此為營弱衛強,故使汗出,欲救邪風者,宜桂枝湯,是知中風汗出者,營和而衛不和,又第一卷云,脈浮而緊,浮則為風,緊則為寒,風則傷衛,寒則傷營,俱病者即煩疼,當發其汗,是知傷寒浮緊者,營衛俱病也。


此麻黃湯中并用桂枝,此仲景之言也。


至於青龍,雖治傷風且寒脈,傷寒見風脈之病,然仲景又云,陽微惡風者,不可服,服之厥逆,便有筋惕肉瞤之症,故青龍一證,尤難用藥,須是形證諦當,然後可行。


熱盛而煩,手足自溫,脈浮而緊,此傷風見寒脈也。


不煩少熱,四肢微厥,脈浮而緩,此傷寒見風脈也,二者為營衛俱病,法宜大青龍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8#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21:28:42 | 只看該作者

小青龍湯方


麻黃[去節]、桂枝、芍藥[酒炒]、細辛、甘草[炙]、乾薑[各三兩]、半夏、五味[半升]。


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欬,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


[噎音謁,食質氣不通也。原文]傷寒心下有水氣,欬而微喘,發熱不渴,服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


小青龍湯主之,[原文]。或問小青龍與小柴胡證,皆嘔而發汗,表裡之證,大概彷彿,何故二方用藥之不同,曰夫傷寒表不解,裡熱未甚,而渴欲飲水,不能多,不當與之,以腹中熱尚少,而不能消,水飲停蓄,故作消證,然水寒作病,非溫熱之劑不能解,故用小青龍發汗散水,原其理初無裡證,因水寒以致然也。


若小柴胡湯,則係傷寒發熱之邪傳裡,在於半表半裡之間,熱氣內攻,故生諸證,是二證,雖曰表裡俱病,至其中之寒熱,則全不同,故用藥有薑桂柴苓之異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9#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21:29:56 | 只看該作者

乾薑附子湯方


乾薑、附子。


下之後,復發汗煩躁,不得眠者,乾薑附子湯主之。


[原文]此當與梔子鼓湯證參看,蓋下後煩不得眠,一也,而用藥有寒熱不同故爾。


服薑附湯有二法,一法當熱服,手少陰心也,水包火,熱服以接心火,身表寒盛,外火少也,寒從外生,熱從內消,譬如凍死,寒在外也,一法當寒服,足少陰腎也,寒邪入水,令冷服以類腎水,身表微熱,內水多也,熱從外生,寒從內消,譬如飲冷,寒在內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0#
 樓主| 發表於 2015-1-20 21:30:50 | 只看該作者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方

方見前。

發汗後,汗出而喘,無大熱者,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主之。

[原文]予觀仲景常言發汗後,乃表邪悉解,止餘一證而已,故言不可更行桂枝湯,今汗出而喘,無大熱,乃上焦餘邪未解,當用此方以散之,夫桂枝加厚朴杏仁湯,乃桂枝證悉具,而加喘者用之,註言汗出而喘,以為邪氣壅甚,非桂枝所能發散,此誤也。

況身無大熱,更無證,何故復言表邪必盛,其後章下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條下,註曰,汗下雖殊,其不當損正氣則一,其言有至理存焉,可見汗後所註之誤矣,大抵當時因事發機,前後失於照應,故有此等之弊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2 19:27 , Processed in 0.272472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