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唐勇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廣瘟疫論】

 關閉 [複製鏈接]
41#
 樓主| 發表於 2014-9-11 13:20:35 | 只看該作者

耳旁腫

 

時疫耳旁腫,乃少陽風熱,俗名黃耳傷寒,小柴胡東加荊、防、芎、芍、元參,亦當與頭腫參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2#
 樓主| 發表於 2014-9-11 13:20:44 | 只看該作者

胸紅腫

 

時疫胸前一片紅腫,粟起似麻疹,風熱也,俗名赤膈傷寒,亦於頭面諸條、表裡方中加荊、防、連翹、赤芍、牛蒡、土貝。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
 樓主| 發表於 2014-9-11 13:20:53 | 只看該作者

周身紅腫

 

時疫周身紅腫,風熱溢於皮膚也。

 

用羌、獨、升、柴、葛、芷疏其皮膚之毛竅,石膏、黃芩、梔子、連翹清其肌肉之熱,赤芍、歸尾、紅花、生地活其毒熱之瘀。

 

兼裡證與頭腫諸條參治。

 

以上頭腫諸條,列之表證者,以初起言也。

 

若見於病後,曾經汗、下者,為余邪不盡,治法則小異。

 

大約見於初起,表邪盛實,用表散之藥為主,清裡之藥為輔;

 

見於病後,裡邪留溢,用清裡之藥為主,表散之藥為輔。

 

以此為權衡。

 

思過半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4#
 樓主| 發表於 2014-9-11 13:21:03 | 只看該作者

發黃

 

時疫發黃有四:一宿食,二蓄水,三蓄血,四鬱熱。

 

當疫證初轉在表時,胸膈痞悶,目珠黃,面鼻正中黃,宿食壅於胃脘也,於表藥中加山楂、神麯、麥芽、萊菔子。

 

傳裡時,小便不利,腹滿而響,面、目、身俱黃,蓄水也,四苓散加梔子、茵陳。

 

胸腹有軟痛處,小便自利,大便黑而發黃者,蓄血也,桃仁承氣湯。

 

熱在下焦,大小便俱不利而發黃者,鬱熱也,茵陳蒿湯。

 

凡發黃必以二便為辨。

 

二便調,屬上焦;

 

小便不利屬水;

 

小便自利而大便黑潤屬血;

 

大小便俱不利屬熱鬱,乃胃熱移於膀胱,不必利其小便,但當通其大便,是以茵陳湯有專功也。

 

發黃當辨其色。

 

上焦宿食發黃,只在面目,不及周身;

 

蓄水發黃,周於身,兼微黑而黯淡,瘀血發黃亦兼微黑而潤澤;

 

鬱熱發黃兼赤而鮮明。

 

此即以黃辨黃之法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
 樓主| 發表於 2014-9-11 13:21:13 | 只看該作者

發疹

 

時疫發疹,熱邪從皮毛出也,與汗同機,以疏散清熱為主。

 

然與他證發疹不同。

 

他證或無裡熱,此則未有不裡熱者,雖以疏散為要,而見煩渴、舌苔黃則硝、黃仍須兼用;

 

他證發疹,疹散而病即愈,此則有屢發而病不衰者;

 

他病發疹不過一、二日為期,此則為期不定。

 

治法必視裡邪解否,為用藥之準則,不可以疹之一證為據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
 樓主| 發表於 2014-9-11 13:21:23 | 只看該作者

發斑

 

時疫發斑,邪熱出於經脈也,雖不及戰汗,亦有外解之機,治以涼血清熱為主,白虎化斑湯、吳氏舉斑湯、犀角地黃湯選用。

 

此亦與他證發斑有異,他證發斑,斑消則愈,此總不以斑之消否為輕重,而惟以裡證為主。

 

每每斑出而譫妄如故,或斑出數日已消而昏沉如故,必待裡熱全清,二便清利而後愈。

 

故治斑藥味可為輔,不可為主。

 

發斑、發疹,熱皆在經而不在胃,凡遇煩躁而不渴,目赤而舌白,即是將發斑疹之候,預以清涼、解表、透毒之藥治之,使邪易出、易淨。

 

以上時疫表證,皆關乎裡,不似他證,表裡兩不相關。

 

故前列各條,皆冠以時疫二字,以明非他病之見證,不可以治他病之法治之,亦不可以此法治他病,總憑氣、色、神、脈、舌苔辨之,百不失一。

 

是五者,為辨時疫之大綱,實亦辨時疫之細目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
 樓主| 發表於 2014-9-11 13:21:36 | 只看該作者

卷之三

 

裡證

 

煩躁

 

煩乃心煩,情思不定,神不安而形如故。

 

躁則形擾,揚手擲足,形不寧而神復亂。

 

煩輕而躁重也。

 

在他證有謂煩屬心,躁屬腎者;

 

煩屬陽,躁屬陰者。

 

在時疫總屬鬱熱。

 

熱淺在上,則見煩躁之形;

 

熱深在下,則漸近昏沉而不煩躁。

 

是時疫初起,可即煩躁之輕重,辨病勢傳變之輕重,不煩躁則非時疫,設氣、色、神、脈、舌苔有時疫確據,亦屬但表不裡之輕證。

 

凡初起憎寒發熱而煩躁者,邪在半表半裡,三消飲、九味羌活湯、六神通解散選用。

 

隆冬寒甚,汗難出者,大青龍湯、葳蕤湯可借用。

 

舌苔已黃,渴而喜飲,身熱汗出而煩躁者,邪入於胃也,白虎、黃芩、三承氣、小陷胸、三黃瀉心、涼膈散選用。

 

舌苔已黑,煩躁漸近昏沉者,邪入心包也,犀角地黃東加羚羊角、黃連解毒湯選用。

 

屢經汗、下、清涼,表裡俱無阻滯而煩躁者,陰液傷也,生脈散、六味地黃湯、吳氏諸養榮湯選用。

 

或用汗解、清利、滋潤諸法不應而煩躁加甚者,當細驗舌苔。

 

若黃黑苔中夾一塊白潤,是為夾水。

 

或平素胸有痰飲;

 

或未病之先,曾飲冷物;

 

或初煩躁時,過飲冷水,恣啖涼物;

 

或用清涼太早,皆能停飲於胸膈,胃脘之間。

 

寒飲拂鬱其疫熱,外不能達表,內不能傳胃,故煩躁轉甚。

 

驗舌之後,更細按胸脅,滿痛而軟,漉漉有聲,再細察其脈,右寸關或弦緊,或緩,皆停水確據。

 

當以蒼朮、半夏、萊菔、厚朴先消其水氣,然後治其煩躁,無不應者。

 

不論舌苔有無黃黑,但煩躁而兼小便不利者,雖無水氣在胸脅,而少腹略有滿痛處,即當以導赤散、瀉心湯、四苓湯、豬苓湯、益元散利其小便,所謂心邪不從心瀉,而從小腸瀉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
 樓主| 發表於 2014-9-11 13:21:48 | 只看該作者

 

吳又可曰:時疫有始終能食者,邪不傳胃也,慎勿絕其飲食,此不嘔者也。

 

愚嘗見時疫初起未發熱時,表證未見,有先作嘔數日者,此疫邪先犯太陰。

 

當辨其口氣,無臭氣而不黏者,屬太陰寒證;

 

有臭氣黏濃者,屬太陰疫證。

 

此為先裡而後表,不可遽用清涼,閉遏邪氣,致使不能透達傳化。

 

雖四肢有時厥逆,脈有時沉伏,亦不可用溫熱,致增嘔證。

 

甚有舌紫昏沉者,惟當宣其胃氣,藿香正氣散最宜。

 

若已發熱而嘔者,吳氏達原飲加半夏。

 

兼三陽表證加羌活、葛根、柴胡。

 

若嘔而煩渴,身熱而不惡寒者,邪在陽明也,白虎湯、黃芩湯、並加半夏。

 

若嘔而舌黃,胸中有滿痛處,桔皮半夏東加枳實、山楂、麥芽、川貝。

 

貝母力緩,用至五錢或一兩,乃能舒郁散結。

 

若嘔而舌黃,心下臍上有滿痛拒按者,大柴胡湯。

 

若嘔而舌黃或黑,少腹有滿痛拒按,當視其前後何部不利。

 

大便不利調胃承氣湯;

 

小便不利四苓加木通,或益元散,利之則愈。

 

寒熱已解,二便通利,胸腹無滯而嘔不止者,余熱在胃也,竹葉石膏湯。

 

屢經清、下,嘔不止而舌無苔,多汗、心悸、萎倦者,中氣傷也,大半夏湯或六君子東加白蔻。

 

屢經清、下,倦怠異常,四肢漸冷者,乃清下太過而中寒也,理中湯甚至加附子。

 

然此為治藥之法,非治疫之法也,宜詳察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
 樓主| 發表於 2014-9-11 13:21:59 | 只看該作者

 

咳者,疫邪夾他邪干肺也。

 

有初起在表,夾風邪干肺者,脈兼浮,咳多痰沫,必兼鼻鳴、自汗、洒淅惡寒,於透表諸方中加前胡、桔梗、蘇子、杏仁、淡豉。

 

有夾水干肺者,不論表裡,脈必兼緩,咳必多清痰,兼舌白、心悸、胸滿,或嘔,或吞酸,於表裡藥中加桑皮、半夏、茯苓、川貝母、萊菔子。

 

有疫熱傳裡,燥火熏肺者,脈必數,咳必無痰,有痰亦難出而咽痛,於裡藥中加花粉、黃芩、川貝、蔞仁。

 

有病後陰傷肺燥者,脈必澀,咳必無力,舌必赤而無苔,吳氏清燥養榮東加麥冬、元參、知母、貝母。

 

有屢經汗、下,或平素陰虛,腎氣上逆者,咳必兼上氣,顴必時赤,足膝必清萎,脈必散,六味加枸杞、五味、牛膝。

 

疫邪兼咳者少,即有之,亦非大有關系之證,宜以病之表裡大勢為主,加治咳藥於本方療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
 樓主| 發表於 2014-9-11 13:22:11 | 只看該作者

 

渴乃熱象,時疫為熱證而有不渴者。

 

蓋初起濕熱相兼,為蒸氣,熱未勝濕,則郁悶、心煩而不渴。

 

熱已大盛,在經而不在胃,則煩躁、身熱而不渴。

 

在下而不在上,則燥結而不渴。

 

在血分不在氣分,則昏沉而不渴。

 

疫邪初從太陰發者,胸腹滿、嘔而不渴。

 

此外,無有不渴者矣。

 

初起在表,發熱、頭痛、舌白而渴,脈必不浮、不沉而數,六神通解散加石膏、葛根,或九味羌活東加石膏、葛根。

 

半表半裡,口苦咽乾,目脹而渴,脈必數,小柴胡東加花粉、知母,或亦加石膏,或達原飲加石膏、葛根。

 

邪已入胃,作渴、身熱、自汗,舌現黃苔,或醬色,或黑燥,當察其胸、脅、少腹,按之無痛處而渴者,為有熱無結,脈必洪,宜白虎湯。

 

按之有痛處,為有熱有結,痛在心下,脈必滑大,關上尤甚,小陷胸湯。

 

在臍上及當臍,關中脈必滑大,小承氣湯。

 

在臍下,尺中脈必滑大,調胃承氣湯。

 

心下至少腹俱痛,寸、關、尺必皆滑大,大承氣湯。

 

痛在左脅不可按,左關脈必弦,或澀、或芤,桃仁承氣湯。

 

痛在右脅不可按,右關脈必弦,或滑、或遲、十棗湯。

 

渴而小便不利,少腹不可按,尺脈必數,四苓散、豬苓湯、六一散。

 

汗、下後,身熱已除而渴不止,余邪未盡也,宜將前所用藥再作小劑以利之。

 

屢經汗、下,渴而舌上無苔,胸腹無滿痛,心悸而煩,脈虛細,或浮散、或澀,亡陰也,六味合生脈為主。

 

渴與煩躁同機,而渴輕於躁。

 

渴有喜飲,而又有喜熱飲、冷凍飲料之分。

 

在他證不喜飲及喜熱飲,則為真寒假熱。

 

在時疫喜熱飲,多發斑疹;

 

不喜飲,熱在血分。

 

真寒假熱,百不一見也。

 

時疫初起,以渴為機括,渴甚則熱甚,渴微則熱微。

 

在末路,尤以渴為有餘邪,不渴為無余邪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
 樓主| 發表於 2014-9-11 13:22:20 | 只看該作者

口苦

 

熱邪在中、上二焦則口苦,非特時疫為然,即感風寒口苦,亦屬少陽熱證。

 

如時疫當惡寒、發熱,表證正盛時,見口苦,即於發表諸藥中倍加清熱之品,輕則黃芩,重則知母,再重則石膏。

 

不但三陽表證如此,即三陰裡證手足冷,惡寒,嘔利,胸、腹滿,不渴,證狀似乎純冷無熱,而一兼口苦,即當於溫燥藥中加利熱之品。

 

如用半夏、蒼朮、草果、厚朴,必加木通、苓、澤,甚至加知母、黃芩,本吳氏達原之義。

 

口苦為熱證的據,每遇證狀模糊,寒熱莫辨,必借此以決之。

 

至舌苔黃黑干燥,煩躁,熱渴,閉結,又清下之不可或緩者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2#
 樓主| 發表於 2014-9-11 13:22:29 | 只看該作者

口甘

 

口苦、口甘同為熱證,苦為燥熱,在上、中二焦,多渴,屬三陽;

 

甘為濕熱,在中、下二焦,多不渴,屬三陰。

 

蓋脾胃屬土,稼穡作甘,土邪下涉腎位,水土相蒸,甘味上溢於口,多兼嘔吐。

 

人每誤認胃寒,而用溫中之劑,不知濕熱在於下焦,土能克水,溫燥太過,腎水告竭,總不見熱渴諸證,惟目不見物,漸至昏沉而死。

 

口甘一證,在諸證初起,猶可用溫燥開導之品,而亦不宜過劑。

 

在時疫必以清熱為主,消痰為輔,或胸中停飲太甚,亦不過加蒼朮、半夏而已,如二陳去甘草加薑汁炒山梔、薑汁炒黃連、竹茹、黃芩等類,為口甘要藥,烏梅更妙,酸能勝甘,蓋五行剋制,自然之理也。

 

或四苓散加山梔亦得,然必以時疫之大勢,為用藥之權衡,斯可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
 樓主| 發表於 2014-9-11 13:22:38 | 只看該作者

唇燥

 

唇燥者,陽明熱也。

 

時疫見此,當辨其色。

 

深赤為大熱,宜清、下。

 

淡白為亡津液,宜滋潤。

 

色如常,為津液不流通,熱在經脈,宜葛根。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4#
 樓主| 發表於 2014-9-11 13:22:47 | 只看該作者

齒燥

 

時疫齒燥有三。

 

輕淺者為陽明經熱,前板齒燥,身熱目疼,鼻干不得臥,此將發斑疹及衄血之先兆,葛根為主,黃芩、知母、石膏為輔。

 

重者為胃府燥熱,通口皆燥,甚則黑如煤炭,三承氣、三黃石膏選用。

 

至重者為陰火煎熬,亡血太甚,腎水涸竭,當峻補其陰,知母、黃柏、生地、元參、天冬、麥冬、丹皮,每味兩許,大作湯液,加童便、金汁,晝夜兼進。

 

若藥輕治緩,則不及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5#
 樓主| 發表於 2014-9-11 13:22:57 | 只看該作者

鼻孔干

 

時疫鼻孔干有四。

 

風熱則鼻鳴,荊、防、葛根、薄荷為主。

 

陽明經熱則煩躁,葛根、石膏為主。

 

胃熱腑證則大渴,舌黃,三黃石膏為主。

 

亡津液肺燥,麥冬、生地、五味為主。

 

大抵風熱、經熱者,十之五、六;

 

腑熱、亡液者,十之二、三。

 

非謂熱深而鼻孔反不干也,以煩、渴、大熱證見,則不覺鼻孔之干與否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6#
 樓主| 發表於 2014-9-11 13:23:06 | 只看該作者

耳聾

 

耳聾者,少陽邪熱挾痰上壅也。

 

時疫耳聾者多,蓋邪之傳變,出表入裡,必干少陽,又時疫屬熱,熱至上升,挾痰涎濁氣上壅隧道,故耳聾也。

 

治法以疫邪大勢為主,見於初起傳表時,於表藥中加荊、防、川芎;

 

見於入裡時,於裡藥中加黃芩、知母。

 

屢經汗、下,耳聾不愈,不可急治,養陰調胃為主。

 

須待粥食如常,二便調勻,始由漸而愈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
 樓主| 發表於 2014-9-11 13:23:14 | 只看該作者

鼻如煙煤

 

時疫鼻如煙煤者,邪熱爍肺也,由鼻孔干而來,急當清下,少緩則肺胃枯絕矣。

 

三承氣合白虎;

 

或三黃石膏加青黛;

 

或小陷胸加犀角;

 

或犀角大青湯,視其兼證,擇而用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
 樓主| 發表於 2014-9-11 13:23:22 | 只看該作者

鼻孔扇張

 

鼻孔扇張有三。

 

一痰壅於肺,氣出入有聲,喘咳、胸滿、不渴,宜栝蔞、貝母、桑皮、蘇子瀉肺,肺氣通自愈。

 

一鬱熱於肺,氣出入多熱,有微表束其鬱熱,古人獨主越婢湯,蓋散其外束,清其內郁也,用於時疫中,以葛根易麻黃,或葛根黃芩黃連湯亦可。

 

一腎氣虛而上逆,氣出入皆微,多死。

 

此證必得之屢經汗、下,或兼多汗、心悸、耳聾,急宜大劑六味合生脈散加牛膝、枸杞,或可百救一、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
 樓主| 發表於 2014-9-11 13:23:31 | 只看該作者

咽乾

 

咽乾者,邪熱淫於膈上也。

 

在傷寒為少陽熱證,時疫亦然,宜黃芩,甚則佐以花粉、知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0#
 樓主| 發表於 2014-9-11 13:23:40 | 只看該作者

咽痛

 

時疫咽痛,為熱淫於肺。

 

當視其咽中有結、無結:無結者微紅,以桔梗、花粉、黃芩、元參治之;

 

有結者紅腫,當加牛蒡、赤芍消其腫;

 

結甚則起紫泡、白泡,是為乳蛾,必以針刺去惡血,再服清熱之藥方妙。

 

時疫中常有急喉風、急喉痹二險證,旦發夕死,不可不察也。

 

急喉風,咽痛而喘,乃痰邪夾熱,上壅於肺。

 

古方用膽礬吐其痰涎惡血,或皂角膏吐之,治之稍緩,則氣閉而死。

 

急喉痹即乳蛾速長,閉塞喉嚨,亦以刺去惡血為主,甚或用刀大開其膿血。

 

此雖見於時疫中,必其人平素貪濃味,多怒郁,肝火妄動,有以致之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5 14:49 , Processed in 0.199206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