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錫〕梔子性寒。導心中之煩熱以下行。豆豉。HT 熟而輕浮。引水液之上升也。
陰陽和而水火濟。煩自解矣。
案梔子豉湯。舊說指為吐藥。即王好古之高明。亦云本草並不言梔子能吐。奚仲景用為吐藥。此皆不能思維經旨。以訛傳訛者也。
如瓜蒂散二條。本經必曰吐之。梔子豉湯六節。並不言一吐字。且吐下後虛煩。豈有復吐之理乎。此因瓜蒂散內。用香豉二合。而誤傳之也。
〔志〕舊本。有一服得吐止後服七字。此因瓜蒂散中有香豉。而誤傳於此也。
今為刪正。蓋梔子苦能下泄。以清在內之鬱熱。香豉甘能發散。啟陰液為微汗。以散在外之身熱。案葛翁肘後方。用淡豆豉。治傷寒。主能發汗。
傷寒直格曰。或吐者。止後服。凡諸梔子湯。皆非吐人之藥。以其燥熱鬱結之甚。而藥頓攻之。不能開通。
則郁發而吐。因其嘔吐。發開鬱結。則氣通津液寬行而已。故不須再服也。
傷寒蘊要曰。香豉味苦甘平。發汗必用之。又能佐梔子。治懊 之藥也。
傷寒明條曰。得汗止後服。
案本方。成氏而降諸家。率以為吐劑。特志聰錫駒。斷為非吐劑。可謂卓見矣。
汪氏曰。余曾調此湯。
與病患服之。未必能吐。何也。
蓋梔子之性苦寒。能清胃火。潤燥。豉性苦寒微甘。能瀉熱。而兼下氣調中。
所以其苦未必能使人吐也。
醫工必欲升散火鬱。當於病患喉中。探之使吐可耳。又用豉法。須陳腐極臭者。能使人吐。方中云香豉。
恐醫工用豉。反取新制而氣不臭者。無怪乎其不能使人吐也。
今驗之。極臭者能使人吐。然以為吐劑者。竟似乖乎本條之旨焉。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C%AF%E7%BE%A9/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50681&pid=711364&fromuid=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