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939|回復: 7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第五一案 皂莢丸證】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4-3-12 14:08: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第五一案 皂莢丸證】 


其四穎師醫案鄭左,住方濱路口,年八十二歲,濕痰之體,咳嗽,四肢浮腫,病情屬溢飲,原當發汗利小便,但以濁痰阻於胸膈,咳而上氣,但坐不眠,痰甚濃厚。


病急則治其標,法當先用皂莢丸以下胸膈之痰,俾大小便暢行,得以安睡,方是轉機。


今按兩脈結代,結代之脈,仲景原以為難治。


藥有小效,方議正治。


土皂莢(去黑皮,去子,去弦,酥炙研細,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丸,日三服,以黑棗二十枚濃煎去渣送丸。 ) 

拙巢註:病家將此方詢諸他醫,醫以劑峻,勸勿服。


其後究竟如何,不可得而知矣。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74237&pid=377629&fromuid=526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樓主| 發表於 2014-3-12 14:08:52 | 只看該作者

第五一案 皂莢丸證 


曹穎甫曰:皂莢丸之功用,能治膠痰而不能去濕痰。


良由皂莢能去積年之油垢,而不能除水氣也。


然痰飲至於嗽喘不已,中脘必有凝固之痰,故有時亦得取效。


惟皂莢灰之作用乃由長女昭華發明。


彼自病痰飲,常嘔濃厚之痰,因自製而服之。


二十年痰飲竟得剷除病根。


余服之而效。


曹殿光適自蕪湖來診,病情略同,故亦用之而效也。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74237&pid=377630&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
 樓主| 發表於 2014-3-12 14:09:37 | 只看該作者

第五一案 皂莢丸證】 


佐景按:《金匱》本方云:「皂莢八兩,刮去皮用,酥炙。


右一味,末之,蜜丸,桐子大,以棗膏和湯,服三丸,日三,夜一服。


刮去皮用者,刮去其外皮之黑衣也。


酥炙者,用微火炙之,使略呈焦黃即得,勿成黑炭也。


服三丸者,每服三丸也。


日三夜一服者,日中三服,夜間一服,竟日共四服,計十二丸也。


故或云本藥蕩滌刺激之力甚大,一日用量不得過梧子大三丸者,非也。


棗膏和湯者,言預用棗肉煎熬成膏,及應用時,取膏加熱水,使混和成湯,送本丸也。


尤氏云:飲以棗膏,安其本也。


此說甚是。


伸言之,即恐皂莢入胃,非但去濁痰,並將殃及胃中寶貴之津液,故必用棗膏以固護之,此吾友吳凝軒之說也。


吾師代棗膏以砂糖,無非取其便捷,然其保津之功,恐不及棗膏遠甚,顧二者皆屬甘味,與甘草之安腸生津,飴糖之建中定痛,有異曲同工之妙。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74237&pid=377631&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
 樓主| 發表於 2014-3-12 14:10:05 | 只看該作者

第五一案 皂莢丸證】 


綜計以上本湯四案,第一案邢太安人先一日四服,共進如梧子大者十二丸,次一日共進如綠豆大者三十六丸。


今案凡蜜丸如梧子大之丸藥,每錢約得十餘丸,則如梧子大十二丸者,量僅錢許耳。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74237&pid=377633&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樓主| 發表於 2014-3-12 14:10:30 | 只看該作者

第五一案 皂莢丸證】 


第二案曹殿光用皂莢末四兩者,乃其八日間之總量也。


即先一日服皂莢末一兩,次日改服射干麻黃湯一劑,以後第三、第五、第七日同第一日,第四、第六、第八日同第二日。


按每日服末一兩較第一案之錢許量已大增,但此為皂莢焦黑之灰,彼為同品炙黃之質。


黑者力微,黃者力巨,故其量為反比,而二者病情又有重輕之分,故量雖迥異,並非矛盾。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74237&pid=377635&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
 樓主| 發表於 2014-3-12 14:10:54 | 只看該作者

第五一案 皂莢丸證】 


第三案吾師自以皂莢大者四枚炙末,盛之得一小半碗。


余嘗試擇大皂莢一枚,不去皮弦與子,衡之,得新秤一兩許。


又取大者二枚,炙之使焦,研之為未,衡之,得六錢許。


是四枚末約為一兩二錢許,與第二案所稱之兩許,亦尚相合。


第四案如古法,與第一案同。


按本藥究屬峻品,無經驗之醫生初次試用,寧自每服五分遞加,較為妥當。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74237&pid=377636&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
 樓主| 發表於 2014-3-12 14:11:18 | 只看該作者

第五一案 皂莢丸證 


又按用皂莢無非取其蕩滌膠痰,而其能蕩滌膠痰耆,蓋即賴其中含有石鹼素,余雲岫先生曰:吾輩所用之驅痰劑,西藥如西尼加根,中藥如遠志、桔梗、皂莢中皆含有石鹼素,所謂刺激性驅痰劑是也。


故用牙皂之莢,可以代西尼加根云云。


中西學說相通,信哉。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74237&pid=377637&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
 樓主| 發表於 2014-3-12 14:11:41 | 只看該作者

第五一案 皂莢丸證】 


曹穎甫曰:除痰之藥以有鹼性者為長,故咯痰不出者,用桔梗甘草湯,無不剋日取效,以桔梗含有鹼性故也。


痰粘胸膈而不出,則用有鹹性之桔梗以出之,所謂在高者引而越之也。


膠痰在中脘,則用有鹼性之皂莢以下之,所謂在下者引而竭之也。


凡用藥有徹上徹下之異,可因此而觀其通矣。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74237&pid=377638&fromuid=52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8 00:06 , Processed in 0.45312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