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10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甘草】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4-2-14 20:32: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甘草

 

甘草

 

氣平,味甘,陽也。

 

無毒。

 

入足厥陰經、太陰經、少陰經。

 

《象》云:生用大瀉熱火,炙之則溫,能補上焦、中焦、下焦元氣,和諸藥,相協而不爭,性緩,善解諸急,故名國老。

 

去皮用。

 

甘草梢子生用為君,去莖中痛,或加苦楝、酒煮玄胡索為主,尤妙。

 

《心》云:熱藥用之緩其熱,寒藥用之緩其寒。

 

經曰:甘以緩之。

 

陽不足,補之以甘,中滿禁用。

 

寒熱皆用,調和藥性,使不相悖,炙之散表寒,除邪熱,去咽痛,除熱,緩正氣,緩陰血,潤肌。

 

《珍》云:養血補胃,梢子去腎中之痛。

 

胸中積熱,非梢子不能除。

 

《本草》云: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

 

金瘡 ,解毒,溫中下氣。

 

煩滿短氣,傷臟咳嗽。

 

止渴,通經脈,利血氣,解百藥毒。

 

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種石,一千二百種草,故名國老。

 

《藥性論》云:君。

 

忌豬肉。

 

《內經》曰: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

 

甘以補脾,能緩之也,故湯液用此以建中。

 

又曰:甘者令人中滿。

 

又曰:中滿者勿食甘。

 

即知非中滿藥也。

 

甘入脾,歸其所喜攻也。

 

或問:附子理中、調胃承氣皆用甘草者,如何是調和之意?

 

答曰:附子理中用甘草,恐其僭上也;調胃承氣用甘草,恐其速下也。

 

二藥用之非和也,皆緩也。

 

小柴胡有柴胡、黃芩之寒,人參、半夏之溫,其中用甘草者,則有調和之意。

 

中不滿而用甘,為之補,中滿者用甘,為之泄,此升降浮沉也。

 

鳳髓丹之甘,緩腎濕而生元氣,亦甘補之意也。

 

經云:以甘補之,以甘瀉之,以甘緩之。

 

《本草》謂:安和七十二種石、一千二百種草,名為國老,雖非君而為君所宗,所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諸毒也。

 

於此可見調和之意。

 

夫五味之用,苦直行而泄,辛橫行而散,酸束而收斂,咸止而軟堅,甘上行而發,如何《本草》言下氣?

 

蓋甘之味,有升降浮沉,可上可下,可內可外,有和有緩,有補有瀉,居中之道盡矣。

 

入足厥陰、太陰、少陰,能治肺痿之膿血而作吐劑,能消五發之瘡疽。

 

每用水三碗,慢火熬至半碗,去渣服之。

 

消瘡與黃 同功,黃 亦能消諸腫毒瘡疽。

 

修治之法與甘草同。

 

《本草》又云:朮、乾漆、苦參為之使。

 

惡遠志,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四物。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040&pid=254631&fromuid=526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7 14:08 , Processed in 0.07812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