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12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伏暑條辨第二十八】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4-2-14 18:57: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伏暑條辨第二十八


伏暑條辨第二十八


伏暑痢下赤白,奔迫無度,痛隨痢減,舌黃脈緊,此寒凝氣滯。


宜用當歸、白芍、黃連、木香、山楂、厚樸、大黃、附子等味,溫通理氣也。


上條言熱,此條言寒,且痛隨痢減,奔迫後重,日夜無度,脈緊舌黃,乃寒濕黏滯,蘊蒸阻遏,而致腸胃失宣也。


考《內經》五臟者,主藏而不泄,六腑者,主通而不滯。


此大腸與胃,皆手足陽明之腑,又為水穀之海,主傳導化物者也。


蓋因寒濕蘊釀,氣道阻遏,致腹痛裡急,數團不爽,例宜宣通疏化,使氣機運則濕濁走,而病可霍然矣。


再按古人謂暴崩暴痢,宜溫宜補;


久崩久痢,宜清宜通。


要非暴崩暴痢,總宜溫補;


久崩久痢,總宜清通。


究在臨症時,細心諦審,隨症用藥,不可執一。


即下痢一證,固宜疏通,然有寒通溫通之異。


如脈症屬熱屬實,原宜(1)苦寒通利。


若脈症屬寒屬虛,又宜甘溫固補。


倘寒中挾實,仿附子大黃湯(2),溫而且通。


若熱而兼虛,仿黃連阿膠湯,清而且補。


如虛中挾積,仿人參芍藥湯,通而且補。


若虛中挾滯,仿景岳通解(1)宜:原作"以"。


據下句文義改。


(2)附子大黃湯:(金櫃、腹溝寒疝宿食病脈證並治)原作:"大黃附子湯"。


散,清疏帶補。


以上諸條,茍能參互考訂,潛心玩味,庶無膠柱鼓瑟,涉海問津之患矣。


近世以積滯二字,為痢症之通稱。


予意積者屬實,由無形而釀為有形;


滯者屬虛,本運氣而凝為滯氣。


要不可以積滯二字,混稱為實。


故並及之,以質諸高明,為是為否,當有能辨之者。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53680&pid=726081&fromuid=526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8 01:00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