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正周禹載溫熱暑疫各條】
詒按:以上論暑病。
春時溫病,有伏氣暴感兩種之不同,夏月之熱病亦然。
內經云:凡病傷寒而成溫者,先夏至日者為病溫,後夏至日者為病暑。
則暑病即伏氣發於夏月之病名也。
仲景恐與夏月暴感之病相混,故於暴感者另立 病之名,以別於伏氣所發之暑病,亦既苦心而為分明矣。
潔古輩徒以陰陽動靜 致辨,而於伏氣一層全未道及,舍本逐末,固無足論;張鳳逵暢論暑病:獨開生面,而其所論,亦只就暑病之暴感者言之。
誠以溫病中之伏氣暴感,治法迥殊;暑病則無論暴感伏氣,均可以白虎為主方,治法相同,則議論尤易混淆也。
至王叔和云:四時不正之氣,感則為疫。
而大疫之沿門闔境,傳染相同者,多在兵荒之後,尸濁穢氣,充斥道路,人在氣交,感之而病,氣無所異,人病亦同。
所以月令於孟春,掩骼埋 ,不敢或後者,聖王早慮及此耳,非徒澤及枯骨也。
後世治疫之法,未有定見。
如嘉言上焦如霧,升逐解毒;中焦如漚,疏逐解毒;下焦如瀆,決逐解毒。
俟其營衛既通,乘勢追拔,勿使潛滋暗長於未盡之時。
此固不易之論。
然求其反復盡義,直窮變態者,舍吳又可之言,別無依傍也。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42&pid=256538&fromuid=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