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陽明病脈證並治法第八】
陽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與豬苓湯,以汗多胃中燥,豬苓湯復利其小便故也。
《針經》曰:水穀入於口,輸於腸胃,其液別為五,天寒衣薄則為溺,天熱衣濃則為汗,是汗溺一液也。
汗多為津液外泄,胃中乾燥,故不可與豬苓湯利小便也。
脈浮而遲,表熱裡寒,下利清穀者,四逆湯主之。
(趙本有「四逆湯方」詳見卷二)
浮為表熱,遲為裡寒。
下利清穀者,裡寒甚也,與四逆湯,溫裡散寒。
若胃中虛冷,不能食者,飲水則噦。
噦者,咳逆是也。
《千金》曰:咳逆者,噦逆之名。
胃中虛冷,得水則水寒相搏,胃氣逆而噦。
脈浮發熱,口乾鼻燥,能食者則衄。
脈浮發熱,口乾鼻燥者,熱在經也;
能食者裡和也。
熱甚於經,迫血為衄。
胃中虛冷陰勝也,水入於經,其血乃成,飲水者助陰,氣逆為噦。
發熱口乾陽勝也,食入於陰,長氣於陽,能食者助陽,血妄為衄。
三者偏陰偏陽之疾也。
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不結胸,心中懊 ,飢不能食,但頭汗出者,梔子豉湯主之。
表未罷而下者,應邪熱內陷也。
熱內陷者,則外熱而無手足寒;
今外有熱而手足溫者,熱雖內陷,然而不深,故不作結胸也。
心中懊 ,飢不能食者,熱客胸中為虛煩也。
熱自胸中熏蒸於上,故但頭汗出而身無汗。
與梔子豉湯,以吐胸中之虛煩。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8%A ... F%92%E8%AB%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07179&pid=397030&fromuid=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