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48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真武湯方】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0-18 11:37: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真武湯方

 

茯苓(三兩) 芍藥(三兩) 生薑(三兩切) 白朮(二兩)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後加減法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細辛乾薑各一兩。若小便利者。


去茯苓。若下利者。


去芍藥。加乾薑二兩。


(愚按上正文云。自下利。而方中有芍藥。此又云。下利者。宜去之。原文疑有錯誤。)


若嘔者去附子。加生薑。足前成半斤。


成氏明理論云。真武。北方水神也。


而屬腎。用以治水焉。


水氣在心下。外帶表而屬陽。必應發散。故治以真武湯。青龍湯。主太陽病。真武湯。主少陰病。少陰。腎水也。


此湯可以和之。


真武之名得矣。


茯苓味甘平。白朮味甘溫。脾惡濕。腹有水氣。則脾不治。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


滲水緩脾。必以甘為主。故以茯苓為君。白朮為臣。芍藥味酸微寒。生薑味辛溫。內經曰。濕淫所勝。佐以酸辛除濕正氣。是用芍藥生薑。酸辛為佐也。


附子味辛熱。內經曰。寒淫所勝。平以辛熱。溫經散濕。是以附子為使也。


水氣內漬。至於四散。則所行不一。故有加減之方焉。


若咳者。


加五味子。細辛。乾薑。咳者。


水寒射肺也。


肺氣逆者。


以酸收之。


五味子酸而收也。


肺惡寒。以辛潤之。


細辛乾薑。辛而潤也。


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茯苓專滲泄者也。


若下利者。


去芍藥。加乾薑。酸之性泄。去芍藥。以酸泄也。


辛之性散。加乾薑。以散寒也。


嘔者。去附子。加生薑。氣上逆則嘔。附子補氣。生薑散氣。兩不相損。氣則順矣。


增損之功。非大智。孰能貫之。


琥按上成氏云。芍藥味酸。與生薑之辛。能除濕正氣。夫除濕正氣。全是生薑佐苓朮之力。與芍藥似無與。又云。酸之性能泄也。


夫芍藥之性。能收而不能泄。成氏所解。殊非制方本意。內台方議。以芍藥佐苓朮而益脾氣。其言庶近之矣。


琥又按真武湯。專治少陰裡寒停水。君主之藥。當是附子一味。為其能走腎溫經而散寒也。


水來侮土。則腹痛下利。故用苓朮芍藥。以滲停水。止腹痛四肢沉重是濕。疼痛是寒。此略帶表邪。故用生薑以散邪。或疑芍藥酸寒。


當減之極是。然上證系裡氣虛寒。方中既有薑附之辛。不妨用芍藥之酸。以少斂中氣。若咳者。


水寒射肺。肺葉張舉。既加細辛乾薑以散水寒。不妨加五味子以斂肺。但五味子酸味太濃。不須半升之多也。


小便利者。


不得云無伏水。乃下焦虛寒。不能約束水液。其色必白。去茯苓者。


恐其泄腎氣也。


若下利者。


裡寒甚。故去芍藥。加乾薑。


嘔者。


水寒之氣。上壅於胸中也。


加生薑。足前成半斤。以生薑為嘔家聖藥。若去附子。恐不成真武湯矣。


注云附子。補氣。夫虛寒。何妨熱補。若嫌補氣。方中何以不去白朮。反去附子。武陵陳氏云。強解者曰。嘔急而用正治之藥。則其氣格拒不入。俟嘔定。仍用附子。愚以前條白通加豬膽汁湯。亦云治嘔。方中不聞去附子。則是上加減法。恐系後人所附。而非仲景原衣冠文物矣。


少陰病。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


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


(此條乃少陰病裡寒外熱之證。成注云。下利清穀。手足厥逆。脈微欲絕。乃裡寒也。身反不惡寒。面赤色。是外熱也。武陵陳氏云。裡寒外熱者。寒甚於裡。有陰無陽。而無根失守之火浮越於外也。與通脈四逆湯。以溫裡散寒。兼通陽氣。或腹痛以下等證。注見後各條下。)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98918&pid=378256&fromuid=77

評分

參與人數 1龍幣 +5 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感謝發帖!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7 11:29 , Processed in 0.32813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