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增補評注柳選醫案】

 關閉 [複製鏈接]
101#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4:21:29 | 只看該作者

病從肝起


繼乃及胃,茲又及於肺矣,然當以胃氣為要。


久病之體,必得安穀不嘔,始可圖功。


石斛 蘆根 茯苓 麥冬 廣皮 木瓜 枇杷葉 秔米 詒按:


敘病簡要清沏,非績學者不能。


方亦中窾。


鄧評:


論病得綱領,立方有權街。


胃有火邪,故嘔而不食;


膽有熱邪,故合目自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2#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4:21:40 | 只看該作者

橘皮竹茹湯


加石斛 詒按:


山梔必不可少,以其專清膽熱故也;


川連亦在應用之列。


鄧評:


此肝膽之火拼攻於胃也,方藥卻清泄太少,誠宜如柳師加梔、連之例。


孫評:


用藥當從黃連溫膽湯加味。


再診:


前方去石斛 加木瓜 嘈雜得食則已。


此痰火內動,心胃陰氣不足。


生地 山梔 半夏 麥冬 茯苓 丹皮 竹茹 炙草 詒按:


陰虛而抉痰者,用藥最難恰好。


方中可加石斛、廣皮。


鄧評:


病屬胃虛痰火,用藥卻中肯綮。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4:22:12 | 只看該作者

痰氣阻逆咽嗌


時自嘔惡。


此證利在清降,失治則成噎膈。


半夏 枇杷葉 旋覆花 竹茹 茯苓 麥冬 橘紅 鬱金 生薑 詒按:


用藥靈動。


鄧評:


病在初起,方亦輕鬆。


氣鬱痰凝,阻隔胃脘,食入則噎,脈澀,難治。


旋覆花 代赭石 橘紅 半夏 當歸 川貝 鬱金 枇把葉 詒按:


旋覆代赭為噎膈正方。


食入則噎,肺氣先鬱,故加郁、貝、枇杷葉;


惟脈澀者正虛,可加人參。


鄧評:


病較前案稍深,故用藥亦較進步。


脈澀不獨為正虛,抑且為血痹。


孫評:


宜加蔞皮。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4#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4:22:26 | 只看該作者

脈疾徐不常


食格不下。


中氣大衰,升降失度。


旋覆花 代赭石 麥冬 茯苓 半夏 廣皮 人參 枇杷葉 詒按:


此因中氣大傷,故用參、麥。


鄧評:


脈疾徐不常,卻係中氣大衰,制劑精幻可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5#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4:22:34 | 只看該作者

朝食暮吐


肝胃克賊,病屬反胃。


旋覆花 代赭石 茯苓 半夏 吳萸 生薑 秔米 人參 枇杷葉 詒按:


此專治吐,故加薑、萸。


鄧評:


論病立方,悉中肯綮。


蓋此病不特胃土虛寒,且有肝邪賊克。


穀之不入,非胃之不納,有痰飲以阻之耳。


是當以下氣降痰為法;


代赭之用,先得我心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6#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4:22:42 | 只看該作者

旋覆代赭湯


詒按:


識既老當,筆亦爽健。


鄧評:


功夫紳熟,自能意到筆隨。


因氣生痰,痰凝氣滯,而中焦之道路塞矣。


由是飲食不得下行,滓液不得四布,不饑不食,口燥便堅,心悸頭運,經兩月不愈。


以法通調中氣,庶無噎膈腹滿之慮。


旋覆代赭湯加石菖蒲 枳實 陳皮 詒按:


論病則源流俱沏,用藥則標本兼到,細膩熨帖,傳作何疑 鄧評:


此等識見,超出尋常,好在不因以下數證而誤用滋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4:22:52 | 只看該作者

中氣迭傷


不能健運,朝食暮吐,完穀不腐。


診得脈虛色黑,腰腳少力,知不獨胃病,腎亦病矣,此豈細故哉。


人參 附子 川椒 茯苓 益智仁 再診:


前方去川椒益智 加川連 肉桂 詒按:


完穀不腐,色黑腰軟,腎傷之徵也;


改方加桂連,是交濟法。


鄧評:


此釜底增薪法。


惟嘔吐病究竟難免肝陽不和,今看其轉方易入連、桂可知。


孫評:


方中可入乾薑與茯苓同用,佐人參溫胃之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8#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4:23:00 | 只看該作者

評選靜香樓醫案下卷


長洲尤怡在涇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9#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4:23:09 | 只看該作者

伏氣門


肝陰素虧,溫邪擾之,發為痙病,神昏骱齒,瘛瘋不定。


法當滋養肝陰,以榮筋脈,清滌痰熱,以安神明者也。


若能應手,尚可無慮。


羚羊角 茯神 鉤藤 貝母 阿膠 鮮菖蒲 竹瀝 詒按:


此證若表邪未解,當去阿膠,加小生地或鮮生地。


又按:


此係伏氣發溫之證,與外感風溫有內外之別。


此證邪由少陰外發,潰入厥陰,故見證如此。


羚羊角、鉤藤,熄風清熱,皆治標之品也。


若圖其本,當從陰分托邪,俾得外達三陽,再與隨經清泄,乃奏全功。


病原治法,詳載《溫熱逢原》中,茲不贅述。


鄧評:


阿膠不宜,擬換細生地、玄參。


揭明其義,極為確鑿。


想尤氏於伏氣溫病,猶未了然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0#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4:23:18 | 只看該作者

熱傷津液


脈細口乾,難治。


蘆根 知母 川斛 蔗漿 細生地 麥冬 甘草 梨汁 詒按:


此存陰泄熱之正法,所云難治,想因脈細之故。


鄧評:


口乾僅為津液受傷,脈細則其元氣亦弱,故云難治。


熱不止,頭痛不已,紫斑如錦紋,咽痛。


表裏邪盛,最為重證。


犀角 豆豉 赤芍 玄參 牛蒡 丹皮 黃芩 甘草 詒按:


當加鮮生地。


鄧評:


頭痛不已,由肝膽之陽火太升,宜稍重養陰和陽。


再診:


去豆豉 丹皮 加桔梗 鮮生地 射干 鄧評:


桔梗恐有礙頭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1#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4:23:27 | 只看該作者

熱病


十二日不解,舌絳口乾,胸滿氣促,邪火為患,亦已甚矣。


宜景岳玉女煎,清熱而存陰,否則神識昏冒矣。


鮮生地 石膏 麥冬 知母 竹葉 甘草 詒按:


此氣血兩燔之治法。


鄧評:


胸滿氣促,得無有痰濁內阻乎。


熱病,四日不汗,而舌黃、腹中痛、下利,宜先裏而後表;


不爾,恐發狂也。


大黃 柴胡 枳實 厚朴 赤芍 詒按:


先裏後表,因裏證已急,於病機固當如是。


鄧評:


既無寒熱往來,何以大黃與柴胡並用,殆恐其邪氣因下而陷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2#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4:23:35 | 只看該作者

舌乾脈數


汗為熱隔,雖發之亦不得,惟宜甘寒養液。


雖不發汗,汗當自出,然必足溫,而後熱退乃吉。


青蒿 知母 蘆根 生地 蔗漿 竹葉 詒按:


養液以為作汗之源,是治溫要旨。


鄧評:


正虛邪鬱,亦是伏溫症一種乎。


擬加豆豉、玄參、茆根。


孫評:


足冷陰已損失,舌乾津亦耗傷,不發汗挽回亦不易,故云必足溫而後熱退乃吉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3#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4:23:43 | 只看該作者

外感門


頭面腫痛,此風邪上盛,宜辛涼解散。


荊芥 杏仁 桔梗 牛蒡 薄荷 甘草 馬勃 蒼耳子 鄧評:


風挾火邪,宜參降火之品,如玄參、銀、翹之屬。


風溫挾痰,留滯上焦,辛涼解散,原為合法,時至自解,不足憂也。


牛蒡 連翹 薄荷 川貝 豆豉 杏仁 桔梗 蔥白 詒按:


此風溫初起之方。


鄧評:


宜增瓜萎、鬱金,兼化痰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4#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4:23:53 | 只看該作者

風溫郁於肺胃


咳而胸滿,痰多脅下痛,脈數口乾。


蘆根 薏米 瓜蔞 甘草 杏仁 紅花 桃仁 貝母 詒按:


桃仁、紅花,因脅痛而用之,以和血絡也。


若邪鬱可加豉、蒡,口乾可加翹、芩。


鄧評:


證情恐成肺癰。


再合瀉白散增鮮沙參,更覺著力。


脈右大,舌黃不渴,嘔吐黏痰,神躁語言不清,身熱不解。


此勞倦內傷,更感濕溫之邪,須防變端。


厚朴 茯苓 滑石 陳皮 竹葉 蔻仁 菖蒲根汁 詒按:


此溫邪而挾濕者,濕熱上蒙,故證情如是,比方可以為法。


鄧評:


脈右大舌黃,知肺胃受熱;


不渴,知復多痰濕。


用藥甚輕,而識見甚高。


惟薑炒川連,何不加用,此為莫解。


孫評:


濕甚於溫,濕痹清陽之候。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5#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4:24:00 | 只看該作者

濕病門


臍中時有濕液腥臭,按脈素大。


此少陰有濕熱也。


六味能除腎間濕熱,宜加減用之。


六味丸去山藥 加黃柏 萆薢 女貞子 車前子 詒按:


六味治腎間濕熱,前人曾有此論,藉以治臍中流液,恰合病機。


鄧評:


較六味原方為得力,誠可法可師之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6#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4:24:09 | 只看該作者

瘧疾門


暑風成瘧,噁心胸滿,和解則愈。


半夏 黃芩 茯苓 知母 厚朴 陳皮 竹葉 生薑 詒按:


小柴胡法之和解,和其表裏兩墳之邪也;


此之和解,和其濕熱兩混之邪也。


薑、夏、朴、廣,去其濕也;


芩、知、竹葉,清其熱也,兩意兼用,故亦云和解也。


又按:


此濕熱並重者,故清燥兼用。


此與下條皆暑濕內伏,發為時瘧之病。


苦辛宣洩,最為合法。


若拘拘子瘧疾之成方,概用柴胡、鱉甲則誤矣。


鄧評:


暑濕風邪乘於脾胃,亦宜和解為法,但與和解少陽用小柴胡者周乎不同,方中竹葉、生薑二味,極靈權妙。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7#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4:24:22 | 只看該作者

暑風相搏


發為時瘧,胸滿作噦,汗不至足。


邪氣尚未清解。


當以苦辛溫法治之。


藿香 半夏 杏仁 通草 厚朴 廣皮 竹葉 詒按:


此濕重於熱者,故用藥稍偏溫燥。


鄧評;


見證係痰濕阻遏胃氣所致。


觀方內杏仁、通草,殆肺氣亦共宣降,要之不越和解之法。


孫評:


點清時瘧,自然小柴胡之不合明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8#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4:24:33 | 只看該作者

瘧發而上下血溢


責之中虛,而邪又擾之也。


血去既多,瘧邪尚熾,中原之擾,猶未已也,誰能必其血之不復來耶。


謹按古法,中虛血脫之證,從無獨任血藥之理。


而瘧病經久,亦必固其中氣。


茲擬理中一法,止血在是,止瘧亦在是,惟高明裁之。


人參 白朮 炮薑 炙草 詒按:


識見老確,議論精切。


所立理中一法,誠屬血脫益氣,固中止血之要藥。


惟愚意所欲商者,瘧來而上下血溢,必因瘧疾之熱,擾及血絡而然。


於理中法內,參用安營清絡之意,似乎更為周到。


且標本兼顧,於立方正意,亦不相刺謬也。


鄧評:


柳師所評極是。


擬加川連、歸身之屬,至丹皮炭、荊芥炭亦可權宜輔用。


孫評:


邪擾未已,則柳氏亦甚合派。


安營清絡,如丹皮、白芍之類。


三瘧,是邪伏陰分而發,非和解可愈。


久發不止,補劑必兼升陽,引伏邪至陽分乃愈。


人參 歸身 鹿角膠 杞子 鹿茸 附子 茯苓 沙苑 詒按:


陰瘧本有此法,而不能概用此法,須相題為之。


鄧評:


得元有精滑之症乎。


然脈必緩小者為宜,即見數象,亦必無力。


孫評:


必須瘧發於夜,寒重熱輕,且腰軟足痿等症,方可用此。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9#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4:24:42 | 只看該作者

三陰瘧多有邪伏不解者


痰凝不化者,邪滯血絡者,中下兩傷者,陽氣大傷,陰寒內侵者,治法多端,故云須相題為之。


瘧病方已,遂得脾約,脾約未已,又增厥疼。


心腹時滿時減,或得身熱汗出,則疼滿立止。


明係瘧邪內陷於太陰陽明之間,是必邪氣仍從少陽外達,則不治疼而疼自止,不治脹而脹自消矣。


詒按:


論病已得要領,惜方佚未見。


鄧評:


擬用小柴胡合二陳、枳朮,並參金鈴子散。


瘧後,脅下積癖作疼,夜熱口乾溺赤。


陰虛邪伏。


宜鱉甲煎。


鱉甲 白芍 青皮 丹皮 首烏 柴胡 知母 炙草 詒按:


此邪伏陰分之治法。


當歸亦可加入;


鄧評:


此與三一案宜升陽者,不啻天壤之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0#
 樓主| 發表於 2013-10-12 14:24:50 | 只看該作者

瘧後


脅下積痞不消,下連少腹作脹。


此肝邪也。


當以法疏利之。


人參 柴胡 青皮 桃仁 茯苓 半夏 甘草 牡蠣 黃芩 生薑 詒按:


此小柴胡法也。


加青皮以疏肝,桃仁以和瘀,牡蠣以軟堅,用意可云周到。


惟少腹作脹,乃肝邪下陷之證。


若再加川棟子、歸尾、延胡,似更完密。


鄧評:


瘧母以此法緩消,極稱妥善。


想其不用仲聖之鱉甲煎丸者,良以中虛作張故也。


再合金鈴子散亦未嘗不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2 19:10 , Processed in 0.23438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