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選繼志堂醫案兩卷】
右繼志堂醫案兩卷,曹仁伯先生所著也。
先生諱存心,字仁伯,別號樂山,係常熟之福山人。
幼時讀書穎悟,長老咸目為令器。
顧以家道不豐,一衿不足裕衣食,遂謀習醫。
從薛性天先生游。
薛故郡中名宿,得先生劇嘗之,謂將來光吾道者必曹生也。
先生居薛所十年,幃燈焠掌,上自靈素,下逮薛喻諸家,無不研求貫串,乃出應病者之求,輒奏奇效。
先生嘗言:
醫者存心,須視天下無不可治之病,其不治者,皆我之心未盡耳。
故其臨病人也,研精覃思,直以一心貫乎病者之食息起居,而曲折無不周至。
每有劇病,他人所棄而不治者,先生獨能運以精思,而以數劑愈之。
古人謂生死肉骨,先生誠有之焉。
先生又言:
每遇病機叢雜,治此礙彼,他人莫能措手者,必細意研求,或於一方中變化而損益之,或合數方為一方而融貫之,思之思之,鬼神通之,苦心所到,必有一恰合之方,投之而輒效者。
以是知醫者之於病,稍涉危疑,即目為不治而去之者,其不盡心之過為不少也。
嗟乎l先生之言如此,即先生居心之篤厚,與藝事之精能,蓋皆即是而可見矣。
先生所著,有琉球百問、繼志堂語錄、過庭錄、延陵弟子紀略諸書。
經先生之孫博泉玉年裒集鋟行,楊太常濱石序之。
先生之行誼,備詳於許君廷誥所撰家傳中。
先生以醫名著,繼葉薛諸公而起,德被吳中,名馳海外,至今人能道之。
特其所著醫案,於過庭錄延陵弟予紀略外,未有傳本。
今年夏,偶於友人處,得見其門弟子所錄存者。
借中多闕誤,因假歸鈔錄,為之次第整理,刪其繁亂,擷其精粹,間或贅以評語,以發明其用意之所在,鈔成上下兩卷,俾後人讀之,猶可想見其診病時危坐構思,旁若無人之概云。
光緒二十六年庚子八月江陰柳寶詒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