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9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卷十二 吐血】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8-12 01:40: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卷十二 吐血

 

劉筠枝長男,病失血,歲二三發,後所出漸多,咳嗽發熱,食減肌消。

 

夏秋間,復發寒熱如瘧,每夜達曙,得微汗始解。

 

後寒熱稍減,病轉下利,服以參、朮,胸膈迷悶,喉音窒塞。

 

服茯苓、山藥及收制紅鉛末,下黑血塊數升,胸喉頓舒,面容亦轉。

 

乃翁神之,以為竹破竹補之法也,即用桂、附二劑,於是下利,一晝夜十數行,飲食難入,神識不清。

 

診之,脾脈大而浮,腎脈小而亂,肺脈沉而伏。

 

命疏方並問何症?

 

曰:此症患在亡陰,反用峻藥之劑,行期在立冬後三日,以今許之,不過信宿,無以方為也。

 

經云:暴病非陽,久病非陰,則數年失血,其為陽盛陰虛無疑。

 

況食減而血不生,漸至肌削,而血日槁,虛者益虛,盛者益盛,勢必陰火大熾,上炎而傷肺金,咳嗽生痰,清肅下行之令盡失。

 

由是腎水無母氣以生,不足以蔭養百體,肌肉瘦損,每申酉時洒淅惡寒,轉而熱至天明,微汗始退。

 

正如夏日炎蒸,非雨不解,身中之象,明明有春夏無秋冬,治宜亟使金寒水冷,以殺其勢。

 

乃因下利而用參、朮,不知肺熱已極,止有從皮毛透出一路。

 

今補而不宣,勢必移於大腸,傳為腸 矣。

 

至飲紅鉛下黑血者,蓋陽分之血,隨清氣行者久已嘔出,其陰分之血,隨濁氣行至胸中,為膜原所蔽,久瘀膈間者,得經水陰分下出之血,引之而走下竅,聲應氣求之妙也。

 

久積暫寬,面色稍轉,言笑稍適者,得其下之之力,非得其補之力也。

 

乃平日預蓄此藥,必為方士所惑,見為真陽大藥,遂放膽加用桂、附,致盡劫其陰,惜此時未得止之之劑。

 

今則兩尺脈亂,火燔而泉竭,脾胃脈浮,下多陰亡,陽無所附,肺脈沉伏,金氣縮斂不行,神識不清,魄已先喪矣,寧可挽回哉。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7%B ... 1%9E%E6%A1%88/index

評分

參與人數 1龍幣 +8 收起 理由
巨門 心得分享,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7 09:50 , Processed in 0.09374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