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方格 於 2013-7-25 23:35 編輯
【學習周易卷之三繫辭下傳第三章心得】 預習時我的理解:
是故易者,象也。
正確原因改變定義,外觀、狀態如此。
象也者,像也。
外觀、狀態定義,相似如此。
彖者,材也。
卦義的文字定義,資料如此。
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
交錯定義,功用、成果時間裡面此有所行為如此。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者也。
正確原因美善的、幸運的、有利的不祥、災禍成長、滋長並且事後懊惱、追恨捨不得、過分愛惜如此.
2013年07月23日晚,老師的直譯如下:
是故易者,象也。
此所以改變者,外觀、狀態如此。
象也者,像也。
外觀、狀態如此者,相似如此。
彖者,材也。
卦義者,資料如此。
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
交錯如此者,功用、成果時間裡面此有所行為者如此。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者也。
此所以美善的、幸運的、有利的不祥、災禍成長、滋長至事後懊惱、追恨捨不得、過分愛惜者如此。
我的理解與心得:
易,也就是改變,就是我們的時間,時間時時刻刻都是更動,改變了空間萬事萬物的成長與滋長,因時間的改變,造就了空間的改變,而空間改變便是我們依賴訊息,訊息分為外觀與狀態兩個方面。
外觀,是物體位置的移動,或是外在形態的改變,比如晴天突然下雨,比如突然杯子掉下摔破等等。
狀態,是一個人的感受,比如聞到,看到的,比如外面的太陽猛烈很熱,而您進入一個空間覺得毛骨悚然,又或者是看到有在喜悅,而又有人在哭泣等等。
懂得分辨是否訊息後,我們要根據自己所需來取訊息,比如您走過街道時樹葉已經在陸續掉落,這不能取落葉為訊息,而您走過街道,剛好在想問題,這時剛好有落葉掉落,這就是訊息,還有一個問題是,我們人與人生活在這個大的空間,也就是我們大家所有目共睹的空間,而我們每個人又生活在自己的專屬空間,再如:您和朋友一起走過街道,各自在想各自的問題,這時落葉掉下,那麼這個訊息針對您和朋友存在不同的預測結果。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只有知識文化足夠,才能在人與人之間溝通更容易,比如您要形容您的感受,你可以用相似的詞語來表達,就像你聞到一種香水,你要表達它的味道,你可以說是橙子味道,這樣大家都能懂,但不代表這個香水就是橙子做的,這就是懂得越多在表達上更為靈活的體現。
卦義裡的資料要懂得,只有這樣才能靈活運用,這好比我們的中文漢字,懂得100字,就只能用100字來寫文章,而您懂得10萬字,便能用10萬字來寫文章,所以說資料的多少決定了您能懂多少,能運用多少。
時間有它一定的規範性,時間給了我們白天或黑夜,其實我們這個空間也是如此,我們說的有與沒有,雌與雄,父與母,大與小,左與右,動與靜等等,時間造就了空間裡面的我們只能根據時間段而來規範自己該去做什麼事情,比如我們早上9點去上班是正常的,而我們晚上9點去上班是不正常的。
我們論斷吉凶是依據我們的是否能得到自己的所需而定吉凶的,但不管結果是吉是凶,一定沒有所謂的完美,無缺陷的,這是因為人特有的貪婪而論,我們要用少量的資源獲得更多的利益,等目標實現後便是想用吝嗇更少量的資源去獲得更多的利益,我們用方法去減少我們所損失的資源,等到目標實現後便是又後悔希望有更好的方法能達到不損失的資源,所以人是永遠無法達到滿足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