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防護】 「氣候防護」指建立面對氣候變遷之防護能力,亦即在考量不確定性下,建立以風險為考量基礎之調適能力,也是目前荷蘭所採取的一個新的氣候變遷應對方案。
所謂的「氣候防護」,並非是將氣候風險降至零般不切實際的目標,而是透過硬體建設,將風險降低至可為社會經濟所接受之程度。
可進一步地採用非工程措施(例如:保險措施、土地利用調整等),以降低氣候風險。
氣候防護應帶動技術、體制與社會上的革新,而非僅僅受到氣候變遷的恐懼與負面的影響,應可從正面思考,發展新興產業。
為了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各國的科學與決策機構應該在上述重要區域採取氣候防護措施。
例如,加高河堤高度、擴充抽水站容量、在空間規劃部分也加入考量蓄洪之土地規劃。
如荷蘭在水資源政策上,即已將氣候變遷納入水利與空間規劃措施與方法。
氣候變遷具有相當高之不確定性,未來臺灣在氣候防護能力建構上,並非一味進行工程以提高防護能力,而必須兼具工程與非工程手段。
在工程手段上,必須考量一定防護水準,並確保設施不被損壞;
超過防護水準部份,再以其他非工程措施減災。
例如,堤防設計必須考量防護一定洪水量,面對氣候變遷非常極端洪水事件,不得已情況下容許溢堤,但必須確保不潰堤,以避免嚴重災害。
因此,氣候防護能力之建構,最重要工作即在強化設施之可靠性。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006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