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災】 「洪災」也稱為水災或洪水氾濫,是由洪水造成的一種自然災害。
指河流、湖泊或海洋的水體,超過常規水位溢流地面造成淹没的災害,由於淹没的範圍常十分廣大,因此洪災也是世界上造成生命和財產損失最多的天然災害,其主要成因有下列幾種:豪雨、高山融雪、暴潮、海嘯等。
洪災是一種複雜的自然現象,其發生主要受氣象因素(如降雨的強度及延續時間)、地理因素(如地形、流域形態、植被狀況與岩性等)和人為因素(都市排水能力不足)的影響,是十分複雜的動態過程,更由於受到全球暖化、氣候異常的影響,各地的降雨強度均超出各都市設計的排水能力,更增加了全球各都市地區的洪災。
理論上,洪災是各河川流域經常發生的自然現象,它促進河川地形自然演育,攜帶泥沙或淤泥,促進土壤更新,提供各河川流域富含養份的新土壤層,有利於農業生產,但當其影響到人類生活空間的時候,就成了災害。
臺灣位於西北太平洋颱風侵襲的路徑上,常帶來豪雨,或引入西南氣流,造成洪災也會引發海水倒灌。
又位於亞洲東部季風發達地區,春夏之交冷暖氣團對峙產生的滯留鋒,常帶來豐沛的雨水(梅雨),有時也會造成豪雨。
這些豪雨、海水倒灌等,都可能帶來嚴重的洪水災害,尤以臺北盆地、宜蘭縣、雲林縣、嘉義縣及屏東縣的低窪地區最為嚴重。
這些水災除了造成各種作物損毁、建築房舍毁壞,養殖業損失外,海水倒灌造成的水災更會使土地塩化而不適農耕,產生永久廢耕的遺害。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006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