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與綠色產業(篇)總論】 回顧環境保護理念的發展,其實是對工業革命後,經濟快速發展造成環境嚴重破壞的反省,因此環境思潮已逐漸成為新的社會認知及規範。
尤其面對全球性環境問題的不斷產生,不只對自然生態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也造成人類社會經濟嚴重的損失,使人類開始體會完整的國民福祉,應同時兼顧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平衡;
唯有確保環境生態資源的永續穩定,才能達到社會經濟的永續發展。
我國自1970年代以來,大致維持高經濟成長,但卻由於環境資源負荷過高,也造成了環境品質的惡化和不斷發生的公害爭議,顯示「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兼籌並顧」的樂觀期望,似乎並不易達成。
產業對社會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企業可藉知名度、公關、行銷及生產新產品,不斷影響人類的生活形態及消費行為。
目前產業發展面臨了各式各樣的挑戰,包括快速的科技發展,使產品生命週期縮短;
經貿國際化、自由化的趨勢,使全球競爭日愈劇烈。
而產業環境管理相關的議題從1960年代開始被重視,由於環境變遷以及資源匱乏等因素,使社會各界對產業與其產品之環保責任日益關切,許多產業環境考量事項已成為全球探討永續發展之關切議題,因此各種國際環境保護相關公約及規範也陸續訂定,而其中有關環境與經貿訴求的牽連,使產業發展之處境更具挑戰。
產業發展一方面引發許多環境問題,但另一方面也可能解決環境問題,因此產業對於未來的永續發展,可說扮演著矛盾而關鍵的角色。
產業對於環境保護策略的選擇之趨勢,已逐漸由末端處理轉變為全面性之環境管理。
管末處理處理目標直接明確,可在短期內達到明顯的環境品質改善成效,較易為相關產業/環保主管機關接受;
但其對於環境污染發生後才被動進行處理,不但可能發生二次污染,且未能作全面性之環境思考。
而環境管理則是從產業各種面向整體規劃,預先防範環境問題的發生,但因其作業程序複雜,牽涉層面廣泛,不易立即展現績效,常常較不易得到相關產業/環保主管機關的支持。
倘若以較具前瞻性的眼光來考慮,環境管理勢將逐漸被廣泛應用,並成為產業管理中必要的部份。
我國對於產業環境管理之推廣與應用已有相當的基礎,污染預防、環保化設計、環境管理、能資源回收及永續發展等環保理念,相繼在國內被廣為提倡宣導。
其內容所涵蓋之範圍與意義雖有不同,但精神上均期望產業界能儘量藉由採用低污染、省資源的製程或產品設計,配合適當的管理措施,以降低其對環境生態之衝擊。
雖然環境永續與人類發展息息相關,但是過去長久以來,人類一直忽略環境永續對社會永續發展的影響。
面對未來許多環境狀況的持續惡化,環境相關課題的挑戰,其實是極為複雜的,仍將有賴於人類調整過去被動反應的態度,改以主動前瞻的方式來因應環境管理相關課題,進而建立符合生態共生的社會體系,更期望從綠色產業的發展中,學習環境生態的互利共享以及公平精神,以期達成永續發展的目的。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005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