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編譯館】 目前位於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79號的國立編譯館,成立於1932年6月14日的南京,隸屬於教育部,是台灣政府最高的編譯單位,主要是負責掌理關於學術文化書籍及教科圖書編譯事宜。
1949年4月中華民國隨政府撥遷來台,而於同年六月本館在臺北市復館後,為配合國家社會的發展與國民教育的政策,1953年4月開始,奉令編輯國民中學的國文、公民、歷史、地理等四科標準教科書等工作。
1968年起,為配合九年國民義務教育之實施,逐年新編國民中、小學及高級中學教科用書。
1981年,開始辦理國民中、小學教科用書的印刷發行督導及核價工作,成為當時是台灣各級中、小學教科書的唯一供應者,也是當時升學考試的基本範疇。
1991年以後,國立編譯館為因應時代變遷,除積極推動各級學校教材之研究改進工作,另外開始加強一些市場機制無法支持出版之世界經典名著的編輯譯述工作,以及專業的學術名詞等工具用書之編印。
1997年8月起,政府開放民間出版商編印教科書,為配合開放民間編輯政策的實施,國立編譯館受教育部委託,辦理中小學教科書審查業務。
2010年11月16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國家教育研究院組織條例》,國立編譯館將併入教育部國家教育研究院組織。
目前國立編譯館除了秘書、總務、人事、會計及出版等五個行政單位,以及既有的專科及職業學校、中小學的教科書組和資料中心,還設有人文社會、自然科學、大學用書三組研究單位,處理關於人文、社會科學圖書之編譯與出版、學術名詞譯名之釐訂及研究、大學用書及學術著作編輯與審查,以及優良漫畫之獎勵與出版等事務。
另設兩個著作編審委員會,處理文化重要圖書之輯錄與篹述相關事項,以及學術書籍之翻譯和翻譯人才能力檢定等之研究。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53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