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網】 一種捕魚工具。
網具上窄下寬,製作時由上而下,最上方為40網目,最下方為512網目,網目大小依據目標魚的尺寸量身訂做,並在網的底部加上鉛錘。
早期鉛錘均為製作者自行以紅磚開模具,再以溶鉛灌注而成,非常耗時。
每顆鉛錘重1.2兩,數量共112顆(需為雙數),總重約為8台斤,鉛錘之間間隔12公分,總長度約為8噚(1350C)。
間隔2個鉛錘綁有白色吊線形成吊袋,這吊袋是下網後收成漁獲的重要關鍵,整件網具完工展開後成圓形,與八卦圖形雷同,因此顧名思義,稱為「八卦網」。
因是以手拋作業方式進行魚撈,所以又稱「手拋網」。
八卦網的主要目標魚為烏魚及臭肚魚,烏魚的眼力極佳,故接近魚群時身體須放低前進,身上所穿的衣服盡量以深藍色為主,不宜紅、白等鮮豔色彩,以免嚇走魚群。
臭肚魚則是聽力很好,故需有耐心等待魚群接近,若腳在水中稍稍移動,聲音傳導便會嚇走魚群。
操作手拋網時,需分成3等份,平均分配兩手重量約為2分之1,撒網時以腰力帶動手臂成劃圓型方向前進,眼睛則緊盯魚群走向。
初學者使用力道較不平均,所以通常拋出扁平狀網形,多加練習便能掌握重點。
早期澎湖漁業資源豐富,在潮間帶從事手拋網作業,技術精良者,甚至可以此養家活口。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54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