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三山國王廟】 主祀三山國王的廟宇。
臺灣除臺南市三山國王廟外,各地國王廟並無建築形制上的特色;
反而在信仰規制上,各地的國王廟在座次、合祀或分祀上各不相同,一般皆是合祀巾山(大王)、明山(二王)、獨山(三王)三山之神,座次依序理當是大王居中,二王居左,三王居右,但現況並非如此。
中國廣東省揭西縣霖田祖廟以三王居中,原因在於傳說中三王法力最高,所以敕封正座中央;
臺灣許多廟宇是前往進香後方才更改;
但屏東縣內埔鄉新北勢國王宮採此座次,原因是三王開基,因此正座。
鄰近的老北勢則為二王開基、二王正座;
高雄縣(註1)橋頭鄉(註2)九甲圍義山宮也是二王開基而正座;
彰化縣「荷婆崙」系統下,稱為「三王角」的田尾鄉海豐崙沛霖宮也是由開基的三王正座。
三王合祀固為通例,各地也可見單祀一王者,如嘉義縣新港鄉「西勢潭三庄」中,後庄奉祀大王、古民奉祀二王、中庄奉祀三王。
高雄橋頭的新莊、九甲圍、六班長亦是各祀一王。
彰化荷婆崙系統除大、二、三王角頭外,更有「祖牌角」,奉祀客家傳統上不立金身,以文字象徵神靈的牌位。
臺灣的三山國王廟並非與客家人的分布有必然的關聯,反而是歷史因緣與在地經驗,形成分布的特性。
三山國王廟的數量,前三名依序為宜蘭縣、彰化縣與屏東縣,在新竹縣內陸地區與臺中縣(註3)豐原、東勢地區也常見分布。
雖然不乏客家淵源,但與在地發展更為相關。
20世紀晚期,臺北地區新建的三山國王廟標誌城鄉人口的流動,各地移民紛紛將其原鄉神明分靈至此。
最新的三處公廟分別出現於嘉義地區的太保市港尾、竹崎鄉麻箕埔與溪口鄉下崙,則是當地福佬客(福佬化的客家人)居民在經濟條件改善後,為原先輪祀於家戶間的神像建廟,定點奉祀。
(參見「三山國王」)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4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