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千安宮】 千安宮位於台南縣(註1)後壁鄉(註2)嘉田村2鄰12-38號。
該廟最早稱北隙靈感公廟,後改稱千眾爺廟,繼而為千安宮。
據徐炳崑的說法此處原是明鄭成功的義軍陣亡於此的義士英靈及早期散葬於附近的荒塚,後因開墾緣故遺骸暴露於外,經地方善心人士撿拾集中放置在一棵朴仔樹腳,並搭建小廟。
至於永安國小的田野調查則指出,這裡的無名遺骸為「乙未之役」(1895年)遭日人屠殺而曝屍此地者。
並由日治末期庄紳「黃能」發動撿骨、整理,設「墓掩」集體埋葬,並在其前造設簡易小祠祭祀,初稱「靈感公廟」。
民國77年(1988年),臺一線拓寬,靈感公廟被迫拆除,「千眾爺公」移祀於路西民宅樓下暫時奉祀。
經信徒大會集議商定重建,並募得建廟基金800餘萬元,於民國85年(1996年)春,在現址動工鳩工重建,更名為「千安宮」。
在創廟的歷程中,原是集體象徵的「千眾爺公」,漸因信徒的增加而由「大千眾爺」,分增雕祀「二千眾爺」和「三千眾爺」。
而原係小祠的格局,也因信徒的力量而擴建為「大廟」。
原本「千眾爺公」的「有應公」性格,也朝向正神系列躍昇。
並以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三日為「千眾爺公」的千秋日。
傳聞千安宮最出奇應驗事蹟有三:其一是聖籤應驗無比,尤以尋找失物為最。
其二是香火袋,能夠確保行車平安。
其三其址位在烘爐穴上,有情意的青年男女,相攜前來膜拜,求取紅絲線,一定可圓「有情人皆成眷屬,百年好合」的美夢。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43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