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喚醒堂】 日治初期於宜蘭所設立的鸞堂。
成立於1895年(光緒21年),當時馬關條約成立,臺灣歸屬日本後,各地戰火頻仍,宜蘭地區又逢災疫侵襲,以致人心惶惶、社會不安,地方人士認為這是遭逢末劫,人力無法挽回,因而設立鸞堂扶鸞,祈求神明降示救世良方。
根據喚醒堂1896年扶鸞所著成的《渡世慈帆》記載,由於宜蘭瘟疫盛行,良醫缺少,士人吳春麟將自己位於頭圍(今頭城)太陽庄的書齋改設為喚醒堂,堂名有「喚斯民之醒悟」的用意。
參與鸞務的有地方士紳莊國香(堂主)、楊士芳等人,由吳炳珠擔任正鸞。
喚醒堂在乙未之役中全毀,1896年,莊國香及吳炳珠等人,得到士人陳志德的財物援助,改於武營庄(今宜蘭頭城國中附近)重建喚醒堂。
同年9月,開始扶鸞著作《渡世慈帆》,12月完成後,由堂中鸞生攜往中國福建漳州城內刊刻。
1897年,喚醒堂得頭圍郊商盧廷翰支持,移建於現址,此時又扶鸞完成《警世奇篇》和《援溺奇書》等鸞書,1900年,頭圍喚醒堂落成,堂址一直沿用至今。
《渡世慈帆》出版後,喚醒堂的鸞務大振,聲名遠播,堂中鸞生主要從事宣講勸世濟人之事。
除宜蘭地區外,楊士芳曾派副董陳志德、特理正鸞吳炳珠等人,到各地宣講善書《警世金篇》,並分送各地廟堂及民眾。
喚醒堂自創堂起開始扶鸞,直至1943年(民國32年)神靈降鸞指示「封鸞」,扶鸞儀式因而中斷。
後因鸞堂建築年久失修,隨時有倒塌的危險,由喚醒堂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呂營陳與友人盧潮衡號召發起重建。
1985年7月奠基,將木造房屋改建成磚造,重建完成之外貌和以往相似。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43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