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水醮】 醮的種類極多,一般常舉行的有祈安清醮、水醮、火醮、慶成醮、王醮。
(一)建醮的由來:「醮」本係中國古代祭名,為祭神之意,漢末道教盛行之後逐漸衍變成「僧道設壇祭神」的專有名詞,其原始意義,主要在於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可是,道教通俗信仰隨著人漢人移墾台灣而被導入與生根之後,由於受到閩俗傳統信鬼尚巫之風,與開拓之際所遭遇「毒霧瘴氣」的影響,建醮的目的,遂巧妙的結合了祈神酬恩和施鬼祭魂,而成為規模盛大的祭典。
(二)建醮的種類:醮祭的種類繁多,台灣常見僅祈安醮、瘟醮、慶成醮、火醮等。
其中,慶成醮係慶祝廟宇的落成,而常與祈求平安的祈安醮並行實施,合稱「祈安慶成醮」,醮祭中也以此者居多。
因凶荒成瘟疫流行,而祈禱平安瘟醮,以及為水、火災死者祈福的水醮、火醮,都較少見,往往附屬於祈安慶成醮儀式中舉行。
以醮期的天數分,則有一朝醮、二期醮、三朝醮、五朝醮等,其中以長達五天的五期醮規模最為盛大。
三朝醮次之;
但因儀式內容相當充實,媲美大醮,且較易舉行,故三朝醮多被視為標準規模的關係。
(三)建醮的時間:民間舉行建醮的時間,多集中季秋以至仲冬,也就是農曆九、十、十一月三個月,這時正好是傳統農村社會收割後閑暇之期,過早則農稼正忙,無暇顧及;
過遲則新年將屆,有所不宜。
這也可見,民間大祭典和生活的季節性之間的密切配合。
水醮:由於從前的水利工程不甚完備,河川經常氾濫成災,淹失良田、村莊,災區居民為祈求往後平安,乃行水醮以祭水神並祀冤死水中的孤魂野鬼;
此外也有人視一般醮祭中的放水燈或請水儀式為水醮之一類。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62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