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8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文●祭祀圈】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3-24 09:30: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人文●祭祀圈

 

地方社區居民基於對天地神鬼共同祭祀所形成的義務性祭祀組織。

 

祭祀圈起源於中國古代的社祭,藉由舉行共同祭祀以維持里社的凝聚力。

 

祭祀圈通常以一個角頭、一個或數個村莊、一個鄉鎮為範圍,範圍大小顯示出不同的層級。

 

在鄉鎮範圍內有不同層級的祭祀圈結構,也有鄉鎮並沒有全鄉鎮性的祭祀圈。

 

這種層級性結構(hierarchicalstructure)建構出臺灣漢人社會地域組織的基礎樣貌。

 

祭祀圈是傳統臺灣漢人社會相當具有主導性的力量,自從日治時期日本學者岡田謙用來探討臺北士林的村落社會,並指出祭祀圈與市場圈和通婚圈有很大關連。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美學者對臺灣地方社會的研究,也有類似探討,例如美國學者桑高仁(StevenSangren)以地域性的祭典組織(territorialcult)一詞,說明桃園大溪的公眾祭祀,為地方社會文化系統的運作。

 

此外也有以廟宇社區、慶典組織、街坊祭典組織做為研究用詞,皆印證祭祀圈在臺灣社會實際存在。

 

祭祀圈以社區共同祭祀地方公廟所供奉的主神為主要象徵,作為一境之主,神祇藉著祂的神力及五營兵將的協助,維護地方的平安;

 

地方民眾在神誕日舉行千秋聖誕祭典並遶境巡行,以祈求合境平安。

 

共同祭祀並依歲時習俗,年初向神祈求平安,年末向神祈謝平安,七月普度,八月演出土地公戲等,各地的祭祀活動大同小異。

 

居民在地方頭人(負責廟宇興建與管理)的帶領下,以卜選頭家、爐主的方式負責一年當中的祭祀,以收丁口錢的方式收集祭祀費用,並有角頭輪祀的方式,以及神明會、轎班會、曲館、武館等地方性組織,來維持共同祭祀,目的是要營造社區的共同意識與集體情感。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797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5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7 00:51 , Processed in 0.23437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