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1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文●福德正神】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3-24 09:30: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人文●福德正神

 

土地之神,也是社區的守護神。

 

俗稱土地公,又有「土治公」、伯公、后土、社神等名稱。

 

福德正神代表臺灣人對土地的意識、信仰,也是自然與人文的中介,也蘊含社區的福祉之價值觀與正當性。

 

臺灣在不同時期與不同族群背景下,形成不同型態的土地公:從自然環境而生的自然崇拜,如:大樹公、石頭公、洞穴崇拜、蛇崇拜,或有應公升級等土地公;

 

也有從原住民土地崇拜轉化的土地公,如:太麻里原住民起源地、大社鄉(註1)平埔族之石頭崇拜均稱為土地公;

 

但最主要的是明、清時期,漢人移民大量入墾,傳說中(明嘉靖年間)打狗哨船頭的土地公是最早設立的土地公。

 

臺灣漢人的土地公有散在田頭、田尾的「田頭土地」,有位在墓地的「墓頭土地」,有位在入山處的「坑門土地」,有設在店家的「店頭土地」,最多的則是位在庄頭、庄尾的「庄頭土地」,也有私祀的土地公。

 

庄社性的土地公在傳統城市中演變為「市街土地公」,如臺南府城的頂土地公、下土地公。

 

清代施琅〈祭臺灣山川后土文〉,帶來國家祀典制度的后土,從澎湖馬公城,到府城、縣城,設立「官祀土地公」,如臺南市景福祠等。

 

從日治到國民政府時期,在都市化過程中,形成「都市型土地公廟」(如臺中市至少有195座)。

 

臺灣民間社會逐漸聯結形成跨區域土地公祭祀,如車城福安宮,每年土地公祭,一日高達3千座廟宇前來進香,等於全臺社區社神總動員。

 

隨外籍配偶移民來臺,又帶來新的越南、泰國土地公。

 

加上漢人「死後世界」的后土、佛教「閔公」與「地界」相關的祭祀,臺灣形成全世界土地公信仰、祭祀類型最豐富的地區。

 

臺灣的福德正神節慶儀式,主要在農曆2月2日、8月15日土地公生日時舉行祭典;

 

有些庄社每天晨昏定時燒香祭祀,各村常設有「土地公會」、「福德會」祭祀。

 

保存「吃土地公福」、燒土地公金、演土地公戲等習俗。

 

臺灣土地公造型有員外、官員、戴宰相帽及客家塚型;

 

也有木牌,或一顆石頭、三顆石頭等。

 

材質上,有一紙、二土、三石、四木、五瓷的說法;

 

美濃多為土塑,三義以木雕為多。

 

陪祀有土地公婆、文武判官、招財、進寶童子等。

 

隨不同空間型態,形成農業神、財神、陰神等不同性格。

 

神像上有持元寶、如意及枴杖等。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4437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5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3 06:31 , Processed in 0.12500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