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05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文●艋舺龍山寺】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3-24 09:01: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人文●艋舺龍山寺

 

艋舺龍山寺初建於清乾隆三年五月十八日(西元1738年),至五年二月八日落成。

 

建寺的費用是由晉江、惠安與南安等所謂三邑人所捐獻。

 

後又有泉郊武榮的貿易商人出資增建後殿,供奉天后、五文昌及關帝。

 

乾隆時期龍山寺即已形成了前殿、正殿與後殿的三殿式格局。

 

嘉慶十九年(西元1814年)六月五日,龍山寺建築毀於一場地震,三邑人於是倡議捐獻資金以重建,經過幾個月籌款,同年十月十八日開工重建。

 

這是艋舺龍山寺第二次的大修建,它的形式為清代中期台灣較大寺廟常採用的院落型三殿式格局。

 

嘉慶二O年(西元1815年),龍山寺大地震之因,除佛座以外全建築物倒壞。

 

道光二二年(西元1842年),泉郊之船,遭海難,祈求龍山寺媽祖,而被救,泉郊人士,奉納「水德揚靈」匾額答其恩。

 

大正八年(西元1919年,即民國八年)時,棟樑皆遭蠹蝕之害,而且壁柱丹青剝落,情況十分危岌,地方有力人士遂又倡議修建。

 

經過籌募款項之後,於西元1920年元月十八日正式動工,至四年後的三月十二日落成。

 

民國三四年(西元1945年),受美軍空襲轟炸,中殿及右廂燒毀,諸佛像除中殿觀音菩薩被燻黑無燒外全盡火化。

 

艋舺龍山寺可說是一座由清代、日治時代與光復後三段時期綜合表現的寺廟藝術。

 

龍山寺不僅是台灣頗據代表性的大寺廟,它在台北的發展史上也佔有一席地位。

 

龍山寺的建築和裝飾,有不少全台首創的作法,技巧豐富多變,不但在當時獨樹一幟,更造成其他廟宇紛紛仿效,為台灣的寺廟建築帶來重大的影響。

 

屋頂形式:變化多端,尤其是前殿正中央的形式,五門兩側的西式小山牆,以及鐘鼓樓,都是當時台灣首次出現的作法。

 

藻井天花:殿堂內部天花板的作法,有平頂彩繪的『天花』,也有富麗奇巧的螺旋形『藻井』。

 

尤其正殿內的藻井,更是巨大罕見。

 

木雕彩繪:屋簷下方的樑架,有繁密的木雕和彩繪。

 

其中作成網目形的『如意斗栱』,特別細緻華美,是當時台灣首見作法,造成其他寺廟普遍仿效。

 

石雕:刻工細膩、技法多變,非常值得觀賞,蜜佈在牆壁和柱上的石雕人物、花鳥、聯對,琳琅滿目、美不勝收。

 

此外,三川殿還有台灣唯一的鑄銅龍柱,造型生動靈活,極為難得。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6274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5 收起 理由
左輔 感謝發表文章。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7 16:10 , Processed in 0.08984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