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金山,銀山】 金山、銀山依台灣傳統習俗親人過世必須每七天做一次法事,共做七次,稱做旬,做旬的第三週稱「三七」又稱「查某囝旬」,出嫁的女兒孫女必須出資糊製一對金銀山,以報答親恩,並顯示死者的哀榮。
所以金山、銀山又稱女兒山,原本出嫁女兒負責金山,出嫁孫女負責銀山,若孫女未出嫁,則全由女兒負責,現在多半沒細分。
金山銀山是用金箔紙和銀箔紙揉捏糊貼成山的形狀。
金山的金為陽光,代表天府,由金獅背負,山上的戲目是封神榜裡的天神,下層兩角落分別是騎黃虎的趙公明、騎白馬的楊戩,上層中間一定是山神,旁邊分別是白鬚老者姜子牙、三太子哪吒,其餘還有妲己、琵琶精、雉雞精及兵士,位置不固定。
銀山的銀白是水,代表水府,由銀象背負,山上所演的戲目是白蛇傳中的白蛇鬥法海,土地公站在上層中央,其餘位置不固定,通常青蛇白蛇一組,法海許仙一組,鯉魚精、蛤精與墨魚精一組。
以上每尊紙偶腳下都貼上一朵雲,表示騰雲駕霧。
也有省略紙偶,省略金獅、白象的,但均會以雲朵做裝飾。
這些戲目讓往生者觀戲,增加喪葬行列的熱鬧排場,眾神仙也是種護持。
金山銀山的底座通常做花瓶或花籃形,高度約110公分,和一般普遍被使用的長方體不同,用意只在美觀而已。
簡略的金山銀山是附著在靈厝的兩旁,以金銀色紙揉皺,貼出象徵性的小山形。
金山在靈厝的左邊,銀山在右邊。
在普度的場合也會用到金山、銀山,以竹篾紮成山形:凸形立面、凸形斜坡或三圓立面加斜坡,也有在頂端加上太陽,立面和斜坡糊滿金色銀色紙,以雲草文裝飾。
排場大的普度,山上會裝飾戲齣,如同喪葬所用的金山銀山。
據說是為好兄弟準備的盤纏,象徵金銀堆成山;
也有說它們的作用是提供鬼魂看戲,增加熱鬧程度。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21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