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東番記〉】 明陳第著。
萬曆30年(1602)沈有容將軍率領21艘軍艦攻打窩藏在台灣附近的倭寇,陳第原為平倭名將戚繼光之參謀,也隨著軍隊來到臺灣。
亂平之後,軍隊停泊於大員(安平)20多天。
當地的原住民頭目大彌勒率領族人數十位,設宴款待,獻鹿餽酒,以感謝軍隊替他們除去倭寇,陳第於此期間走訪西拉雅族人,對其風土民情有所認識。
陳第回鄉後與友人陳學尹提及在台之見聞,陳學尹鼓勵陳第記錄下來,於是1603年寫成1500字左右的〈東番記〉。
此記可說是中國政治勢力介入台灣當地的開始,是研究台灣古地理及原住民生活的重要史料。
由於台灣原住民本無文字,因此17世紀以前的面貌只能藉由此文來了解,但陳第限於時空,所敘述的範圍大約在台灣西南沿海一帶,但已是記錄西拉雅族最早的文獻之一。
其內容涵蓋婚喪習俗、物產、器具、飲食、耕獵漁戰、衣飾等,極其詳盡。
像文中提及此族為母系社會,女性才有繼承權,故女勞男逸。
無時間觀念,不知自己年歲。
人死以火烘乾,屍體直接置於屋內,屋壞重建時才將死者直立置於地下,若屋不重建則屍體不埋。
平時不許私自捕鹿,必冬季集體行動,捕獲如山丘一樣高的鹿。
喜食鹿腸中未消化之草,名百草膏,不食雞,養雞只為拔其尾毛裝飾旗子。
害怕接近海,所以不會駕駛小船,只能於溪澗捕魚。
不穿衣服,婦女只著草裙,也不穿鞋,但健步如飛,能走數百里。
男子戴耳環,女子斷兩旁二齒以為裝飾。
這些風俗習慣有些已無法探尋踪跡,尤其平埔族群因居平原,從明鄭時期就開始與漢人接觸,漢化非常迅速,可知〈東番記〉確實留下台灣早期人類學重要的記載。
(黃美玲撰寫)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47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