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23 00:57 編輯
【史學●《清一統志臺灣府》】
將《嘉慶重修一統志》(1842)「臺灣府」部分整編而成書,許邦光原纂。
「一統志」肇始於元代。康熙25年(1686)3月,詔令編纂《大清一統志》,初由內閣學士徐幹學主持,體例原則上仿照《大明一統志》,至乾隆8年(1743)書成,共342卷,俗稱乾隆《舊志》;
因內容載至康熙為止,故世稱康熙《大清一統志》(以下簡稱「初修本」)。
初修本既成,後又有續修、重修之作。
乾隆29年(1764)詔令續修本志,由和珅奉敕纂修,紀昀等擔任補纂工作,乾隆49年(1784)纂輯完成,共500卷,體例同「初修本」,並添增新疆地區,又稱乾隆《大清一統志》(以下簡稱「續修本」)。
嘉慶17年(1812)4月詔令重修,內容取材至嘉慶25年(1820)止,故稱嘉慶《重修一統志》(以下簡稱「重修本」)。
全書體例沿續修之舊,略有增補,合計為560卷;
另加〈凡例〉、〈目錄〉二卷。
悉抄《舊志》,稍有修改;
體例、考訂也更為完整精詳,遜清之世,未及付梓。
進呈本內未列修志職名,然領銜上奏者,乃國史館總裁大學士穆彰阿。
參與纂修者,先後有提調總纂官潘錫恩、總纂纂修官廖鴻荃等,校勘官則有宗稷辰、賀式韓、沈維鈺。
「重修本」目前所知之完整版本,為1927-1928年間,上海涵芬樓據清史館藏進呈寫本攝照,於1934年4月影印出版,書名題為《嘉慶重修一統志》,收入《四部叢刊‧續編‧史部》(以下簡稱「四部叢刊本」)中。
1960年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則根據「四部叢刊本」摘錄卷四三七「臺灣府」部分,整編成書,題名《清一統志臺灣府》,列屬《臺灣文獻叢刊》標點本第六十八種(以下簡稱「文叢本」);
書中補入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有關澎湖等資料。
1984年成文出版社「中國方志叢書」再從四部叢刊本抽出卷四三七「臺灣府」部分翻攝,收入《臺灣府職方彙編》中,書名題為《嘉慶重修大清一統志臺灣府》。
此外國立中央圖書館(今國家圖書館)曾將「初修本」、「續修本」及「重修本」中,有關臺灣、福建的部分抽出影印出版,名為《大清一統志臺灣府》,係由協修官許邦光纂、總纂官廖鴻藻覆輯、校對官彭作邦校。
廖鴻藻,字應祉,號儀卿,福建閩縣(今閩侯縣)人。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56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