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4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史學●臺灣中小企業】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3-21 05:46: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史學●臺灣中小企業

 

依法辦理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資本額、營業額、僱用員工數在法定額度以內的企業。

 

其中製造業、營造業等之實收資本額在新臺幣8000萬元以下,或經常僱用員工數未滿200人者;

 

農林漁牧業、批發及零售業、住宿及餐飲業、金融及保險業等,前一年營業額在新臺幣1億元以下者,或經常僱用員工數未滿50人者。

 

臺灣中小企業開活躍於經濟舞臺,是隨著1970年代民營企業成為集團企業而出現。

 

此一時期中小企業蓬勃發展,也是出口的主要承擔者,更是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

 

1966-1991年中小企業的行業結構,除了礦業及土石採取業、水電燃氣業、其他服務業及其他營利事業,家數稍有變動外,各業的家數都呈現成長的態勢,其中1/2以上的家數集中在商業,資本額與技術門檻不高,商店多以此一型態存在。

 

另外,製造業、其他服務業及其他營利事業比例平均16.15%與13.74%,其中製造業的比重逐年上升,其他服務業及其他營利事業則逐年下降,其他行業如運輸倉儲通信業、金融保險不動產及工商服務業與營造業,雖然比重不大,但是呈現逐年攀升的趨勢,這與大型連鎖零售業與量販店的興起,使中小企業逐漸從商業向其他行業流動有關,惟各業之消長速度與變化並不明顯,中小企業行業結構比例並未有太大的變化。

 

中小企業的產值,1976年為5,136億元,1986年為2兆564億元,10年間成長率300%。

 

就產值結構而言,以商業部門最為突出,從1976年的占88.48%,1986年占84.94%,隨著經營型態逐漸轉向大型連鎖店之趨勢,呈現下降的現象,但始終維持在80%上下。

 

工業部門的中小企業產值,比例有上升趨勢,其中營造業所占比重平均為47.27%,製造業占31.39%。

 

1976年營造業產值占工業產值的38.51%,製造業占27.32%,但1976年營造業僱用之員工人數占工業僱用總人數的14.37%,製造業占83.36%,製造業的就業比例高但產值比例低,這與從事勞力密集的製造業之產品附加價值低有關。

 

1970年代是中小製造業蓬勃發展、臺灣出口擴張時期。

 

製造業中產出貢獻最突出的產業如電機及電器業、成衣業、塑膠及其製品業,在此一時期出口貢獻名列前茅;

 

就資本額而言,1970年代資本額新臺幣100萬以上的中小製造業,具有濃厚的出口傾向,從1972年的55.68%、1976年56.84%,至1983年為75.06%。

 

此外,藉由外商的技術轉移、擴散及轉包制度的配合,中小企業的平均營業收入顯著成長,平均每年成長率為15.11%,而平均外銷收入的成長率亦有19.28%,顯示中小企業營業收入的成長皆來自於外銷收入,1980年以後平均外銷收入的成長率為28.49%,說明外銷對於中小企業重要性。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3936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6 05:51 , Processed in 0.07812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