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1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史學●金門富國墩(復國墩)遺址】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3-20 12:25: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21 06:48 編輯

史學●金門富國墩(復國墩)遺址

 

復國墩遺址是存在於金門島上的重要遺址,位於福建省金門縣金湖鎮溪湖村。

 

1960年代末期國立台灣大學地質學系林朝棨教授於地質調查過程中發現金門復國墩貝塚遺址,並進行小規模發掘;

 

張光直先生在1970年代曾經指出大坌坑文化為東亞三大農業重心之一,以根莖的種植為主,1980年代張光直先生提出中國考古學中之交互作用圈,大坌坑文化代表著中國東南沿海7000-5000年前的史前文化體系,復國墩遺址即為大坌坑文化在中國東南沿海的代表,與台灣的大坌坑文化之間有明顯的互動關係,且可能屬於同一史前文化體系,因此長年來學術界大體接受復國墩遺存即代表著中國東南沿海具大坌坑文化類似的文化體系。

 

復國墩遺存的年代,大致在距今5800-8000年前,人群生活形態以採集、魚獵為主,農業證據並不明顯,聚落範圍較小,因此遺留的遺址面積通常不大。

 

復國墩遺址可以歸屬於華南的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

 

復國墩遺址當為目前以福建為中心之亞洲大陸東南沿海區域所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復國墩遺址目前所代表的意義有以下二點:一、復國墩遺址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所具備的考古學證據,可能可以解決台灣史前史上,乃至於大洋洲考古學上的一個重要問題,亦即南島語族起源的問題。

 

二、復國墩遺存及其較晚階段者,代表著其地點曾在福建沿海經金門、澎湖到台灣南部這一條文化接觸路線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這一條文化接觸路線上,當時除了物品、概念的傳播上,不排除有從福建到金門、澎湖至台灣南部一帶之人的移動、擴散的可能性。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6420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6 10:35 , Processed in 0.10937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