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20 21:14 編輯
【史學●龍泉寺遺址】
龍泉寺遺址位於高雄市鼓山區龍井里,地處高雄平原-壽山隆起珊瑚礁山腰東側緩坡,海拔高度約20-70m,大致可見有兩地點,一為龍泉寺西南側之果園區,範圍約由龍泉寺後方起,至慈恩塔後方一帶;
另一則為龍泉寺後方無名小溪及其支流兩側,範圍可至沉砂池一帶;
土壤為黃壤,偶見珊瑚礁。
遺物分布在果園區中以山腰中段較密集,往上趨少,密度不高;
而小溪區則多分布於溪谷兩側,文化層深度約在20-80cm不等,貝塚堆積密度高。
文化分類上屬於蔦松文化時期的龍泉寺類型,距今約2000-400年。
本遺址又稱”內惟遺址”或”內惟龍泉寺小溪貝塚”,1936年左右被發現,1938年土屋恭一進行調查,之後分別由1941年國分直一,1977-1979、1985、1993年劉益昌先生,1994年10月中研院計畫等覆查與試掘,為高雄市周緣史前遺址保存狀況最好者。
遺址中有貝塚遺跡,出土遺物內容在陶器方面,橙色夾砂板岩細砂陶為素面,見罐形器口部;
橙色泥質陶與灰黑色泥質陶見有陶環,另出土有微量橙色夾粉質顆粒近泥質陶。
石器方面有磨製斧鋤形器、磨石、矛鏃形器。
其他有貝輪、火燒珊瑚礁岩塊、獸骨、骨針等。
生態遺留有豬、水鹿、家犬骨、貝殼、魚骨等。
此遺址據傳為早期平埔族打狗社的生活遺跡,其中的貝塚乃早期原住民食用貝類後的垃圾堆,內容相當豐富,包含文蛤、火蛤、牡蠣等。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33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