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辨證錄】

 關閉 [複製鏈接]
1041#
 樓主| 發表於 2013-2-2 16:43:29 | 只看該作者

膏粱子弟


多食瓜果,以寒其胃,忽感暑氣,一時猝倒,是中暑也。


蓋膏粱之人,天稟原弱,又加多欲,未有不內寒者也。


復加之瓜果,以增其寒涼,內寒之極,外熱反易於深入。


陰虛之人,暑氣即乘其虛而入之。


治法不可祛暑為先,必須補氣為主。


然既因陰虛,以至陽邪之中,似宜補陰為主。


不知陽邪之入脾,依陰氣也。


補陰則陰氣雖旺,轉為陽邪之所喜,陽得陰而相合,正恐陰弱不能相配,若一旦助其陰氣,無論陰難卻陽,而陽邪且久居之而生變矣。


惟補其陽氣,則陽氣健旺,益之散暑之味,則邪陽不敢與正陽相敵,必不戰而自走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42#
 樓主| 發表於 2013-2-2 16:43:48 | 只看該作者

方用


人參(五錢) 茯神(五錢) 白朮(五錢) 香薷(二錢) 白扁豆(二錢) 陳皮(五分) 甘草(一錢) 水煎服。


一劑氣回,二劑暑盡散。


此方名為散暑回陽湯,方中參、苓、朮、豆俱是健脾補氣之藥,以回其陽。


用香薷一味,以散其暑。


何多少輕重之懸殊乎?


不知陰虛者,脾陰之虛也。


脾雖屬陰,非補陽之藥不能效。


況陽邪甚盛,非多用何以相敵乎。


倘少少用之,恐有敗衄難遏之虞,即或取勝,暑退而元氣未能驟復。


與其暑去而後補陽,何若於邪旺之日,而多用之,正既無虧,而邪又去速之為益哉。


此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樓主| 發表於 2013-2-2 16:44:03 | 只看該作者

加味四君湯


亦效。


人參 白朮(各五錢) 甘草 香薷(各一錢) 茯苓(三錢) 炮薑(三分) 水煎服。


二劑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44#
 樓主| 發表於 2013-2-2 16:44:20 | 只看該作者

中暑氣不能升降


霍亂吐瀉,角弓反張,寒熱交作,心胸煩悶,人以為暑氣之內熱也,誰知是陰陽之拂亂乎。


人身陰陽之氣和,則邪不能相干。


苟陰陽不能相交,而邪即乘其虛而入之矣。


且邪之入人臟腑也,助強而不助弱,見陰之強而即助陰,見陽之強而即助陽,夏令之人多陰虛陽旺,邪乘陰虛而入,本欺陰之弱也。


然見陽氣之旺又助陽而不助陰。


陰見邪之助陽也,又妒陽之旺而相戰,陽又嫌邪之黨陽也,欲嫁其邪於陰,而陰又不受,於是陰陽反亂,氣不相通,上不能升,下不能降,霍亂吐瀉拂於中,角弓反張困於外,陰不交於陽而作寒,陽不交於陰而作熱。


心胸之內竟成戰場之地,安得而不煩悶哉。


然則治法和其陰陽之氣,而少佐之以祛暑之劑,緩以調之,不必驟以折之也。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45#
 樓主| 發表於 2013-2-2 16:44:38 | 只看該作者

和合陰陽湯


人參(一錢) 白朮(二錢) 茯苓(五錢) 香薷(一錢) 藿香(一錢) 蘇葉(一錢) 厚朴(五分) 陳皮(三分) 枳殼(三分) 砂仁(一粒) 天花粉(一錢) 水煎探冷,徐徐服之。


一劑陰陽和,二劑各症愈,不必三劑。


此方分陰陽之清濁,通上下之浮沉,調和於拂逆之時,實有奇功,以其助正而不增火,祛邪而不傷氣,化有事為無事也。


此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46#
 樓主| 發表於 2013-2-2 16:44:54 | 只看該作者

加減六君湯


亦效。


人參 茯苓 白芍(各三錢) 白朮(一兩) 香薷(一錢) 砂仁(一粒) 陳皮(五分) 半夏(一錢) 水煎服。


一劑即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47#
 樓主| 發表於 2013-2-2 16:45:11 | 只看該作者

中暑熱之氣


腹中疼痛,欲吐不能,欲瀉不得,此名為干霍亂也。


夫邪入胃中,得吐則邪越於上,邪入腹中,得瀉則邪趨於下矣。


邪越於上,則邪不入於中,邪趨於下,則邪不留於內。


今不吐不瀉,則邪不上不下,堅居於中焦。


譬如賊人反叛,雖四境安寧,而一時生變喋血於城門,橫尸於內地,斯時非奮罔顧身之將,號召忠勇,冒矢石而奪門靖難,烏能安反側於頃刻,定禍患於須臾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48#
 樓主| 發表於 2013-2-2 16:45:28 | 只看該作者

治法急用


人參(一兩) 瓜蒂(七個) 水煎一大碗。


飲之即吐,而愈矣。


此方名為人參瓜蒂散。


此等之病,脈必沉伏,不吐則死,古人亦知用瓜蒂吐之,但不敢加入人參耳。


蓋此症原因,胃氣之虛,以致暑邪之入,今加大吐則胃必更傷,非用人參則不能於吐中而安其胃氣也。


且胃氣素虛,而暑邪壅遏,雖用瓜蒂以吐之,而氣怯不能上送,往往有欲吐而不肯吐者,即或動吐,而吐亦不多,則邪何能遽出乎。


惟用人參至一兩之多,則陽氣大旺,力能祛邪而上涌。


況得瓜蒂以助之,安得而不大吐哉。


邪因吐而遽散,而正氣又復無傷。


譬如內亂一定而民安物阜,仍是敉寧之日,何至動四郊之多壘哉。


此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49#
 樓主| 發表於 2013-2-2 16:45:46 | 只看該作者

參蘆湯


亦佳。


人參蘆(二兩) 煎滾湯(一碗,和之井水一碗,少入鹽和勻飲之,以鵝翎掃喉,引其嘔吐,吐出即安,然不吐而能受,亦愈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50#
 樓主| 發表於 2013-2-2 16:46:06 | 只看該作者

中暑熱極發狂


登高而呼,棄衣而走,見水而投,人以為暑毒之侵,誰知胃火之相助乎。


夫暑熱之入人臟腑也,多犯心而不犯胃。


蓋暑與心俱屬火也,胃則心之子也,胃見暑邪之犯心,即發其土中之火以相衛。


胃乃多氣多血之府,火不發則已,發則其酷烈之威,每不可當。


暑邪畏胃火之強,益遁入於心,而心又喜寒不喜熱,畏暑邪之直入,不敢自安,胃火怒,暑邪之直入於心中而不出,乃縱其火,以焚燒於心之外,心又安禁二火之相逼乎?


勢必下堂而走,心君一出,而神無所依,於是隨火熾而飛越。


登高而呼者,火騰於上以呼救援也;


棄衣而走者,憎衣之添熱也;


見水而投者,喜水之克火也。


此時心中無津液之養,皮膚之外,必多汗出亡陽,是陰陽兩竭之病,至危至急之候。


苟不大瀉其火,則燎原之焰,何以撲滅乎。


方用三聖湯:人參(三兩) 石膏(三兩) 玄參(三兩) 水煎數碗,灌之,一劑狂定,二劑神安,不可用三劑也。


另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51#
 樓主| 發表於 2013-2-2 16:46:22 | 只看該作者

緩圖湯


玄參(二兩) 人參(一兩) 麥冬(一兩) 青蒿(一兩) 水煎服。


二劑而暑熱兩解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52#
 樓主| 發表於 2013-2-2 16:46:37 | 只看該作者

三聖湯


用石膏至三兩,用人參、玄參各至三兩,未免少有霸氣。


然火熱之極,非杯水可息,苟不重用,則爍干腎水立成烏燼。


方中石膏雖多,而人參之分兩與之相同,實足以驅駕其白虎之威,故但能瀉胃中之火,而斷不至傷胃中之氣。


玄參又能滋潤生水,水生而火尤易滅也。


至於緩圖湯不用石膏者,以胃中之火既已大瀉,所存者不過余煙斷焰,時起時滅,何必再用陰風大雨以洗濯之?


故又改用麥冬、青蒿既益其陰,又息其火,使細雨綢繆之為得也。


或問:因暑發狂,似宜消暑,乃三聖湯但瀉火而罔顧暑,何以能奏功耶?


不知暑亦火也,瀉火即瀉暑矣。


使瀉火之中加入香薷、藿香清暑之藥,則石膏欲下降,而香薷、藿香又欲外散,轉足以掣石膏之手,反不能直瀉其火矣。


此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53#
 樓主| 發表於 2013-2-2 16:46:52 | 只看該作者

三清湯


救之亦神。


玄參(四兩) 石膏(一兩) 青蒿(一兩) 水煎服。


一劑即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54#
 樓主| 發表於 2013-2-2 16:47:09 | 只看該作者

中暑熱症自必多汗


今有大汗如雨,一出而不能止者,人以為發汗亡陽必死之症也,誰知是發汗亡陰之死症乎。


夫暑熱傷心,汗自外泄,然而心中無汗也,何以有汗?


此汗乃生於腎,而非生於心也。


蓋心中之液,腎生之也,豈心之汗非腎之所出乎。


雖汗出亡陽,乃陽旺而非陰虛。


但陰不能制陽,而陽始旺;


亦陰不能攝陽,而陽始亡。


顧陰陽原兩相根也,陰不能攝陽,而陽能戀陰,則陽尚可回於陰之中,而無如其陽一出而不返也。


陰根於陽,見陽之出而不留,亦且隨之俱出,罄其腎中之精,盡化為汗而大泄,試思心中之液幾何,竟能發如雨之汗乎?


明是腎之汗而非心之汗也。


汗既是腎而非心,則亡亦是陰而非陽矣。


然則聽其亡陰而死乎,尚有救死之法在。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55#
 樓主| 發表於 2013-2-2 16:47:26 | 只看該作者

救亡生陰丹


人參(二兩) 熟地(四兩) 山茱萸(二兩) 北五味(五錢) 茯神(一兩) 白芍(一兩) 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56#
 樓主| 發表於 2013-2-2 16:47:42 | 只看該作者

此方熟地、山萸、五味子均是填精補水之味


茯神安其心,白芍收其魂,人參回其陽,此人之所知也。


陰已外亡,非填其精髓,何以灌注涸竭之陰;


陽已外亡,非補其關元,何以招其散失之陽。


山茱、五味補陰之中,仍是收斂之劑,陰得補而水生,則腎中有本;


汗得補而液轉,則心內無傷。


又得茯神以安之,白芍以收之,則陽回陰返,自有神捷之機也。


此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57#
 樓主| 發表於 2013-2-2 16:47:58 | 只看該作者

人參青蒿湯


亦神。


人參(二兩) 生地 麥冬(各一兩) 青蒿(五錢) 北五味子(一錢) 水煎服。


汗止即生,否則無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58#
 樓主| 發表於 2013-2-2 16:48:18 | 只看該作者

中暑熱極


妄見妄言,宛如見鬼,然人又安靜不生煩躁,口不甚渴,此是寒極相戰,寒引神出,有似於狂,而非熱極發狂也。


夫中暑明是熱症,何以熱能變寒而有似狂之症也?


蓋其人陰氣素虛,陽氣又復不旺,暑熱之邪乘其陰陽兩衰,由肺以入心。


而心氣不足,神即時越出以遁於腎,而腎中陰寒之氣上升,則暑自出於心之外,流連於肺經之內矣。


暑邪既已退出於心外,而心君尚恐暑邪之來侵,乃依其肝木之母以安神。


心神入於肝則肝魂不寧,乃游出於軀殼之外,因而妄見鬼神,而妄言詭異也。


魂既外游,而神居魂室,反得享其寧靜之福。


況肝木原無火旺,而腎中陰寒之氣,相逼心君,正藉以杜暑邪之侵,且恃之無恐,何生煩躁乎?


惟是肺氣獨受暑邪,火刑金而作渴,然腎見肺母之被刑,乃陰寒之氣直沖而上以救肺,故口雖渴而不甚也。


然則治法奈何?


散肺中之暑邪,補脾胃之土氣;


土氣一旺而肺氣亦旺矣。


肺旺可以敵邪,又得散邪之藥,自然暑氣難留,暑散而魂歸神返,必至之勢也。


方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59#
 樓主| 發表於 2013-2-2 16:48:36 | 只看該作者

護金湯


麥冬(一兩) 人參(三錢) 百合(五錢) 茯苓(三錢) 紫菀(一錢) 香薷(一錢) 甘草(一錢) 水煎服。


二劑即愈。


此方但補肺脾胃之氣,不去救心以益寒,不去助腎以瀉火,不去補肝以逐神,而魂自歸肝,神自返心者,以邪有所制,何必逐邪之太甚,正未大虛,何必補正之太多。


不可因邪居於上而下治,正輕於下而重治也。


此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60#
 樓主| 發表於 2013-2-2 16:48:51 | 只看該作者

人參麥冬湯


亦妙。


人參(二兩) 麥冬(三兩) 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22 23:14 , Processed in 0.116215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