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0081|回復: 105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丹溪手鏡】

 關閉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21 14:34: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丹溪手鏡


書名  丹溪手鏡


作者  朱震亨


朝代  元


年份  公元0年


分類  診治


品質  0%


引自:http://jicheng.tw/jcw/book/%E4%B8%B9%E6%BA%AA%E6%89%8B%E9%8F%A1/index

評分

參與人數 1財富 +5000 銀幣 +10 金幣 +5 學習 +5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樓主| 發表於 2013-1-21 14:36:07 | 只看該作者


居常每遇岐黃家抵掌醫術,輒曰:丹溪朱先生《心法》曰,是會通《素》《難》之精,而折衷仲景、東垣、戴人諸家,以集其成者也。


每拈一方,曰:是從先生舊方增減其間。


蓋人人飲食、寒溫、災祥、生死於是,而不識先生為何他人也。


丙辰,令義烏,而乃知先生義烏人也。


求其書,自《心法》諸刻以外,無聞焉。


己未,兼攝吳寧,得其刻在吳寧暑中,曰《丹溪纂要》,即吳寧盧子從其所刻石缽《薈叢》、


《鉤玄》諸書,刪正向,裁取之者也。


急模數本以歸,以為先生之真傳真印盡是矣。


辛酉之秋孟,一日課諸生於司,學博陳先生曰:聞丹溪有秘傳,在其後裔而秘不傳也。


余曰,果有傳矣,安得秘之,當為君急索之。


俄而審編於庭,而先生之裔適至,詰之,則曰:先人手授有《手鏡》、《樵隱》二帙,藏之久矣,未敢示人也。


越日,而即以其二書至。


夫先生之書傳三百年矣,前之令茲土者,亦嘗訪而閱之矣。


即余之竊祿亦已五年所矣,而任滿將解之時,乃始聞於陳先生。


以是日聞於陳先生,即以是日得於其裔。


三百年而未行其書,一日而行之;


五年而未得其書,一日而得之。


豈先生之靈有以啟余與陳先生之靈而衍其傳乎?


天下萬世之靈有以啟余與陳先生與先生之靈而延其幾墜,廣其未盡乎?


先生生於元之末,以先生之才之識,豈不能擘畫世務而一試於化,而僅以其醫術試,而後乃顯於我太宗文皇帝之朝,則後,日以醫顯,當日實以醫隱也,托之醫而浮沉身名之間者也。


先生初游許文懿公門,潛心理學,得考亭之緒,故自敘其刻曰


《格致余論》。


夫醫出之格致之余,則此物此知即修正誠之真脈所衍而流也。


康節先生,以理衍數,雖數亦理;


先生以理精醫,雖醫亦理,醫而出於理,而安得不信,今而傳後哉。


邑歷代故多豪傑君子,秦則顏烏,唐則駱中丞,宋則忠簡公、文清公,元則文獻公、昭代王、龔樓三公,或以孝著,或以忠顯,或以節標,或以文學傳,皆表表為一代人物,至今列俎豆而光史冊,以先生之寄跡於醫,闡醫於道,方之諸君子,寧多讓焉。


董是刻者,醫官丁承祖,承祖醫得先生之精,而人物亦仿佛先生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
 樓主| 發表於 2013-1-21 14:36:52 | 只看該作者

天啟元年,冬孟之吉
 

丹溪先生之書,為世所誦習,如《格致余論》、《局方發揮》、《傷寒辨疑》、《本草衍義補遺》等集,以列於張劉諸大家,毋或敢復置喙矣。


獨《手鏡》一帙,為先生所秘惜,左右行游,常挾與俱,不輕以示人。


迄於今垂三百年,海內之急欲一見之,不啻如長桑陽慶所稱禁方,而不可得,以為殆非人間有也。


不佞嘗為言,明府吳公,乃?得之於其後裔,神物之出,豈有其候耶。


先生之後,興廢者數矣,然皆徒秘其書,相戎毋泄,而不能有所表章,故亦時有魚豕之憾,公於是為一一考正,而命剞劂以廣之。


不佞陽獲卒業焉,其文簡質,而旨奧衍,其洞人之臟腑陰陽,而為之劑,往往於單辭片語,輒能奇中,然大要淵源於黃帝語,非《素問》弗道也。


當勝國時方行陳師文裴宗元所定大觀二百九十七方,相率為《局方》之學,先生獨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
 樓主| 發表於 2013-1-21 14:39:08 | 只看該作者

醫家源流


帝王世紀云,神農以赭鞭擊草木,審其平毒,旌其燥寒,察其畏惡,辨其臣使,厘而正之,一日之間遇七十余毒,極含氣也,人病四百,藥二百六十有五,乃著《本草》,而醫書之原啟矣。


黃帝深慮人生夭昏凶札,上窮下際,察五氣立五運,洞性命,紀陰陽,亟咨於岐雷而《內經》作,自《內經》而下,藏於有司者,一百七十九家,二百九部,一千二百五十九卷,而後出雜著者不與焉。


夫《內經》謂為黃帝之書,雖先秦之士依仿而托之,其言質奧,而義弘深,實醫家之宗旨,猶吾儒之六經乎。


秦越人《八十一難經》繼作,蓋舉黃帝岐伯之要旨,而推明之,亞於《內經》者也。


漢張仲景本《內經》、《難經》之旨,著《金匱玉函經》及《傷寒》諸論,其論六氣之所傷,最為詳備。


晉王叔和纂岐伯華佗等書為《脈經》,敘陰陽內外,辨三部九候,條陳十二經,洎三焦五臟六腑之病尤為精密,二氏之書,誠千古不刊之典也。


厥後,巢元方著《病源候論》,王?撰《天元玉策》,要皆有所祖述,然元方言風寒二濕,而不著濕熱之說,?推五運六氣之變而患在滯而不通,此其失也。


至唐孫思邈出,以絕人之識篤,濟物之仁,其列《千金方》《翼》,所以發前言啟後學,有功於醫道深矣。


當時,王燾有《外台秘要》,所言方證符證灼炙甚詳,然謂針能殺生人而不能起死人,則一偏之論也。


及宋錢乙、龐安常、許叔微迭興,龐則囿於準繩尺寸之中,許則務在出奇而應變,其術皆本於仲景,惟錢深造仲景之閫奧,建為五臟之方,各隨所宜用,謂肝有相火則有瀉而無補,腎為真水則有補而無瀉,可謂啟《內經》之秘,惜其遺書散亡,出於閻忠孝之所集者,非乙之本真也。


若大觀間,陳師文、裴元宗輩所制二百九十七方,則欲以一定之方,而應無窮之病,識者固知其昧於變通之道矣。


金氏之有中原也,張潔古、劉守真、張子和、李明之四人者作,醫道於是乎中興,潔古治疾一切不以方,故其書不傳。


其學則明之深得之,明之推內外二傷,尤先於治脾土,其為法專於補,其所著《脾胃論》,誠根本之言也。


子和以吐汗下三法,風寒暑濕燥火六門為醫之關鍵,其劑多峻厲,其為法主於攻。


守真論風火之病,以《內經》病機氣宜十九條著為《原病式》,曲盡精微,其治法則與子和相出入者也。


張氏一再傳其後無聞,李氏弟子多在中州,獨劉氏傳之荊山浮圖師,師至江南,傳之宋中人、羅知悌,而南方之醫皆宗之矣。


及元時之言醫者,非劉氏之學,弗道也。


劉李之法雖攻補不同,若會而通之,神而明之者,丹溪人也;


研而精之,化而裁之者,丹溪書也。


上續天潢之正派,下衍濟瀆之遠流者,茲人也,茲書也,吾不知其盡也。


天啟歲重光作噩壯月天醫日宛涇謨觴 山人吳愷茂仁甫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樓主| 發表於 2013-1-21 14:41:39 | 只看該作者

卷之上


評脈(一)


凡男女當以左手尺脈常弱,右手尺脈常盛,為平。


脈諸按之不鼓為虛寒。


脈諸搏手,為寒涼或寒藥致之。


脈兩手相似,而右為甚,或責胃虛。


脈少有力,勝則似止,元氣不及。


脈諸短為虛,諸大為虛。


脈澀而盛大,外怕寒,證名寒中。


注云:寒留於血脈澀,故大也。


脈澀與弦而大,按之有力為實,無力為虛。


脈滑,關以上見為大熱;


關以下見為大寒。


注云:水並於上,從火化;


火並於下,從水化。


脈沉遲,寸微滑者為實。


寸微尺緊,其人虛損,為陰盛陽微故也。


脈小而虛,不可損氣;


脈大而實,不可益氣。


兩寸短小,謂陽不足,病在下。


兩尺不見或短小,乃食塞,當吐之。


兩寸不足,求之脾胃,當從陰引陽。
 

兩尺脈虛為寒,宜薑附。


兩關脈實,上不至發汗,下不至利小便。


兩關沉細,此虛也,宜溫補之。


右腎屬火,補之巴戟、杜仲;


左腎屬水,補之地黃、山茱萸、黃柏。


傷寒,寸脈浮滑者,有痰,宜吐。


雜病,寸脈沉者,屬痰,宜吐。


凡脈有力者為實,無力者為虛。


假令脈浮,則為陽盛陰虛;


脈沉,則為陰盛陽虛。


此有則彼無;


彼有則此無。


又如弦,木實、金虧、土虛也。
 

凡脈來者,為陽為氣;


去者,為陰為血。


假令來疾去遲,為陽有餘而陰不足,故曰外實內虛,出候外,入候內。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
 樓主| 發表於 2013-1-21 14:42:12 | 只看該作者

久新病脈
 

長病脈 虛而澀。虛而滑。虛而緩。虛而弦。虛而結。浮而滑。實而滑。實而大。微而伏。細而軟。如屋漏。如雀啄。如羹上肥。如蜘蛛絲。如霹靂。如貫珠。如水淹。皆死脈也。


卒病與長病條下反者,死候。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
 樓主| 發表於 2013-1-21 14:42:48 | 只看該作者

形脈相應
 

肥人脈細欲絕者死。


瘦人脈躁者死。


身澀脈滑者死。


身滑脈澀者死。


身小脈大者死。


身大脈小者死。


身短脈長者死。


身長脈短者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
 樓主| 發表於 2013-1-21 14:44:46 | 只看該作者

察視(二)


黑氣起於耳目鼻上,漸入於口者死;白色亦然。


赤色見於耳目額上,五日死。


面青目黑,面青目黃,面青目白,面青唇黑,皆死。


面白目黑,面白目白;


面赤目黃,面赤目白;


面黑目白,面黑唇青,面黑目青;


面黃目白,面黃目黑,面黃目赤。


皆死。


張口如魚,出氣不反者死。


循摸衣縫者死。


無熱妄語者死。


遺尿不知覺者死。
 

爪甲青者死。


爪甲肉黑者死。


舌卷卵縮者死。


眉傾目直者死。


唇反人中滿者死。
 

陰陽俱閉失音者死。


神氣不守聲嘶者死。
 

汗出不流者死。


口臭不可近者死。


目直視者死。


肩息者死。


齒 黑色者死。


心絕,肩息回眄目直視者,一日死。
 

肺絕,氣去不反,口如魚口者,三日死。


骨絕,腰脊痛不可反側者,五日死。


脾絕,口冷足腫脹泄者,十二日死。


腎絕,大便赤澀下血,耳干腳浮,舌腫者,六日死。


筋絕,魂驚虛恐,手足爪甲青,呼罵不休者,九日死。
 

腸絕,發直汗出不止,不得屈伸者,六日死。


肝絕,恐懼伏臥,目直面青者,八日死。


又曰一日死。


腎絕,齒落目黃者,七日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
 樓主| 發表於 2013-1-21 14:45:43 | 只看該作者

治法
 

濕熱病多,相火病多,土病多。


氣常有餘,血常不足。


肥者,血多濕多;


瘦者,氣實熱多。


白者,肺氣弱,血不足;


黑者,腎氣有餘。


下用補相間,勞病忌寒涼。


辛苦飢飽勞役疼痛,皆傷血。


肺癰非吐不可。


藥峻用酸收。


治病先調氣。


久病要開鬱。


諸病尋痰火。


痰火生異證。


腑病責臟用。


臟病責腑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
 樓主| 發表於 2013-1-21 14:47:04 | 只看該作者

五臟(三)


肝 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肝經也),鬲咽不通,飲食不下(土衰病也),甚則耳鳴眩轉,目不識人,善暴僵仆,裡急?戾,脅痛嘔泄,令人善怒也。


虛則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善恐,如人將捕之。


心 胸中熱,嗌干右?滿,皮膚痛,寒熱咳喘,驚惑狂妄,一切血症,胸中痛,膺背肩甲間痛,兩臂痛,虛則胸腹大,脅下與腰背相引而痛。


脾 腫,骨節腰脊頭頂痛,大便難,積飲痞鬲,霍亂吐下,飧泄腸鳴,脾熱生虛。


肺 骨節內變,左?脅肋痛,寒積於中,咳逆?溏,心脅滿引小腹,不可反側,嗌干面塵脫色,丈夫?疝,婦人小腹痛,實則咳逆肩背痛,虛則少氣不能報息,耳聾咽乾。


腎 腿腰痛,大關節不利,屈身不便,腹滿痞堅寐汗,實則股脛腫身重,虛則胸中痛,大小腹痛清厥。


怒 為嘔血飧泄,胸滿脅痛,食則氣逆而不下,為喘渴煩心,為消癉肥氣,目盲,耳閉,筋緩。


怒傷肝,為氣逆,悲治怒。


喜 為笑不休,毛革焦,陽氣不收,甚則狂,喜傷心,為氣緩,恐治喜。


悲 為陰縮筋攣,肌痹脈痿,男為數溲,女為血崩,酸鼻辛額,汗則臂麻,悲傷肺,為氣消,喜治悲。


驚 為潮涎,目?吐,痴癇不省人事,驚傷心,為氣亂,習治驚。


勞 為咽噎,喘促嗽血唾血,腰痛骨痿陰痿,男小精,女不月,勞傷筋,為氣耗,逸治勞。


思 為不眠好臥,昏瞀,三焦痞塞,咽喉不利,嘔苦,筋痿目淫,不嗜飲食,思傷脾,為氣結,怒治思。


恐 為破 脫肉,為骨酸痿厥,為暴下淥水,為面熱膚急,為陰痿,為懼而脫頤,恐傷腎,為氣不行,思治恐。


治血用行氣;治氣用行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
 樓主| 發表於 2013-1-21 14:47:50 | 只看該作者

汗吐下溫水火刺灸八法(四)


可汗
 

脈浮大可汗(問病者設利為虛,不可汗。)浮而緊可汗。


太陽病,脈浮弱數者,可汗。


陽明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表未解,可汗。


日晡發熱如瘧,此屬陽明,脈浮虛,可汗。


下利後,身痛清便自調,可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
 樓主| 發表於 2013-1-21 14:49:21 | 只看該作者

不可汗
 

脈沉細(為在裡)不可汗。


濡弱(為血氣虛)不可汗。


脈浮而緊,法當身痛,當以汗解,假令尺脈遲者,不可汗。


尺遲則血少故也。


傷寒有風溫、濕溫二症,忌汗見後傷寒類。


傷寒頭疼,形象中風,常微汗出,又自嘔者,心懊?,發汗則痊。


傷寒脈弦細,頭痛而反熱,此屬少陽,不可汗。


太陽與少陽並病,頭項強痛,或眩冒,心下痞堅,不可汗。


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者,此強汗之故也。


氣動一切左右上下,不可汗。


咽中閉寒,不可汗,汗之則吐血。


亡血家不可汗,汗則虛栗。


厥不可汗,汗則聲亂咽嘶。


衄不可汗,汗則耳聾目直。


口瘡不可汗,汗則 。


淋不可汗,汗則便血。


冬時發汗,則吐利。


汗家不可重汗,汗必恍惚,脈短者死。


下利清穀,不可汗,汗必腹脹滿。


咳而小便利,不可汗,汗之則厥逆。


諸逆發汗劇者,言亂睛眩者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
 樓主| 發表於 2013-1-21 15:21:23 | 只看該作者

可吐
 

寸口脈微細,胸中痞堅,氣上衝咽喉不得息,此為胸有寒,可吐。


病胸上諸實,胸中郁鬱而痛,不能食,欲使人按之,而反有濁唾,下利日十余行,脈反遲,寸口微滑,可吐。


病者手足厥冷,脈乍緊,邪結在胸中,心下滿煩,飢不能食,可吐。


傷寒脈浮滑,可吐。


雜病脈沉可吐。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
 樓主| 發表於 2013-1-21 15:21:51 | 只看該作者

不可吐
 

諸四逆厥者,不可吐。


虛家不可吐。


胸?膈上有寒飲,乾嘔者,不可吐,法當溫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
 樓主| 發表於 2013-1-21 15:22:42 | 只看該作者

可下
 

脈滑而數者,有宿食可下。


脈雙弦遲,心下堅;


脈大而緊者,陽中有陰,可下。


下利,三部脈皆平,按其心下堅者,可下。


傷寒後,脈沉,為內實,可下。


病無表、裡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可下。


傷寒有熱,而小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此為血蓄,可下。


傷寒六七日結胸實熱,脈沉緊,心下痛,按之如石,可下。


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痞堅,可下。


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其血自下,可下。


陽明證喜忘,必有瘀血,大便雖堅必黑,可下。


陽明證發熱汗出則解,復如瘧,日晡發熱,脈實,可下。


陽明證譫語潮熱,而反不能食,必有燥屎可下,脈滑實,可下。


陽明證,發熱汗多者,急下之。


不吐而心煩者,可下。


二陽並病,太陽證罷,但發潮熱,手足汗出,大便難,譫語,可下。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急下之;又六七日腹滿不大便,可下。


少陰病,下利清水色青者,心下必痛,口乾燥者,可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
 樓主| 發表於 2013-1-21 15:23:50 | 只看該作者

不可下
 

脈濡而弱,氣血虛,不可下。


脈浮而大,氣血虛,不可下。


尺脈弱澀者,不可下。


趺陽脈浮而數(浮傷胃,數動脾,此非本病,醫下之使然也。)諸外實,不可下,下之微發熱,亡脈則厥。


諸虛不可下,下之則渴引水者易愈,惡水者劇。


動氣不可下。


咽中閉塞不可下,下之上輕下重,水漿不下,體痛腹下利。


結胸證,其脈浮大不可下,下之則死。


太陽與陽明合病,必喘而胸滿,不可下。


太陽與少陽合病,心下痞堅,項強而眩,不可下。


太陽病,有外證未解或陽多者熱,不可下。


太陰病,腹滿而吐,食不下,下之則甚。


厥陰病,消渴、氣上衝,心中疼熱,飢不食,甚下之不肯止。


少陰病,飲食入則吐,脈弦遲,胸中寒也,不可下。


陽明證,潮熱,有燥屎,可下;


不堅,不可下。


陽明病,身合赤色者,不可下,必發熱身黃,小便不利。


陽明病,當心下堅滿,不可攻,攻之遂利不止者死,止者愈。


陽明病,自渴,若發汗,小便自利,此為內竭,雖堅不可攻,宜導之。


傷寒五六日,不結胸,脈虛,復厥者,不可下,下之亡血死。


傷寒嘔多,雖有陽明症,不可攻。


藏結無陽證,寒而不熱,其人反靜,舌上胎滑,不可下。


諸四逆厥,不可下。


病欲吐者,不可下。


下利,脈浮大,為虛,強下之故也。


設脈浮革,腸鳴,屬當歸四逆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
 樓主| 發表於 2013-1-21 15:24:24 | 只看該作者

可溫
 

病發熱頭痛,脈反沉,身更疼,宜溫之。


下利,身痛腹滿,宜濕之。


脈遲緊,為痛未欲止,宜溫之。


少陰病,脈沉者,宜溫之。


少陰下利,脈微澀者,即嘔,汗出,必數更衣,反小,宜溫之。


自利不渴屬太陰,其藏有寒,宜溫之下利欲食者,宜溫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
 樓主| 發表於 2013-1-21 15:25:04 | 只看該作者

不可溫
 

可水
 

太陽病,發汗後,若大汗出,胃中干燥,煩不得眠,欲飲水者,少與之愈。


厥陰病,渴欲飲水,少與之,宜服五苓散。


霍亂,頭痛、發熱、體疼、熱多、欲飲水,屬五苓散。


嘔吐而病在膈上,後必思水,急與之,五苓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
 樓主| 發表於 2013-1-21 15:25:30 | 只看該作者

不可水
 

發汗後,飲水多者必喘,以水灌之亦然。


大吐、大下之極虛,復極汗,與水即噦,所以然者,胃中虛冷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
 樓主| 發表於 2013-1-21 15:26:06 | 只看該作者

可火
 

不可火
 

太陽中風,或在表,或脈浮,皆不可火。


若以火劫汗,而兩熱相搏,則津液枯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5 01:57 , Processed in 0.59375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